第204章说三道四
种良好父母与这个单位的领导,在小会议室协商,达成一个协议。单位给了种良好父亲一笔三十万元的抚恤金。
老人家问能不能多给点。
单位一把手告诉,这是办公会上的集体决定。
既然是决定,种良好父亲也就没了意见。
在世上活了近六十年,老人家也懂事理。何况,单位还有其它方面的考虑。
单位给种良好的房子,不会收回,由种珏继承。在种珏成人前,这套房子有三个不可以,即不可以变更,不可以变卖,不可以抵押。
另外,单位担负起把种珏抚养到十八岁的责任。每个月有一笔生活费。
至于谁来具体照顾种珏,目前,尊重种良好的意思。也就是说,种珏由步根和华莹来抚养。
具体的手续,由工会专人去民政部门办理。
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双方的协商,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接着,打印相关文件。
种良好父亲和这个单位的工会领导,在协议书上签字。
步根是陪种良好父母来的,这时,也在协议书上签字。
协议签了后,单位招待了种良好父母。
饭后,单位派车,把种良好父母送到火车站。同时,单位工会,派了两个人,护送种良好父母回家。
补偿的钱,种良好父母一分没留地带走了。小孩子种珏却留下来。
至于种良好在遗嘱里说的,要是有了钱,会归还借步根两万元的事,两个老人家像是忽视了,没有提。
步根也没有提。
从此,种珏,成了步根家的一员。
事后,有人说步根傻。揽这个事干吗?
也有人认为,步根想在这中间落好处。
步根同曾经的一个同事,在路边菜市相遇。
两个人站在那,就有了一番对话。
“步根。你图啥?”
“你看,我能图个啥?”
“听说,你不打算在这个单位干了。既然这样,你干吗要烦这种事?”
步根哈哈。这事,真的没法解释清楚。
就常情来说,真的没必要揽这个事。
可是,曾经的相处,相互的帮助。虽然,步根付出的,要比种良好多得多。可以,终归是种良好这个人的为人,总体上,可以。
这么说吧。现在,步根和华莹都认为,种良好是个好人。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早先,没必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出来,
当时,引进种良好时,并没有这个附加条件,是种良好主动要求这样做的。
再就是,课题攻关,换一个人,也可以不用那样拼命。
在工作和家庭矛盾时,种良好更多要考虑的,是工作。
即使自己的身体出了状况,也不向领导说出来,自己默默承担。
在对待杨琴的关系上,即便杨琴对他不好,他还是竭力帮助杨家。从步根这里借钱给杨琴母亲看病,只是一个例子。
总体上这样的一个人,步根没有理由,不接下照顾种珏的责任。
何况,种良好生前有遗嘱,希望步根两口子能够照顾种珏。
这是逝去的人,对这个世界唯一的遗言,步根狠不下心,不予理睬。
和这个同事,纯粹的路遇,步根也就不想就这个事,多解释什么。最多,只是哈哈,了事。
这个人伸手拍了拍步根的肩膀,说:“你啊。有时候,真的是说不清楚。何苦啊。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带着不理解,想不透,这个人去一边选择要买的菜。
步根的嘴角咧了一下,一个苦笑。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情,步根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他明白,揽下的这事,也有可能会后悔。但现在,说什么,没有用了。
向前看吧。
这也是步根一惯做事的风格。
华莹上班回来,就有了新的郁闷。
因为,华莹的同事,也有不理解的。也问她,图什么。
女人们都有切身感受,照顾自己的孩子,已经是够头疼的事。现在,华莹家,还要多照顾一个孩子,而且不是自己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