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人体(6)
第37章人体(6)
其次,入睡后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都会进入休息状态,我们刚吃进的食物就会留在胃肠内,不能被及时消化,这时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知识点:口腔、菌斑、消化
夏天为什么喝绿豆汤好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有时候实在太热,不少人会觉得不想吃饭,而且有头晕乏力的症状。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除了温度高外,空气湿度也很大,人体难以适应。
出现这种症状,可采取饮食疗法。其中最方便易行的莫过于绿豆汤了。绿豆汤是清暑解热的清凉饮料,主要成分是绿豆加水煎成汤,有时候也可以加入一点金银花、荷叶等清热解毒的植物,解暑的效果会更好。
不过,夏天也真是让人热得受不了。许多小朋友们最有切身体验,一到夏天就生痱(fèi)子,还有的小朋友会长“热疖(jiē)”。这都是因为出汗过多,阻塞毛孔,使得体内的热没法散出来所致。
要想预防痱子或“热疖”,平时多饮用一些家常清暑饮料会有很好的效果。不用说,绿豆汤是最佳选择。当然,多吃西瓜也能消暑降温。
除了绿豆汤以外,用绿豆为主要原料熬成的药粥也可以试试。
常见的绿豆粥是用绿豆、薏(yi)仁、糯米煮成,加上适量白糖,味美可口。还有不加薏仁加扁豆煮成的绿豆粥,另外有多加一份山药的绿豆粥,都具有清暑、健脾、利湿的效果。
绿豆粥虽好,但是有拉肚子症状出现时,或者出现肚子胀痛时,药粥中就应去掉绿豆,不然,症状会更加严重。
知识点:绿豆汤、清暑解热、消暑降温
为什么会抽筋
我们进行剧烈运动前,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就很容易引起小腿肚子或身上其他部位的肌肉突然疼痛,像被针扎了一样,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抽筋”。
那么,人怎么会抽筋呢?听我来给你解释解释吧。
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共有600多块肌肉,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我们身体的各种活动。每块肌肉都有收缩的功能,当我们的大脑向它发出命令时,它就会进行收缩,这时它就会缩短;肌肉也可以被拉长。但当使它伸长的力量消失以后,它就会像橡皮筋一样恢复原来的长度。单单靠我们的肌肉是不能完成各种动作的,还要有骨骼(gé),肌肉牢牢地固定在骨头上,当它缩短时,骨头就受到牵拉,相互靠近。当肌肉放松时,恢复原来的长度,骨头也随着回到原来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但是,当肌肉受到剧烈运动或寒冷等刺激时,它就会发生变化。它不再像原来那样听从大脑的指挥,就像个调皮的小朋友。大脑失去了对肌肉的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就发生了混乱。本来,在收到大脑传来的命令以后,肌肉就发生收缩,同时带动骨骼进行运动;直到大脑不再发出命令,这时肌肉就放松,骨骼也回复原状。等大脑再发出命令时,肌肉才再次收缩,重复上面的过程。但在受到刺激以后,肌肉不再等大脑发出命令了,自己就开始不停地收缩和放松,而且放松的时间也大大减少。这样,肌肉不断地工作,产生了许多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作用,就会引起疼痛,这就造成了“抽筋”。
明白了抽筋的原因以后,平时就要注意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晚上睡觉盖好被子,这样就可以避免对肌肉产生刺激,发生抽筋。
知识点:肌肉、剧烈运动、收缩、化学物质
为什么人会发笑
有人说,“笑是人类的特权”,因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笑。人类从出生后5、6个星期就会对妈妈张开可爱的笑脸。笑,人人都会。但是人为什么会笑,又是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笑呢?
人们的笑有好多种,不同的笑其机理不尽相同。就正常的笑(即非病态的笑)而言,可以分为主动的笑和反应性的笑两种。主动的笑是指人们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外在的面部表情。人的情绪是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一种表情的笑是由于人的某种内心需要而发出的。因为需要的不同以及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表达这种情绪的笑容。人们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笑来观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反应性的笑是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不由自主的反射性活动。根据刺激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生理性的笑和心理性的笑。前者比如人们在嬉戏中由于“咯吱人”所引起的笑。咯吱、搔痒为什么也会引起笑,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让人奇怪的是,这些笑只会由熟悉的、不怀敌意的别人引发,陌生人和自己的咯吱是不会引起笑的。心理性的笑主要指视觉、听觉器官在接收到具有滑稽因素的某种笑料,例如听到的笑话,看到的幽默形象或文字材料等之后所引起的情不自禁的笑。我们在平日生活中的笑有一大部分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达尔文称这种笑为“精神上的搔痒”。
反应性的笑从生理机制上来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神经反射性活动,是要通过一定的神经通路来实现的。
知识点:情绪、外界刺激、神经反射
为什么唾液能帮助消化食物
在人的口腔四周,有许多腺体,如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这些腺体专门制造唾液的,一天之内大约可以分泌1500毫升的唾液,所以被称为唾液腺。
我们用牙齿咀嚼食物时,唾液腺就开始紧张的工作,大量的唾液分泌出来,不断地流入口腔,与食物充分地拌和在一起,把食物变得糯润矛软,便于吞咽。
同时,唾液中还含有一种淀粉酶,它是专门消化淀粉的。唾液与食物均匀地拌和在一起,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中的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麦芽糖。我们吃饭或嚼馒头时,如果多咀嚼一些时间,就会觉得嘴里甜滋滋的,这正是淀粉酶所起的作用。
吃饭时,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时间一般较短,只有16-20秒钟,大部分淀粉还来不及分解,糯润柔软的小饭团就随着吞咽被送进了咽喉,然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所以,我们吃东西时,应该细嚼慢咽,让唾液与食物充分拌和,让唾液中的淀粉酶充分发挥消化淀粉的作用,从而减轻胃肠的负担。
知识点:唾液、消化、淀粉酶
为什么天冷时跺脚能取暖
冬天,气候寒冷,你坐的时间久了,或者站着不动,会觉得冷丝丝的。这时候,你站起来活动一下,跺跺脚,伸伸胳膊,就会慢慢地暖和起来。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就像一台器,而肌肉则是人体的发动机。发动机没有能量是不会自行转动的,肌肉没有能量就不会收缩,人也就无法运动。我们一日三餐实际上就是人体能量的来源,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其中有一部分转化为葡萄糖贮藏在肌细胞里。肌细胞具有一种功能,它能将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变成能量提供给肌肉。肌肉有了能量就能进行收缩和放松,从而牵动骨骼进行运动。
当我们打球、赛跑或干重活时,肌肉须进行激烈的收缩和放松,这时肌细胞里的葡萄糖在一系列反应的作用下,会转换成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被用作肌肉收缩的动力,另一部分则转变为热量释放出来。运动量越大,肌肉收缩得越剧烈,由葡萄糖转化成的能量也越多。所以,人在运动和干活之后,会觉得全身热烘烘的。
天冷了,跺跺脚能暖和些,也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点:冬天、运动、收缩、能量、`热量
为什么说脑子越用越聪明
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和善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善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知识点:脑细胞、大脑早衰、健康
为什么说脑死亡是人生命活动终止的标志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人体代谢过程终止了,机体也就死亡了。传统观念认为,心跳和呼吸完全停止,不能再恢复时,就可判断机体已经死亡。
但在有的时候,心跳和呼吸停止的人并没有真正死去。比如某些心脏病人心跳完全停止,但他们可以借助人工呼吸机和心脏起搏器而继续存活;相反,心肺功能得到人工维持的人,甚至心跳还在继续,也并不意味着必然存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一些失去大脑和脑干功能的人,可采用人工呼吸机、心脏起搏器等,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和维持,但这些人要完全复苏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以心跳和呼吸停止作为死亡标志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目前,在现代医学中,已逐渐建立起脑死亡的新观念。
脑死亡是指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内的脑功能完全丧失,并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也可叫做全脑死亡。脑好比是人体的“司令部”,“司令部”瘫痪,甚至毁灭了,人体必将面临死亡。一般来说,当人呼吸、心跳停止后,大脑皮层耐受缺氧的时间,通常为5-6分钟,一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功能将永久地丧失。所以在心跳、呼吸停止后如立即抢救,人体就有复苏的可能,因而单单用心跳和呼吸停止来判断死亡不够科学,只有当全脑功能丧失才能够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终止的标志。
知识点:脑死亡、死亡、脑功能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