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103章我只想亲你 - 在那遥远的西北 - 鸩离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3章第103章我只想亲你

第103章第103章我只想亲你

一顿饭吃得乔希瑶肚子都快撑破了,实在是桌上的菜太过丰盛,王桂英和解堰又不停地给她夹菜,她不好意思推拒,直吃得实在吃不下了,这才委婉的说自己吃饱了。

吃完饭,乔希瑶帮着收拾桌上的碗筷,要去厨房洗碗,被解堰拦着道:“你就在屋里歇着,碗我来洗。”

王桂英也道:“是啊,咱们家里的活儿都是堰儿在干,瑶瑶你不用管,坐我旁边,跟我说说话。”

乔希瑶只好坐在王桂英的身边,跟她闲聊。

王桂英盘腿坐在炕头上,面带笑容地问乔希瑶:“额听堰儿说,你家是川南省的,你在额们村大半年了,又住在罗家,有没有什么不习惯的?”

乔希瑶同样盘腿坐在她对面,老老实实地回答:“一开始不大习惯,毕竟我是川省人,之前一直在城里没做过什么农活,下乡来后做农活,要我的老命了。不过来到这边以后,天天跟着老知青和村里人一起干活,村上的干部,还有解二哥一直对我很照拂,都在帮我的忙,渐渐地就习惯了。罗大姐人很好,对我很照顾,我在她家不用做家务活儿,她俩个孩子还帮我干农活,所以我在她家挺好的。”

王桂英点点头,又问:“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哩?你是城里下乡的知青,你应该住不惯咱们乡下,迟早会想办法回城的吧。”

解堰洗好碗,正走到客厅窑洞外面,听到王桂英的话,他顿住脚,等着乔希瑶回答。

乔希瑶其实不太想多说自己的事情,不过王桂英是她未来的婆母,她这么问,也是想了解她,属于情理之中。

她也不想瞒王桂英,嗯了一声道:“我暂时不会回城,也没那个机会回城,不过我迟早会回去的,咱们国家的政策一天一变,说不定哪天恢复了以往的政策,高中以上的学生又能读书了,到那时候,我会重返校园考大学,要考上大学了,我会继续读书。”

屋里的王桂英,喝水的解嫣,门口的解堰都楞住了。

他们预想过她会回城工作,却没料到,她还想继续读书。

王桂英不免问:“以后要真能读书了,你去大学读书,那堰儿呢?”

“他跟我一道去我要读大学的城市。”乔希瑶想也不想的回答:“到时候,婶婶您和小嫣都跟我们一道去,我们买套房子,住在一块儿。”

王桂英又愣住了,她看一眼坐在炕边小火炉旁烤火的解嫣,再回头看乔希瑶,有些不确定的说:“你想让我跟嫣儿跟你一起走?”

“是啊。”乔希瑶笑着道:“到那时候,小嫣说不定也能跟我一起考大学,上大学,我可能已经跟解二哥结婚生了孩子,你们不跟我们一起走,就留在村里,我们不放心呐。”

解嫣听得怦然心动,她本就学习不错,读初中的两年时间里,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她对读书学习这件事情特别的热情上心,如果不是碰上大运动,以她的成绩,早就考入市里最好的高中,会在市里读书,然后考上想考的大学。

可是事与愿违,大运动一开始,高中和大学都停课了,甚至有些地方的初中小学也停课,曾经授予学生知识的教授老师们,成为重点批d下放的对象,学生们也在政策下强制下乡建设劳动。

解嫣没办法再读书,她本就是农村人,也不用再下乡,家里母亲和哥哥都宠着她,不让她下地干活,她闲来无事,就在家里看一些哥哥给她买的书。

如果国家政策真如乔希瑶所说,以后会变,学校能恢复以前,学生们可以再回去读书,她当然想去读,想去考大学。

读书,是她目前为止,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情。

她眼睛晶亮的看着乔希瑶,就差明说,真有那个机会,她愿意跟乔希瑶一起走。

而王桂英瞪大了眼睛,满脑子只有乔希瑶那句,要跟解堰生小孩儿的话儿。

他们俩要真结婚生了小孩儿,她指定要跟着他们夫妻俩一起走,帮他俩带孩子啊。

她是舍不得离开老家,离开家乡,可思乡情,哪有比让儿子儿媳开枝散叶来得重要。

家里的窑洞放在村里又不会跑,乔希瑶要嫁给了堰儿,生了孩子,她帮他们把孩子带到初中,能生活自理了,再回村里住也不迟。

想到这里,王桂英笑得合不拢嘴,“你说得是,真到那一天,额跟嫣儿是得跟你们一道去享享福。”

她说着,将自己手上戴得一只翠绿玉镯子摘下,戴在乔希瑶的手上:“这是额们解家祖传的手镯,额还是年轻媳妇的时候,堰儿他奶传给额的,如今额传给你,希望你能早点嫁给堰儿,早点给额们解家开枝散叶。”

乔希瑶连忙推拒:“王婶婶,这也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她知道解堰还没想好怎么劝王桂英母女跟他们一起去城里,正好王桂英问她以后的打算,她干脆一溜地说出来,试探一下她们的想法。

她说要嫁给解堰,给他生孩子,也是随口一说,谁知道王桂英就当真了,居然要给她祖传的玉镯子,这她哪里敢收。

万一以后她跟解堰又闹掰了,或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在一起了,收了人家的镯子又搞碎了,这怎么收场。

她坚决不收,王桂英坚持要给,两人拉扯中,王桂英忽然伸手捂住胸口,脸色惨白地往后倒。

“妈!”解嫣连忙伸手去扶她,“您感觉怎么样?晚上的药吃了没有。”

“忘了吃。”王桂英喘着粗气,接过解嫣拿过来的药和水,把药一气吃进去以后,靠在解嫣给她垫得被子上,神情蔫蔫地看着乔希瑶道:“瑶瑶啊,收下吧,这是婶子的一片心意,婶子这身体,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婶子就想在有生之年,看着你跟堰儿结婚成家......”

她话都得说到这份上了,刚才又脸色白的吓人,乔希瑶哪还能推拒,连忙收下,有些自责道:“婶婶,都怪我,是我把您给气着了。”

“嗐,没事儿,这是额的老毛病,怨不着你。”王桂英大手一挥,没事儿人一样又坐起身子,招呼着乔希瑶坐在老式铁皮炉子边,喝罐罐茶。

解堰在外面站了好一会儿,听见里面没什么说话声了,这才进到屋子里,对乔希瑶跟解嫣说:“天黑了,我们出去放炮仗吧。”

王桂英有心疾,听不得呯呯呯的炮仗声,会吓出毛病,解家过年一直都不放炮仗,实在想放炮竹,小时候解堰都得跑去离解家上百米远的村道上放。

这年头生产的炮竹,给小孩子玩得,最多的是一种叫二踢炮的炮竹,威力巨大,炸声轰天,埋在地里能炸出一个土窝,也能把小孩的手炸得稀烂。

小时候的解嫣跟着两个哥哥出去放炮竹,亲眼看见一个小孩扔炮竹扔慢了点,炮竹在他手里炸了,直炸得他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惨叫不停。

解嫣见过那样的惨状一幕后,对放炮竹有很深的阴影,从那以后,她听见炮竹的声音就躲得远远的,更别说去放炮竹了。

解嫣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不去,你们去吧。”

乔希瑶倒是胆子大,看王桂英跟解嫣都不去放炮竹,她兴匆匆地拿上解堰早前去县里买的烟花炮竹,朝着解家院子外面的t村道走去。

村里四处传来鞭炮声响,这是华国人过年除旧迎新,炸走年兽的传统,鞭炮放得越多,炸得越响,过年的气氛也就越热闹。

解堰知道女同志们都不太喜欢威力巨大的炮竹,因此他专门跑了一趟县里,买了一些威力小的花炮和烟花回来。

那些花炮里有长的,有圆的,还花轮的,火箭型的,烟花就只有一种细如红香的长条烟花,另一种两指粗的圆筒长条烟花炮。

这会儿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村道上有许多小孩儿,一只手拿着一根点燃的红香,另一只手拿着各种烟花炮竹,用红香点燃炮竹到处乱扔,然后嘻嘻哈哈地跑开,炸得噼里啪啦响。

乔希瑶被孩子们热闹又快乐的气氛感染,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二踢炮就要点燃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