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婚宴重逢
单说书中女主角张良辞别匈奴单于冒顿,与义弟荆力过了长城顺着驰道,挥鞭南下。羸政二十七年,即他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始皇下令着手修建全国的驰道。驰道由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为了进一步加强运输的效率,以保障来往车马的安全,他又下令“车同轨”,全国所有的车马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其实赢政并不是“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始作俑者,此九字最早出于《礼记中庸》。在东周春秋时期,便有孔子之孙子思著书描述东周名义上的统一。秦朝李斯作小篆,程邈创隶书,只是将书写方法大大简化。在西周时期,已有国家级的道路,当时称为“周道”。经过多年战争的创伤,这些道路已面目全非。赢政只是将这些道路修缮恢复罢了。
张良与荆力经上郡道改临晋道,来到河南三川郡阳武县的一个镇上。这里在战国时代,乃是韩国的地界。
张良拉着荆力,到了一家卖布匹衣衫的店铺,挑了半天,拣了一件藏青色长袍,买了一条犀牛皮革带,又替他扎了一只英雄巾,换了一双厚底带花纹的蟒靴。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一身野性的荆力,经过张良一番修饰,显得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张良目光柔柔,望着荆力。荆力问道:“姐姐,你为什么买衣裳给我?”张良道:“咱们到了中原,不比塞外蛮荒之地。过几天参加英雄大会,弟弟得穿着体面些。”
荆力问道:“有哪些英雄,会来到此间?”
张良道:“除了我三晋盟与墨家行会、飞燕门,还有齐地的圣剑门,山东的鲨鱼帮,江浙的龙翔阁等各大门派。”
荆力问道:“那岂不是人数很多?”
张良道:“总有好几千人吧。可羸政出巡,动辄上万禁军随行,虎将高手拱卫。也不知杀不杀得死他。”
荆力道:“那么我们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张良寻思片刻道:“离始皇东巡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每日都在思索,钜子莫庄他们硬碰硬的办法,能否奏效。”
荆力攥紧铁拳道:“可是国仇家恨,怎能不报?”
张良叹道:“最怕你我报仇未成,反把老本又搭上了。”
荆力道:“姐姐,你足智多谋,那冒顿用你之计,东胡不也被打了下来。你有什么良策,可以一举击杀秦始皇,而又不让咱们这边有太大损伤。”
张良深思道:“兵法有云,筹谋者先识天文地理。待姐姐研究此间地形,再作论处。”
荆力拉起张良的柔荑,目光炽热,说道:“姐姐,等我们杀了那羸政,为我爹报了血海深仇,你就脱下这身男儿衣裳,换上女儿红装。随我回大漠,我要娶你为妻,过那世外桃源的生活,好不好?”
张良感受着荆力的目光,不知说什么好。她心中惦的人是韩信,偏这荆力一心要作自己夫君,热情如火。她低头避开荆力炽烈的眼睛,幽幽叹道:“我大韩还没有复国,胡谈家为。”
正说话间,街上忽有一家丁模样的人,走过来抱拳行礼,道:“二位公子,可有闲暇,去喝上一杯喜酒。”
张良愕然道:“你我素不相识,无缘无故你怎会请我们去喝喜酒?”
那家丁满脸堆笑道:“今日是我们张家孙小姐大喜之日。你们不知道,我家孙小姐嫁人可难啦,这次终于找到了一个称心如意的佳婿。”
荆力问道:“可是你家孙小姐长得丑陋,难以嫁人?”
那家丁两眼一瞪:“你家小姐才长丑呢!我家小姐貌美如花,知书达礼。家有良田广厦,富甲一方。”
张良“哦”了一声,说道:“这么一说,连我都有点心痒了。可是你说你家小姐嫁人很难。”
家丁解释道:“这只能怪她命太硬。她嫁了五次,夫君都莫名其妙地突然死掉,有相士给她看过相,说她命中克夫,从此没人敢娶她。”
张良惑问道:“那么这第六个娶她的,难道就不怕死吗?”
家丁“呵呵”一笑,说道:“有位高人,那便是纵横家弟子天下名士蒯通,给小姐看了看面相,说只有大富大贵之人才能架得住她的硬命。他说在我们阳武县,有一位公子天生硬命。于是我家老爷派人上门提亲,那位公子说想见我们家小姐一面,于是老爷安排二小见了面。二小一见面,真是郎才女貌,般配得不得了,都十分满意。于是那位公子便作了我家孙女婿。”
还有这种奇事!张良不由好奇问道:“娶你家小姐的公子是谁?”
家丁抬起头,得意道:“做了我家孙女婿的是蒯通师弟,风流倜傥的陈平。”
张良一闻陈平之名,思绪顿时回到了一年前在清溪鬼谷,自己与韩信﹑陈平同时欲拜师的光景,又勾起了她对韩信的思念。她心想,“就去喝杯喜酒,正好问问信郎的消息。”
于是欣然同意,随那家丁去了张府。
阳武人张负,年已六旬,乃是当地大豪,有良田千顷,仆役成群。是时豪绅均养有家兵,张负也不例外,蓄有家兵三百,以防乱世。
张良未入张府,便感受到新婚喜庆的气氛,门前张灯结彩,鞭炮燃了一地。在院门外摆了一长条流水席,贩夫走卒,只要撞到,尽被张府中人请来,免费吃上一顿。看来张负对孙女此次的亲事十分满意,张罗起喜事来不惜巨金。
张良因衣着考究,被安置在内院一个角落。正中坐的尽是张负亲朋好友,济济一堂。
那荆力也不客气,自顾品尝这免费的好酒好肉。见张良吃起来心不在焉,问道:“姐姐,你怎么不吃啊?”
张良望了他一眼,勉强提起箸来。心中牵挂她的信郎,却哪有胃口。
大豪张负,在酒席间劝酒穿梭不停。
忽有人报,新郎来接新娘子了。
一顶花轿,伴随着欢天喜地的锁钠锣鼓之声,来到了张府院门前。风流倜傥的陈平,身着大红喜袍,戴了一顶新郎倌的帽子,喜气洋洋,迈进大门。
而张良的秋水清眸中,却牢牢盯住内中一人,那就是她魂萦梦牵的爱郎--韩信。
原来纵横家一干师兄弟,这些时日,来到阳武县始皇东巡必经的驰道附近,临时便住在陈平家中。师弟好事临门,他们便充作伴郎,簇拥着陈平,前来张府迎亲。这几个哥们,韩淮楚和钟离昧、周叔、蒯通、陈余都在其间。
张良的一颗芳心已经“砰砰”乱跳起来,直想大喊一声“信郎”,冲上去与爱郎相认。可碍于人多,只有按捺住澎湃的心情。
荆力见她神色有异,问道:“姐姐,你怎么了?”
张良“哦”了一声,会过神来,说道:“我瞧见了以前的几个老朋友。”
荆力追问道:“姐姐的朋友是谁?”
张良回答道:“新郎倌陈平,与他的师兄韩信,和姐姐是旧识。”
这一边陈平上前向张负问好。张负便宣布请出新娘。在一阵众人的掌声中,走出一袅袅婷婷的女子,头掩红盖。陈平上前,将她的手牵起,显得喜气洋洋。
韩淮楚却没留意到在角落里坐着的张良,跟在陈平身后,嘴角露出微微笑意,依旧是那么俊雅。他修练胎息之法一年,人似乎脱胎换骨,更加神清气朗。
陈平向新娘张大小姐一大群至亲好友问过好后,寒暄一阵,便要携新娘离府,过自己家中。
张良好生失望,“信郎未认出我来,眼看要与他失之交臂了。”
正在此时,忽有家仆来报,县尉屈突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