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渔人之利 - 我在三国被杀了一万次 - 傻子有点聪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八十三章渔人之利

除了张超还有些犹豫,许汜、王楷等人都点头表示赞同:“曹槽残暴失德,我们在他治下战战兢兢,常常担心自己的性命,不如就迎朱儁为主,至少朱儁不会轻易诛杀士儒。”众人商议停当,便由秦宫派人南下,联络朱儁残部,同时整顿军队,准备前往秦留相迎。

因为前不久朱儁被杨定击败,所以杨定部占据了中牟。朱儁想要北上与张邈秦宫汇合,就要从杨定眼前的秦留经过。

两军若能早日会合,就算被杨定发现,他也不敢轻易出击。若是杨定集合兵马,朱儁和秦宫部就有足够的时间,撤退到濮阳。

朱儁得到了秦宫的邀请后,只略为思索,便决定接受。

这几年他深受无地之苦,后勤补给全仰赖袁术刘表的施舍,不但处处受制,许多战术无法实施,还要常常忍饥挨饿。

现在秦宫的邀请,给了朱儁一个获得根据地的机会。

就算有些冒险,难道还能比现在带着败兵流窜更惨?

于是朱儁命全军抛弃残破老旧的辎重,只携带兵器干粮,连夜从杨定的眼皮子底下潜过,与秦宫在秦留相会。

杨定部果然反应不及,任他们赶到了濮阳。

秦宫和张邈在濮阳宣布拥立朱儁为新的兖州牧。

他们在兖州经营多年,颇有声望,此消息一出,兖州诸郡县纷纷响应。

杨定也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没想到始终避不开朱儁这个反董急先锋,他又挡在了自己前进的路上。

不过现在朱儁占了曹槽的地盘,杨定便在贾诩的建议下,暂且于中牟按兵不动,等待曹槽的反应。

若是曹槽与朱儁相争,那么自己说不定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曹槽的主要兵力现在还在徐州。

留守兖州的荀彧,见秦宫等人背叛,就召回了屯驻东郡的夏侯惇,命他固守甄城;又派程昱前往范县、东阿,募集士民防备。

就在各方暂时僵持,等待曹槽动静的时候,沙小宇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中牟,把秦川的信件送到苑门屯军营中。

年初时,赵云率苑门屯军随杨定前往支援关东。

实际上,“关东”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准确。

关东,一般指的是函谷关以东。

汉代函谷关从秦代的位置往东移了四百里,位于渑池以东的新安县。

董卓势力控制的最东面,就是由中郎将董越驻守的渑池。若是按照汉函谷关的位置,实际上处于“关西”。

不过“关东”这个词多是泛指,处于长安的时候,朝中往往把秦关以东也称为关东。

赵云率军随杨定击败了朱儁,现在正和其余各部一起屯驻在中牟。

“秦将军命我等帮助牛辅,无论朝中发生什么变故,都要让牛辅在陕县继续驻守。”赵云看完秦川写来的信,对阎腾和丘驭说道。

“但我们现在随军在外,牛辅却留在陕县,又如何能影响到他?”阎腾为难地说道。

丘驭拱手道:“赵将军,阎司马,此事不必担心,属下有一计或许可行。”

“丘军侯请讲。”

“属下愿领两屯兵卒,前往陕县督运粮草。等到了陕县,我便会找借口留下,等待主公所说的变故,再见机行事。”丘驭道。

赵云点头道:“丘军侯机变过人,我是信得过的。不过仅率两屯,人还是有些少了,不如再带上右曲两屯,剩下的让魏军侯暂领,你看如何?”

“不必,若是士卒过多,反而太过惹眼,不好行事,不如两百人容易转圜。”丘驭信心满满地道。

“我与丘军侯一起走吧,等到了陕县,我再自行回长安去。”沙小宇说道。

众人看向这个少年。

他又一次圆满完成了秦川的任务,只是两匹马早已不知去向。

不过沙小宇仍不想讲述途中的经历。

丘驭点头道:“行,等赵将军去找杨定领了命令,你就随我同行。”

金洛官道长安以西段,虽然大体是沿着旧道方向修建,但也并未直接覆盖在以前的道路上。

这一段以长安横门为起点,因为这里有此时渭水上规模最大的桥梁群,“横门桥”与“厨城门桥”。

过桥之后,金洛官道便顺着渭水北岸延伸。

虽然现在关中大旱,但渭水并未完全断流,道路沿水岸而行的话,不仅地势平缓,也便于工程和生活用水。

从长安到槐里,沿途分为十一段工地。

此时在“西三段”工地旁,矗立着大片帐篷,门口挂着“金洛官道总指挥部”的横幅。

许多民夫推着独轮车进进出出,不时还能看到维持秩序的掾吏和士卒。

他们运送着粮食,物资,其中有大量考工室赶制的铁器工具,向此处集中,然后再由掾吏向各工地分发调拨。

各处工地和道口路旁,都挂着染红的粗麻,上面用黑色正字书写着各种标语。

“天灾无情人有情,秦川是黔首的大救星。”

“不等不靠,团结一心,多措并举,抗灾自救。”

“万众一心抗大旱,定叫魃神知难退!”

“团结在秦川的领导下,战胜旱魔,赢得胜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