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丰厚的收入 - 我在三国被杀了一万次 - 傻子有点聪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四十六章丰厚的收入

虽然秦川没有后世的精确仪器,不能准确量出具体的克数,但按照汉代的度量衡,这个比例是保持精准的。他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禁止铜币流通,所以这些兑换处几乎都没什么生意。

众人仍处在观望状态,怎么会轻易兑换现在还“价值不明”的钢币?

而百官获得了俸禄之后,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试图尽快花掉。

董卓疯狂的铸币,早已把人都搞怕了。

现在秦川也开始铸币,使用的甚至还是“铁”,这就让人更是提心吊胆。

不过当一些官员用钢币去买粮的时候,发现居然要七、八万钱,才能买到一斛粟米,大多数人都犹豫了。

这些钱发给自己的时候,可是按照二百钱一斛的比例折算的。

要是这样花出去,那岂不是等于白白亏损了三四百倍?

哪怕是秩一万石的三公,一个月领到的“钢币”,也不过才三万多钱。

这连一斛粟米都买不到,还不如放在手里生锈。

但是很快就有“聪明人”,发现了这些钱还有个好去处。

东市的豆油铺,是被发现第一个肯比较公平地收取这些钢币的地方。

一千钱一升油,豆油。

于是三公们一个月一半的俸禄,就换来了一百多升豆油。

注意,这不是后世的“升”,而是汉代的小升,大概为后世的二百毫升。所以这些油,大约就相当两桶十升的金龙鱼。

即使这样,这也算是一笔丰厚的收入了。

毕竟之前差不多大半年,众官们连俸禄都没有。而钱俸,更是才刚刚拿到。

百官蜂拥而至,纷纷选择把钱换成了豆油。

不过也有少数人,选择了继续观望。

但是,选择观望的官员,很快就后悔了。

因为豆油卖断货了。

“没了。不涨价,绝不会涨价的,放心吧,只是现在暂时卖完了。你们知道的,去年大灾,关中根本就没收几粒豆子,哪有多少库存?”

“等着吧,等有了豆油再来买吧。”

许多想买豆油的官员没买到,开始四处尝试能不能买点别的东西。

结果又被他们发现了“新风书肆”。

第二种断货的商品,是书肆里的纸。

毕竟纸厂去年也因为旱灾,水库缺水,很长的时间都没有生产。

哪怕是娄阿牛连夜把石炭坝的库存搬了个精光,也架不住百官购物的热情。

“全力开动生产。”

娄阿牛向秦川汇报情况时,秦川只这样回答,并让娄阿牛不用涨价。

“可是这些钱……”娄阿牛忐忑不安地说道。

“要是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这些钢币,还能指望别人信任它们?你不用担忧,这些东西我已经卖的很贵了,将来后悔的只会是他们。”秦川云淡风轻地说道。

纸卖断之后,紧接着卖空的,是秦川的各种教材。

《汉语》、《算数》,《常识》和《历史》,瞬间销售一空。

这些好歹也是“书”,比起让人不安的“铁钱”,总是更有价值一些吧?

到了这个时候,百官们已经发现了规律。

所有能按照比较“正常”价格买到的商品,都是秦川名下的工坊生产的。

于是曲辕犁、瓷器、独轮车等等,全部迎来了一波销量的大爆发。

不过这些东西,百官们几乎自己都用不上,瓷器又太过昂贵,终于掏空了他们大多数人的钱包,满足了百官们的“购物热情”,没有被彻底买空。

许多年以后,娄阿牛回忆起当年当的事,依然回味无穷:“跟做梦一样,我自己都没想到,那几个月就是我一生做买卖最辉煌的时刻。

哪怕我以后做了更大的买卖,赚了更多的钱,也比不上那种抢劫一样的快乐。”

大约在半个月以后,钢币迎来了第一次升值。

极少数官员不肯把钢币轻易花出去,于是有人壮着胆子,找人用钢币打造了一柄钢刀。

这柄刀,用了大约五万钱的钢币。

然而它居然可以换取十几斛麦。

于是粮食在钢币面前降价了,而且是猛烈的降价,直接从最初的七八万一斛,降到了一千五一斛黍,一千二一斛粟,八百一斛麦。

毕竟打造钢刀,也是需要工钱的,而且价格不菲,也不是每一柄钢刀都能轻易卖掉。

同时,在汉代损毁法定货币,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因此目前钢币的价值,仍然远远低于它能打造出来的钢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