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大婚在即 - 三国之绝世神级系统 - 珺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1章大婚在即

第131章大婚在即

求贤令推崇之下,袁耀收获了三国顶尖谋士之一的凤雏庞统,让他乐的不可开交。  东汉时期,士家学说之下,很多人都喜欢以貌取人,庞统长得比较普通,直白点就是丑,没有诸葛亮长得好看,再加上现在不是很出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就认为庞统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才华,这才让庞统的军事才能就此埋没。

所以庞统听闻袁耀在荆南推行求贤令,才大胆跑来毛遂自荐,如今庞统刚满22岁,心高气傲,行事也是大胆。

时间飞逝,转眼来到公元202年三月,残留的寒气还没有散尽,急于春耕的百姓已经迫不及待的来到地里,开始耕土播种。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管战火如何的蔓延,人总是需要休养的,即使战争,也不例外。

只是这一次,在袁耀的辖地中,春耕的规模显得特别的巨大,不论是在长沙,还是在零陵、贵阳,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卒,都在不停的忙碌。

而由于袁耀的宽厚待人,荆南三郡涌入了数万流民。

就是袁耀手底下能人再多,一时间突然涌入这么多的百姓,那也给辖地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然,最难办的,还是土地的问题,三郡的土地,虽然宽广,大多都是有主之地,所剩不多的荒地,也在冬季的时候被人开垦过了。

也就是说,荆南三郡,已经没有多少土地能够分配给流民耕作。

荒地被开垦的差不多了,加上还要留着一些肥沃的土地赏赐给有功的部下,也没有这么多的土地,能够安置一下子涌入的这么多的流民。

这一次,涌入的可是数万的民众,而不是以前那种几百人人几千人的陆续迁移。

零陵郡的太守府中,袁耀正是为了这件事,而同各处的县官的商量对策。

经过各处县令的努力,涌入的数万流民,能够安置的只有一半,也就是说,还有另一半的流民,将要面临无地可耕的尴尬局面。

这一半流民,恰恰是袁耀以及众多官员所担心的,一旦怀着希望而来的流民没有了赖以为生的土地可以耕作,必将会产生骚乱,甚至闹事。

就算袁耀能够镇压,所造成的后果,那也是灾难性的。

等到众人来齐,袁耀也顾不得那些虚礼,直奔主题,看向众人道:“今天我召你们前来,就是为了那万余流民的安置问题,现今三郡的土地已经达到了极限,就是有些荒地,也要留到赏赐有功士卒,这剩下的流民,该当如何安置?”

杜如晦作为文官之首,第一个站起来回话道:“万民来投,皆是仰慕主公爱民如子,才不远千里,舍家而来,如果不妥善安置,一旦引起不满,却对主公声望有损,桂阳汉宁与曲江县之间,还有许多的荒地,那里倒是可以安置一批流民!”

曲江?

袁耀眉头一皱,却是摇了摇头,那里乃是他同孙策的交界处,孙策虽然还没有完全平定庐江郡,但是,也已经到了尾声,一旦他腾出手来,说不定两边又是一场战火,把民众放到那里,生命根本无法保障。

不过,靠近汉宁的一侧,还是可以勉强安置个几千人的,只是这样,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

在坐的庞统,倒是几次想要发言,只是话到嘴边,却又憋住,明显有些犹豫。

这一幕,正好被袁耀看见,对于庞统,袁耀还是极有好感的,是一个实干家,说出来的话,从来不无的放矢,既然庞统说不出口,袁耀也不介意推他一把,笑道:“庞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袁耀指名道姓,庞统也不好犹豫了,他起身对袁耀施礼道:“主公恕罪,只是刚才我脑中想到了一个法子,只是这个法子,耗费过大,恐怕难以施行,所以才再三犹豫。”

袁耀微笑,示意庞统坐下说话,笑道:“无妨,有想法就好,今日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能安置了这些百姓,花费大些,也算不得什么。”

得了袁耀肯定,庞统总算放下担心,道:“主公三郡之地,别的地方,或许荒地所剩不多,但是九疑山地广,却还有大片的荒地,而且,至于交州之间,地域广大,莫说上万人,就是十万之众,也足可安置,只是那里就是一片荒山野岭,想要把民众安置过去,所要耗费的钱粮,必定不可计数。”

交州?

袁耀眼前一亮,占据交州是杜如晦以前就定下的计划,袁耀军中大将都知道此事,可这些刚刚任职的县官,便不得而知了。

交州地广人稀,倒是一个安置流民的好去处,只是和庞统说的一样,那里人烟极少,连个像样的县城都没有,完全还是处于未开发的处女地,想要把人民迁移过去,必须在沿途不断的修筑城池,作为防护,其花费,必定巨大,不过,如果真的建成了,其中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

毕竟,土地越是广大,他的实力才越是强悍。

说到交州,就不得不提及现任的交州刺史士燮。对于士燮的事迹,袁耀所知道的也是不多,于是他想了想,却不忙着关注流民的问题,反而问众人道:“交州士燮,其人若何?”

众人都是一愣,不明白袁耀怎么突然间转到了这个话头之上。

庞统就坐在袁耀身边,却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笑道:“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其人体器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多往依之,其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威尊无上!”

袁耀叹息了一声,却是没再过问,只是对庞统说道:“既然九疑山外地广,足以安置百姓,你可命人详细勘察各处,做好准备,一应钱粮,尽管找我支取,只是有一条,你只需尽心竭力,安抚百姓即可。”

庞统得令,恭敬而退,看看无事,袁耀挥推众人,独自起身走入内堂。

一边的杜如晦、李勣对视一眼,却不离开,而是等到众人走了,也是联袂进入内堂,内堂之中,袁耀端坐在椅子上,他的旁边,还放了两把空的椅子。

显然,他早知道自己的两位谋士将会前来。

杜如晦、李勣也不客套,一起坐了下去。对于这两位心腹谋士,袁耀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沉声道:“杜公、军师,现今取交州,可否?”

杜如晦微微一笑,道:“交州地广,主公取之,可为钱粮之地,此时正值恰到好处!”

李勣也道:“现今荆州动荡,不管是襄阳刘表还是江夏刘备自顾不暇,若是主公能够趁机攻下交州,必将实力大增。”

袁耀含笑点头,两位心腹谋士都同意自己这个时候攻取交州,这一点,很令他满意,于是,他又问道:“那你们认为,该如何取之?”

杜如晦蹙眉想了一想,道:“原交州刺史张津,为部将区景所杀,其人现盘踞南海郡,主公可以替张津报仇为名,出师讨伐。”

李勣也道:“如今此处有流民上万,主公可以垦荒为名,内中杂以精兵,派其前往九疑山与南海交界之处,瞒过区景耳目,然后等待时机,发动雷霆一击。”

袁耀更喜,同两人商议许久,就从定难军中选了精壮士卒,与流民夹杂在一起,一起往九疑山移动,又令沿途各县供给饮食,对外又大肆招募流民,前往九疑山屯田。

一时间,就在各处忙于春耕之时,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在官员引导下,纷纷往九疑山汇聚。

庞统早得了消息,也是派出大量人手,勘察出适宜耕种的地段,安排流民就地垦荒,只是这一次的垦荒,有意无意的朝着南海的方向前进。

同时,许多探子也是趁机潜入交州,刺探各地军情。

原本袁耀还有些担心,毕竟这么大规模的人群流动,恐怕会惊动交州的各处军阀,引来敌意。

但是,自从汉末以来,涌入交州的百姓络绎不绝,那一次不是数万人数万人的流动,这一次,虽然有上万人,规模是大了些,不过,因为袁耀并没有令流民越界。

交州的大小官员都以为这只是袁耀治下的一次大范围的垦荒运动,压根也没有想到袁耀已经有了染指交州的野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