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 南疆来了个黑心莲 - 子幸芽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5章

孟烁走了。

在和清黛说过那些话之后的第二天,他便留下一封要北上投奔孟岸、戍边卫国的书信,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江氏哭得肝肠寸断,孟岚亦是老泪纵横,只不过一个是想着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受不了北疆苦寒,一个则是终于等到了浪子回头的这一天,实打实地喜极而泣。

夫妻俩话不投机半句多,江氏只能从别处找安慰,奈何孟家其他人也和孟岚持同一个态度,都嫌她妇人之仁,最终她也只敢偶尔自己躲在房间里偷偷哭。

而夏宝芝这个并不美妙的插曲,在异世女所在的那一世是并未发生过的。

那一世的孟烁也便一直浑浑噩噩,直至最后反贼攻破京都城门才方才清醒过来,与孟家满门一起英勇殉国。

到了今生,也不知是否是清黛在不经意间规避了太多的因果循环,导致至今已经有许多事已经超出了她所预知的范围。

一切都隐隐开始朝着未知发展,所有人的前路都变得扑朔迷离。

不过,清黛并没有那个刨根问底的精神。

她的人生信条向来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火不烧身睡梦深深,只要每天有吃有喝有觉睡,那些烂人不作不闹不搞事,她就觉得万事大吉了。

遂话锋一转,便说起这家的另一位少爷,孟煜。

虽道榜上二甲十四名,但在入翰林馆选之时还是非常遗憾地落了选。

不过好在他已是南家不退不换的女婿,有南长青这个未来泰山在,很快便让他在礼部补了个六品主事。

手上先不管事,只跟着其他人学着摸索官场上的那些门道。

他与南素容的婚事,最终也敲定在了同年十月金秋送爽,天高云淡的好时候。

为着他的婚仪,郑氏从初夏便开始忙前忙后。

“这可是咱们府上咱们这辈里的头一桩红事,上到我父亲,下到伙房里的烧火丫头,无有不重视的。三伯娘又一向待人宽和慈柔,底下的人见了她高兴,便也情不自禁地陪着她一块乐呵了。”

清照恹恹靠在廊下的栏杆上打着扇子,这年夏天再没了飞鱼川下里的那挂清泉,她和清黛一个赛一个的怕热,哪怕到了夏末,也都常常被暑气蒸得无精打采。

“大哥哥和容姐姐成婚,咱们两家亲上加亲,难道三姐姐不欢喜么?”

清黛正忙着埋头给孟煜和南素容绣新婚贺礼,她如今的手艺精进,连霍妈妈看了都只点头说好。

还有上回她做给孟煜带进贡院的靴子,因她记着从前易君彦打贡院出来后,曾跟异世女抱怨过那里面寒风穿堂,冷入冰窖。

她想着所谓寒从脚起,于是便把孟煜的靴子做了双底,又在里面多缝了层厚厚的羊羔绒。

等到孟煜回来后,还特意让郑氏当着全家的面,替他好好谢了她一番。

那时,便是朱若兰坐在上头听着,也跟着随口说了她一句有进益。

闹得现在人人都盯着她手上这份要送给孟煜的新婚贺礼,让她半点懒都不敢偷。

清照正要回答她的话,却听到南风和袭香手挽手走进远山居的院子,一边走还一边在热火朝天地谈论着:

“……想想今年下半年可真是热闹,不光咱们家有喜事,听说前两日舒王妃也进京了,一回来进宫见过了太后,便带着一堆阳州土产直奔宁国府,这意思啊,再明显不过了。”

“舒小王爷和易家大小姐自幼就常在一处,两家虽都未挑明,但他们定亲早就是所有人都默认了的事,眼看着易小姐就要十六了,正好借着这桩喜事散一散宁国府头顶上的愁云,宁国公和康和郡主也不必再为了易小公爷落榜整天愁眉不展了。”

她们说着说着,其中一个不经意地抬起头,却见廊下坐着的两个主子,都不约而同地盯着她们。

清黛见她们发觉了自己和清照的目光,便玩笑道:“这两张最能说的嘴碰到一起,真是臭味相投。说说,让你们去给三太太送东西,怎么送到这时候才回来,莫不是路上扯闲话扯到了天竺国?”

袭香怕被责怪,连忙走上前道:“我和南风路上虽多说了几句,但差事是一刻都未曾耽搁的。只不过半道遇见了侯夫人身边的王嫂子,她本要来替侯夫人给两位姑娘传话,后遇着我们,就让我们顺道带回来了,我们这才在受托之时,多停了片刻。”

清照心情不错地半眯着眼问:“母亲又有什么话给我们?”

南风笑嘻嘻地抢着说:“过些天天气凉下来以后,舒王妃和康和郡主为贺两家正式定亲,意欲在天龙河畔办一场马球会,除了各王府外,遍邀南、柯、易、孟、沈、朱、龚、周八家列席,咱们家二位姑娘的名字亦在受邀之列。为此,易家大小姐还专程给二位下了帖子呢。”

说着,还献宝似的把藏在袖子里的两幅信函捧到清黛面前,“另外像柯家的淇姑娘,沈家猜姑娘,还有龚家的巧姑娘,易大小姐分别下了帖子去请,生怕大家伙不来呢。”

“她易大小姐定亲,谁敢不赏她的光,何必如此大张旗鼓,显得咱们跟她多好似的。”清照嘴硬地哼哼道。

易令舟这么做,还不是怕您孟三姑娘不肯赏脸,但又觉得单独给您下帖又反而涨了您的气焰,这才如此大费周章。

不过对于这双冤家之间别扭的情谊,清黛看破不说破。

然不凑巧的是,待康和郡主和舒王妃将马球会的良辰吉日定下,却正好同孟家清算名下庄子田铺收成的日子撞了。

这两日各处的管事掌柜都会陆续前来,身为侯府女主人,朱若兰自然走不开了。

郑氏忙着为孟煜的婚事操劳,江氏近日又受了大刺激,一直称病闭门不出,三房女眷一下子竟都腾不手来。

如今两个姑娘渐大,朱若兰也不会同意她们单独出门,最后,只又便宜了她郑淑慎来做这个好人。

“侯夫人晓得你们俩与易家姑娘几个情好,这段时间又被家里一遭又一遭的事情耽搁着,让你们都没机会和外家的小姐妹们好好聚聚,只可惜她实在走不开,没法子陪着你们出门,算来算去,家里也只有我稍微清闲些了,你们可别嫌伯娘好揽事呀。”

坐在同驾马车上,清照的态度却不冷不热,“婶婶也在为大哥哥的事奔前忙后,肯在百忙之中抽空陪我们出门,应是我们该感谢婶婶才对。”

清黛忍不住冒坏,装起了无辜:“其实还是大哥哥的喜日子要紧,伯娘可别为了陪我们两个小丫头,误了要事呀。”

“你大哥哥的事大致都妥当了,况我也就出来这么一天,不碍事的。”郑氏笑容依旧温婉,不自禁地又感慨起来,“今年可真是个好年,连这易家姑娘也要定亲了,说起来她就比照姐儿你大一岁呢。”

她这话说得含蓄,清黛和清照却都听懂了她隐下去没说的后半句。

于是清照敛眉,敛眉道:“长幼有序,婶婶还是先顾着大哥哥吧。”

“你们大哥哥如今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只可惜你们二哥哥就…唉……”三太太忧愁不已地长叹了口气,余光瞥见清黛,便又问,“对了阿宝,我听闻你二哥哥离家之前,曾与你在花园里说过好一会儿子话,你们都说了些什么?”

闻言,清黛下意识地警惕起来,淡笑着说:“二哥哥只是同我说了他和那位夏家小姐的一些往事,我见他伤心,便不敢打扰,只在旁安静听着。”

“是么?”三太太微微挑了下细长的柳叶眉,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透露出了她对清黛所言,或多或少持有怀疑态度,“看来那位夏小姐在他心里确有一席之地,可怜见的,这回只怕是被伤得太狠了。你们作为手足,可要好好宽慰一下才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