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第二百一十章
盛隆和的这一举动,同时惊讶了两人。
皇后困惑道:“瞻儿?”
觅瑜也不解地瞧向他:“殿下?”
盛隆和没有理会,微微笑了笑,道了一声“孩儿告退”,便转身离开。
留下婆媳俩面面相觑,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神色。
眼看着盛隆和的身影消失在隔断外,皇后充满疑惑地转向觅瑜,询问:“这……又是闹的哪一出?你明白瞻儿的意思吗?”
觅瑜同样茫然地回答:“儿臣不知……”
不过紧接着,她就意识到,不管盛隆和为的什么,他终究给了她们谈话的空间,她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一些不能在他跟前说的话,一股脑全部倒出来。
这么想着,她t忙忙起身,跪在皇后跟前。
皇后被吓了一跳,伸手欲扶:“你这是在做什么?快快起来——”
“母后,”她没有动,继续跪着,道,“有一件事,儿臣要禀告母后。”
皇后惊疑不定:“什么事?可是——可是同瞻儿有关?”
“是。”她应首道,未免皇后胡思乱想,她不等对方询问,就接着道,“年前在太乙宫时,儿臣曾经就殿下身份之事,请教过通达道长。”
“通达道长?”皇后重复,“是……瞻儿的师父?”
她再度应首:“正是殿下的师长。”
闻言,皇后浮现起回忆之色,喃喃道:“母后知道他……多亏了他,隆儿小时候才没有受苦,后来,也是他帮忙关照瞻儿……”
“他是真真正正的得道高人,母后很感激他……”
她念了片刻,忽而一顿,猛然惊醒过神,看向觅瑜道:“你、你方才说什么?你就瞻儿身份一事,询问了他?你——你怎么能问他呢!”
她痛心疾首道:“事关瞻儿的身家性命,他纵然身为瞻儿的师长,你也不该——”
觅瑜连忙解释:“母后容禀,此事并非儿臣主动提起,而是道长在言谈间提及,早在殿下以奇王之尊,回到太乙宫时,他便已认出殿下的身份。”
皇后一惊:“你……你说什么?”
她重复了一遍:“早在十四年前,殿下前往太乙宫时,道长就已明了他的真实身份。”
皇后怔愕无言。
半晌,方缓缓开口:“他……知道瞻儿是谁?”
觅瑜应道:“是……”
皇后又是一阵无言。
缓缓地,她才含泪而笑,神色有欣慰,也有伤怀:“是吗……?也该如此,他把那孩子教养长大,怎么会认不出呢……真好,真好……”
她拿出锦帕,拭了拭泪,平复了一下心情,伸手扶起觅瑜,道:“好孩子,别再跪着了,坐下说话。”
“你方才说,就瞻儿之事请教了道长。”她询问道,“那么,道长对此有何看法?”
觅瑜回忆着,慢慢道:“道长告诉儿臣,两位殿下的情况特殊,不仅是双生子,而且……”
她复述了一遍通达道人的原话。
皇后听得惊奇不已:“这……道长当真是这么说的?”
觅瑜恭谨道:“儿臣不敢欺瞒母后。”
皇后的脸上浮起一阵恍惚,夹杂着震惊与豁然。
“难怪……难怪……原来如此……原来,他真的是……”
她喃喃自语,神色似喜似悲、似哭似笑。
“好孩子,”她握住觅瑜的双手,万般感激地开口,“多谢你告诉母后……母后的心,总算能好受上几分……”
“母后言重了。”觅瑜谦逊道,“这些都是通达道长的看法,儿臣不过转述,担不得母后的这一声谢。”
“不,你担得起。”皇后真挚道,“这些年,母后一直在询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认错,也许,那个不愿意接受事实的人,不是瞻儿,而是母后……”
“母后的这份固执己见,不仅对瞻儿不公平,对那个孩子也不公平……可是,母后始终无法说服自己,我想不通,怎么都想不通……”
“今日听闻你这一番话,可谓醍醐灌顶,令母后恍然大悟。”她紧紧握着觅瑜的手,激动地颤声道,“原来,事实竟是这般……”
说话时,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可见心潮有多澎湃。
“这……当真是再好不过的情况,再好不过……”
觅瑜被这阵情绪传染,跟着莞尔:“是,儿臣也是这么觉得。”
她亦没有忘了正事,在皇后的激动之情稍缓后,提醒道:“不过,依照通达道长的说法,便不会有托梦之说了,更没有什么魂魄不宁,母后……?”
皇后一愣,有些冷静下来,迟疑道:“这……的确是如此……”
“可是,那个梦又格外真实……”她蹙着眉,苦恼不已,“不瞒你说,母后在醒来后,忧惧交加,狠狠哭了一场……实在……”
她看向觅瑜,征求意见:“你觉得呢?”
觅瑜轻轻咬唇,思索片刻,道:“儿臣觉得,应当听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