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2)
陈有明的建议其实就是封锁经济,和当初对付后晋蛮子的办法如出一辙,仔细想想也对,欧洲全部土地加起来也就差不多一个大明朝本土那么大,如果全靠种地的话,未必养不活全欧洲的人,但是没有了对外贸易,欧洲恐怕用不了几年,就会回到中世纪。再者说起来,欧洲人的独立意识较强,如果这个时候大明朝停止进攻,那么欧洲不一定会像现在一样铁板一块,到那个时候再分化合击,就比较容易有突破口了。最重要的是现在在军事上没有有效突破的办法,大明朝的名将已经全部外派,洪承畴在圣彼得堡,刘志胜在乌克兰,战彪在埃及,段延鹏刚刚去了土耳其,袁崇焕也退至英吉利,大明朝现在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但是欧洲并不比那些鸟国,即使这样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奉命进攻波兰的刘志胜也被奥匈帝国抄袭背后,而被迫撤回了乌克兰。现在的情况总的来说已经陷入了僵局,可是这种情况对大明朝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粮食马僳自然可以从殖民地直接提供,但是兵器战车,弹药军火等物资必须从大明朝本土运至前线,运输压力巨大,而且很是耗费钱粮,僵持下去的话,明军不一定能够笑到最后。思来想去,我决定暂时停止战略规模的进攻,转而进行封锁作战。既然决定了,那就即刻下旨,明军各路兵马暂停进攻,原地筑垒坚守。旨意是下了,可是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却更加麻烦:在土耳其的一部分远征军发生哗变,虽然段延鹏极力之下被镇压,但是在审讯的时候,却发现这些人哗变的理由是回家。段延鹏镇压了哗变,将这件事情写成奏章送回京城。看了段延鹏的奏章,我才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在土耳其的远征军士兵常年在外作战,几乎很少回国身亲,思乡之情甚是普遍,这一次有一个士兵开了小差,因为想回家看看他的老父亲,结果被抓了回来。开小差就是逃兵,按军法当斩,但是士兵们都觉得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应该从轻处理,可是军法官一定按律斩首,结果激起了兵变。看完奏章之后,我才想起来大名远征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虽然战果辉煌,但是这些远征军士兵并非草木,人情世故俱在,多年没有回家思乡之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强行镇压,很有可能自行溃散,搞不好会把十几年的战果毁于一旦。想好之后,我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确定了陈有明提出的封锁之法,即刻实施。除了这些之外,还下了另外一条旨意,大明军士兵按万人为数,轮流回国身亲,以解士兵思乡之苦,但是身亲时间予以限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能按时归营的,斩!接到命令的各路统帅开始在自己的防区,挖深壕,广积粮,北边的圣彼得堡到南边的土耳其一线,全部构筑支撑点和兵站,将整个亚欧大陆一分为二,全面禁止任何大明朝的殖民地和欧洲人进行贸易,违令者屠其乡!意思就是说谁要是敢和欧洲人做生意,那么你的家乡xx村会被杀光!有了旨意之后,洪承畴和刘志胜还有段延鹏都积极进行了封锁行动!其实战争不光是明军士兵觉得厌烦,欧洲人也一样,在明军停止进攻之后,开始了放松。这个开始使明军停止进攻半年之后,欧洲人终于放松了,开始就近回家或者开始了轮休。
明军的偃旗息鼓,是欧洲联军的总指挥拿破仑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明军要干什么,在进行了数次试探性进攻之后,发现明军坚强防守,但是却丝毫没有出战的意思,搞得拿破仑和各国军事将领们人心惶惶,都不知道明军要什么,所能做的只是加强戒备,防止明军偷袭!可是过了很长时间,明军都是坚守不出,使得各国军队渐渐的放松了战争。明军的轮流回国身亲制度开始实行,这一新的政策使得明军几十万大军欢呼雀跃,三呼万岁之后,比以前更加卖命了。作为将领则没有说能不能回家,可是将领也是人却不能回国。虽然战事暂时停止了,可是毕竟还有封锁任务,一旦主将回国,那么前线很可能出乱子,所以这些高级将领都没有回家,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封锁线的建立之上。然而,千兵易买,一将难求,对于将领应该给于一定照顾,所以户部在一番筹措之下,将所有明军高级将领的家人组织起来,有大明朝的陆海军运载,前往前线和将军们欢聚。战场上腥风血雨,烽火燎原,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能见到自己的家人,这样一来,将军们对大明朝更是感恩戴德,发誓要为大明朝战死沙场,死而后已。虽然花费了一些回国和运送的费用,但是却得到了明军士气和人心的凝固,只有一个字:值!欧洲人渐渐的放松之后,拿破仑开始派人日夜观察明军的动静,很快拿破仑发现了明军的秘密,可是对于封锁的事情,还不怎么上心,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情,是的拿破仑明白了明军的意图。明军停止进攻了,战事减少了,欧洲人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尤其是那些搞贸易的。可是在明军的封锁之下,陆路根本就行不通,那就只能走海路了!但是海路也不好走,因为明军不光有陆军,更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些想走私的贸易船大多在地中海,从欧洲南部前进到埃及,可是大明地中海舰队严密设防,海军战舰加上飞艇进行海空联合巡逻,一旦发现由欧洲出来的商船,连警告都没有,直接一顿炮火或者几颗炸弹丢下去,连人带船打下海去喂鱼!不光如此,明军就连正常出海打渔的欧洲渔船都不放过,总而言之,只要能浮在海上的,一律予以击沉。这样一来,欧洲的渔民们便没有办法了,只能想办法种地了!
这样的情况连续持续了两年之后,拿破仑再也坐不住了,法国地大物博倒是还撑得住,可是明军的封锁政策可把一些小国家害死了,尤其是像荷兰这样的国家,种地没有多少地,打渔,大明海军还不让,两年以来一直靠法国共给粮食,要不然早就崩溃了,还有瑞典和丹麦这些国家也是一样,弄的法国人现在就像欧洲的奶妈一样,还好像西班牙和德国还有奥匈帝国这样的国家还不用靠救济吃饭,拿破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法兰西帝国年年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要不然欧洲可怎么办呢?可是拿破仑毕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知道长期这样下去,欧洲就会完蛋,所以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求通商,或者说以牺牲某种代价来换取对方的一些脱协,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几经考虑之后,拿破仑派出了使者,到乌克兰一线,请求见明军的将军。刘志胜的家人刚到,一家人正在高高兴兴的说话,突然一个标兵跑进来说有要事禀报!刘志胜觉得很扫兴,只好暂时离开家人出来看看。结果当这位大将军知道是欧洲来的使者,说要商量什么交换通商,一时间刘志胜在没有搞清楚对方要干什么的情况下,心中急切得想回去和自己的家人说说话,亲热亲热,所以就直接下令将欧洲的使者拖出去斩了,理由嘛,就是长得太难看了,叫欧洲换个好看点的过来。可怜这位老兄死的是在有些郁闷。
当明军将大使的脑袋扔了回来,并且将自己大将军的话转达了之后,就回去了,只剩下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欧洲人。当拿破仑知道之后,虽然很生气,但是又没有办法,只好在自己的外交官里面选了一个比较好看的,再一次向明军递交求通商的书信。可是这位更加倒霉,一到明军大营,就碰到了正在值首班的一个骑兵校尉,这个校尉听说欧洲人来了,马上披挂整齐,骑马挑枪就冲了出来,问欧洲人什么事?这一次欧洲大使变聪明了很多,马上边的恭恭敬敬,表示欧洲诸国愿意和大明朝就贸易交流方面进行一下沟通。听这位大使说完,对欧洲大使向来不感冒的这位校尉只说了一句话:相见我们大将军,打赢我再说!话音未落,直接挑枪刺了过去,可怜这位大使根本不会武功,校尉一枪挑过来的时候,只能仓皇而逃,结果没有跑了几步之后,被这位校尉用长枪从背心穿透,直接从前面露出了枪头。杀了欧洲大使,这位校尉领着人,将欧洲大使的人头挑在枪尖之上,在欧洲的阵地面前来回纵马驰骋,最后将枪尖一甩,把那位大使得脑袋又还了过去。死了两位大使之后,拿破仑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又派了一名大使,到英吉利岛上,去见那里的明军统帅袁崇焕,拿破仑不希望一次就谈成,只希望这一次能够把自己的意思带到就行了,别又和上次一样,找个什么借口给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