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的失守(1) - 明扬天下之龙腾天启 - 小舍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伊斯坦布尔的失守(1)

战彪不愿意派出重兵支援代吧,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实在是没有办法,三国舰队有地中海的绝对制海权,也就是说三国舰队可以在埃及海岸线的任何一点上发起攻击。从代吧登陆是奇袭行动,一旦被发现就没有了实际意义,战彪不会认为三国联军会自我感觉好到认为自己可以突破明军优势火力的层层阻击,从代吧一路突破到亚力山大,如果是明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在明军有准备的情况下,绝对够这一万多人死两回的了。但是即使在被发现并遭到顽强阻击的情况下,三国联军还在进攻,这就不得不提防了。在赛德姆的登陆使战彪提高了警惕,将南部的部队调上来之后,将重兵布署在埃及地中海东段海岸线的几个重点上。对于部下的不解,战彪的解释是三国的海军随时可以将联军从海岸的一个点运到另外一个点,之所以被发现后依然重兵集结在代吧进攻,就是给我们一个决战于代吧的假象,当我集结重兵于代吧的时候,就会在其他地点造成空虚,这个时候对方就会以很快就会从海上将部队撤走,投入到对我军守备空虚地的进攻,就算我军速度够快,也会陷于疲于奔命的境地,那个时候就会再次陷于被动!战彪的一番话使众将大悟,不禁佩服战彪对兵法之变的精通。­

其时这个时候,三国联军的统帅,法国舰队司令也在关注着代吧的战况,做为一个海军的老牌指挥官,对海军的作用和战法非常了解:海军在战争中对制海权的夺取,只是其作用的一部分,夺取制海权的最终目的,除了保证本国海洋利益和海上战略通道的畅通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对敌本土进攻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当海军向一个失去制海权的国家的海岸线进攻的时候,作为防守的一方是十分被动的,因为海洋没有地形限制一说,作为进攻的一方几乎可以随意挑选进攻的地点,而这个进攻的地点绝对会是对方的薄弱点。作为海岸防守的一方却不可能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处处设防,只能被进攻者牵着鼻子走!所以海防的重点不是高台巨炮,而是一支强大的海军。而此时的明军正处于这样的被动地位,大明朝地中海舰队全军覆没,没有了海军的大明军队虽然在亚历山大和塞得港反击成功,但是总的来说在战略上还是很被动的。袭击代吧的作战计划其实就是一个连环计,如果偷袭成功那就再好不过了,万一被发现的话就改为强攻,吸引附近的明军赶来增援,当发现对方海岸防御出现弱点或兵力空虚的地方就马上利用海军优势撤出代吧的部队迅速出击出现的薄弱点,明军在埃及东部的沙漠中的机动速度就算知道了三国联军的进攻地点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法国舰队司令对自己的计划非常自信,派了很多探子对明军的动向进行侦察。事情一开始十分顺利,在赛鲁姆成功上岸,但是没有多久就遇到了明军的阻击,偷袭计划的失败使一些联军军官沮丧不已,然而法军舰队司令却力排众议要求联军继续进攻,这一条命令使很多年轻军官不解,他们没有人相信这一万人在被发现的情况下,在明军优势的火力之下,还能有什么作为?面对这些疑问了,法军舰队司令只是笑而不语,在他眼里这些小家伙还不懂什么是海战!然而很快局势的变化使法国舰队司令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据探子报告,虽然在代吧的明军遭到了三国联军的猛烈进攻,死伤惨重,却没有撤退的迹象,最让法军舰队司令郁闷的是明军并没有大规模的派兵增援代吧。­

刚开始的时候,这位法军舰队司令还一厢情愿的认为是明军是因为在沙漠中行军速度导致援军没有及时赶到,所以就命令三国联军加紧进攻,给代吧的守军增加压力,以督促明军援兵尽快赶到。两天之后,代吧的三国联军和明军骑兵队经过两天的血战,都伤亡惨重,双方的伤亡在五千人左右,和法军舰队司令一样期盼明军援兵的明军统领只等来了五百名援兵。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法军舰队司令耳朵里,但是他得到的消息是数百人。得到这个消息的法军舰队司令开始考虑是不是明军内部有什么矛盾所致,但是很快,他就不这么想了,因为明军的援兵在埃及的代吧以东的地中海沿岸的要点加强了兵力和火力,似乎知道了自己的打算一样,这个时候,这位法国舰队司令脑袋里闪出一个念头:遇到对手了!看到对方的将领已经看破了自己的想法,再打下去已经毫无意义,这位法军司令下令撤退。­

此时的代吧城下,已经躺下了六千余人的双方士兵,明军的统领数了数剩下的士兵,已经不足百人,自己原来的两千骑兵,再加上增援的五百人,自己的两千五百名弟兄几乎全部战死在这里了,剩下的也都是负伤在身,已经是近乎全军覆没了。“弟兄们,咱们打退了西洋人上百次的进攻,现在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将军说过,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的增援了,可是我们要战斗到那些西洋人撤退为止。现在如果再死守的话,就是等着对方把咱们打死在战壕里。我不愿意这么死!我们是远征军,是开疆扩土的先锋,是大明朝的精锐,绝不能死的这么窝囊。我现在决定,全军发起决死攻击!”正当这位统领打算率领剩下的士兵发起决死冲锋,以为大明尽忠的时候,忽然士兵们高呼起来,对方竟然撤退了!?看到三国联军撤退后,这为统领强撑的身体一下子坐到地上,可是他始终想不明白,眼看自己的阵地就要被突破了,对方怎么会撤退了?他们在自己的抢下死了这么多人,就是为现在吗?这个问题不光他想问,就连法国舰队司令也想问。这次战斗双方损失惨重却都一无所得,可是在精神上沉重的打击了三国联军的士气,一万余人的联军却无法击破两千明军的阻击,反而死伤惨重。在指挥官的较量方面也使联军的高层沮丧不已。拿破仑对此战非常不满,下令撤换了联军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另外对法国舰队司令的战略战术指挥能力大加褒奖,称之为最了解海军的将领。褒贬之后,拿破仑认为联军攻占埃及的时机已经失去,决定暂时放弃对埃及的进攻,转而将目标放在能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方向上来。拿破仑所说的决定性方向指的是土耳其和南美。拿破仑决定放弃对埃及的占领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因为在埃及战胜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大明的援军从大明到中东后的第一站就是埃及,埃及现在已经成为大明欧洲战争的一个巨大兵站,援援不断到来的援军使埃及越来越稳定,再加上埃及有战彪这样精通水陆两栖作战的优秀将领,使攻占埃及变得更加困难。与其进行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不如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容易突破的地方。鉴于这些考虑,拿破仑打算暂时放弃对埃及的进攻,将兵力和兵器转向土耳其方向和南美方向。土耳其方向的伊斯坦布尔是拿破仑想要得到的,因为伊斯坦布尔向来被认为是欧洲对亚洲的屏障,现在伊斯坦布尔在明军手里,使明军在这个方向上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地位,一旦明军跨过达达尼尔海峡就可以直达欧洲腹地,所以在这个方向上进攻的迫切性远远大于对埃及的占领。至于南美方向不说也知道是为了黄金,自从开战以来,欧洲的商业贸易几乎停顿,欧洲此时的强大几乎全部依赖海上贸易所获得的巨大利润,可是一旦海上贸易停止了,欧洲国家便无法支撑巨额的战争费用了,法国这样的大国倒感觉问题不大,可是对于荷兰这样的国家就不行了,狭小的国土无法提供足够的战争资源,开战才几个月,荷兰就已经在叫苦了。所以为了与大明的战争能够继续下去,拿破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美洲。美洲的黄金和人力还有其他资源一定可以使欧洲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的。­

根据拿破仑的命令,联军的部署做了很大的调整,首先将地中海舰队的一半用来组建美洲舰队,用来掩护和装载一支部队像美洲进攻。另外将用于埃及作战的部队之大部分用于伊斯坦布尔方向的作战,地中海剩下的一半舰队继续控制地中海的制海权,对埃及的明军保持一定压力和封锁。随着拿破仑的命令,欧洲联军的第二次进攻高潮在伊斯坦布尔展开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