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死者的文稿
二一六年八月二日,星期二,晚上
北京阳光花园小区,程路明家中
陆晓君在阳光树茶餐厅东侧的树林中,静静地坐着。
夜沉似水,林中渐渐浮起一层薄雾,身边有不知名的小虫在鸣唱。天地氤氲,万物寂寥,陆晓君一时之间浑然不知身在何处、当下何年。十多年前,程路明刻下的丘比特之箭犹在眼前,而斯人却已阴阳两隔,永不复有再见之日。
不知过了多久,陆晓君终于回过神来,转头看了看四周。旁边小区楼上的居民家中,逐渐有人熄灯睡觉了。她从长椅上站起身来,沿着横穿树林的小路,慢慢地走回程路明家中。
陆晓君换上家居服,简单地洗漱了一下。经过一天的奔波劳神,她的身体异常疲累,但脑中却无一丝睡意。
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拿过自己晚上放在茶几上的笔记本,准备把今天一整天的行程和收获,都补充到里面。陆晓君打开笔记本,翻到了她去松海楼餐厅之前写下最新思路的那一页,不由得感到非常惊讶,她把里面的书签拿出来,仔细地端详着。
陆晓君平时做事一直都井井有条,尤其当涉及文案工作时更是如此。她平时在看书或做笔记时养成了一个习惯,即当她最后把书本合上时,总会一丝不苟地把一张书签,夹在当时正在看的最后一页上。陆晓君明明记得自己在几个小时前离开家的时候,是把这张印有彩霞图案的书签,正面朝上地夹在了笔记本中,可是现在书签却是反过来的――印有彩霞的正面在下,没有任何图案的粉红色背面在上。
陆晓君警觉地抬起头打量了一下客厅,然后站起身来快速地走到厨房,从厨房的刀架上,拿起一把尖尖的不锈钢长刀。她右手拿着刀,依次走到程路明家里每一个房间,把任何可能藏着人的空间和角落,都仔细地搜查了一遍。
家里没人,也没有任何外人曾经进来翻动过的迹象。陆晓君又检查了一遍家里所有的窗户,每扇窗户都完好如初,关得紧紧的。
陆晓君回忆起自己刚才回来的情况,她记得在用钥匙开门时,钥匙是转了两圈后门才被打开,也就是说她回家之前门锁是锁死的――这与她离家外出锁上房门时,是完全一致的。那如此说来,是自己把书签放置的朝向记错了,还是说在她外出的几个小时里,有人曾偷偷地进入房间,翻看了她的笔记本(或许还有其他的物品),然后又悄悄地离去?
陆晓君轻轻地摇了摇头,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那么自己必须要当心了――这说明还有其他人手中持有路明家门的钥匙,并且那个人还在密切关注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陆晓君暗自决定把各种疑虑暂且放在一边,她重新拿过茶几上的笔记本,把今天的经历和对下一步工作有启发的要点,都一一列出――
上午九点半――华贸中心嘉德公司,见到嘉德公司市场总监杨文斌,他详细向我介绍了路明近些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提到路明在大约半年之前,曾经心情非常糟糕。
下午一点半――新光天地珠宝旗舰店,向店长了解去年路明定制求婚戒指时的情况,在电脑中看到S当时佩戴戒指的左手照片(左手无名指很长,小指外侧下方有一颗细小的黑痣)。
下午三点――华贸中心里的星巴克,约见路明的助理邵晶晶,聊天过程中得知,邵晶晶不太相信路明是个可能自杀的人,另外排除了邵晶晶是S的可能性。
下午四点半――与路明的司机李晓明通电话(他已经回到老家),他向我介绍了路明的病情和主治大夫的情况,以及七月十五日当晚,路明晚上用餐的地点(松海楼御膳房)和回家的时间(当晚九点多)。
下午五点――阳光花园小区地库的宝马车中,找到路明的病历。
晚上六点一刻――路明家的阳光房,发现路明生前整理的影集,里面有我和俞婧(路明前妻)的照片,但没有找到S的照片。
晚上七点半――通过使用溯因分析法,推测路明在去世当晚,可能是在外面喝了掺有安眠药的咖啡,然后回家的。所以警察办案人员的五条基本假设,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核心假设上的(即路明是七月十五日晚上回家后,喝咖啡自杀的)。而且自己在路明家中,没有找到他平时自用的咖啡。
晚上八点半――松海楼御膳房,约见客户经理马群莉,向她了解到七月十五日晚上,路明是和一位女士单独用餐的(据马群莉介绍说,那位女士是路明的女朋友,两人以前多次来该餐厅用餐)。推测她就是那个S。
晚上九点多――来到阳光花园小区南侧的阳光树茶餐厅,认出这儿就是十四年前,路明陪我在北京考试时,两人所住的阳光树假日旅馆,而且还找到了当年路明刻在大树上的丘比特之箭图案。
晚上十一点多――回到路明家中,发现好像有人翻看过我的笔记本。是把书签放置的方向记错了,还是晚上外出时,确实有人曾偷偷打开房门进来过?
陆晓君对着自己记录下来的内容,反复地推敲了几遍,仍然感觉找到那个S,是目前最为重要和急迫的事情;另外推想起来,假如刚才真的有人潜入过房间,那这个人很可能会是S吧,毕竟她和程路明的关系那么亲近,手里有程路明家里的钥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那么,陆晓君究竟该怎么找到她呢?今天在与杨文斌、珠宝店店长和马群莉交流的过程中,自己都或多或少地察觉到S的存在,但没有一个人能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信号,来找到这个神秘的S。
她忽然想到一个细节,既然现在已经可以基本判定,程路明在七月十五日当晚是与S一起在松海楼御膳房用餐的,那么他们当晚一定用手机联系过。
陆晓君把程路明的手机从自己的皮包中拿出来,打开手机,翻到手机里的通话记录栏。最近两周,这部手机大部分时间应该处于关机状态,不仅没有拨出的通话记录,也没有太多拨入的电话。这两天仅有的几个来电,还是她昨天开机以后拨进来的,但从手机显示的来电者姓名来看,好像都是程路明在工作方面的联系人,所以陆晓君并没有接起这些电话。
在七月十五日当天,路明手机上有过几次通话记录。在这些通话中,有与林复生医生、邵晶晶、李晓明等人的通话记录,但是却没有一个通话者的名字,看起来像是那个S。陆晓君把通话记录一直往前翻页,情况同样如此。
这就让人感觉非常奇怪了,如果程路明和S既没有通过手机联系,也没有使用微信来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之间是如何保持交流和联络的呢?
陆晓君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从客厅沙发上站了起来,暂时把这些念头从脑中赶了出去。她决定去把程路明书房里的藏书和物品再仔细地浏览和清点一遍,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程路明书房中的藏书颇为丰富,摆满了左右两侧墙壁上的红松木书架。陆晓君仔细地浏览了一遍,发现这些书籍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程路明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著作。最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一些管理学大师的经典著作,诸如彼得・德鲁克、亨利・明茨伯格、切斯特・巴纳德、彼得・圣吉等人的著作,几乎无一遗漏。除了这些大师的著作之外,管理学领域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书籍,也都分门别类地整齐排列,且都用打印出来的卡片标注出来,主要分为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团管控、流程再造、知识管理等几大类。
第二类,是与管理咨询和培训业务相关的著作。比如有麦肯锡的咨询方法论、大前研一的专着,以及国内外其他诸多咨询专家、咨询公司、培训公司的专业著作和培训教程。
第三类,与不同行业的业务经营相关的书籍。从这些行业图书的类型,能看出程路明最近几年主要涉猎的行业领域,比如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房地产、制造业等。
第四类,心理学著作。这里面有一些经典的书籍,比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保罗・艾克曼、乔治・弗兰克尔等人的著作。这部分书籍是陆晓君最感兴趣的,因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她的工作也密不可分,而且除了工作的原因,她本身就对心理学研究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这么多的经典著作,都是程路明生前的最爱,当然是值得好好收藏的一大笔精神财富。但对目前陆晓君急于破解的谜题来说,却没有太大的帮助。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吧,等把程路明去世之谜解开之后,再找时间来慢慢整理和阅读这些书籍吧。
书房中除了这些藏书之外,目所能及之处,都是些花卉盆景、名人字画了。程晓君的目光,缓缓地依次掠过这些物品,最后落在了房间中央的书桌上。这是程路明家中陆晓君没有检查整理过的最后一个地方了,希望能够找到有用的线索。
陆晓君在书桌前边的木椅上坐下来。在桌面上随手一翻,没有她想找的东西。她又低头看了一下,书桌台面下方有三个竖向排列的抽屉。
第一个抽屉里,放有程路明的一些证书和证件。在这里面,既有程路明攻读大学和研究生时的毕业证、荣誉证书,也有他的护照、驾照等身份证件。陆晓君打开他的护照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程路明生前去过很多国家,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亚洲,全球各地值得自驾游玩的国家,他几乎都跑遍了。
第二个抽屉里物品不多,都是一些纸笔文具之类。
第三个抽屉里,放置了一些文档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是些与工作有关的备忘录和复印件。她拿出来简要浏览了一遍,在最底下放置的一份文档引起了她的注意。
陆晓君打开书桌上的台灯,把这份打印的文档拿出来,仔细地阅读起来:
工作日志21――2016.6.10晚,周五
我担任北京水云天度假酒店的高级顾问,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三年中,该酒店从一家不知名的郊区旅游酒店,逐渐转型升级为一个拥有良好口碑的知名酒店品牌,并开创了一个旅游酒店业的新品类――生态度假酒店。
在这三年时间里,水云天酒店的营业收入翻了两倍多,从三年前的严重亏损状态,逐渐扭亏为盈,并进入北京酒店经营收入和利润排行榜的前五名;从酒店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来看,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是对个人、家庭用户还是企事业单位用户,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均有大幅提升,网络搜索指数和到店成交率等指标表现优异;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从三年前的18%提升到62%,考虑到每年季节性的影响和每周工作日客源的正常波动,这已经创造了一家郊区度假酒店的入住率纪录;酒店的单客消费额提升了125%,老客的重复入住率提升了87%;酒店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酒店员工总数却从三年前的302人,减少到了目前的258人;成本控制大有改善,餐饮、客房、康乐等主要成本科目的削减比例,均有较高水平的提升。
那么,这三年来,我是怎么帮助水云天酒店,在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方面,做出如此大幅度提升的呢?
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改变:
1.酒店重新定位
三年前,该酒店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缺乏基于核心定位的基本假设体系。
其实,水云天酒店拥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硬件设施。酒店周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位于一个国家级风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内,拥有全球同等高纬度罕见的喀斯特地质结构与风貌,周边遍布极具特色的山峰、峡谷、河系、溶洞和历史文物遗址。酒店内的基础设施完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休闲度假特色,既有适合公务交流的商务客房,也有适合家庭度假的别墅与四合院群落,再加上配套齐全的国际会议中心和康乐项目设施,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发展潜力和硬件基础。
水云天酒店原来的定位是“温泉度假酒店”。但是,该酒店所在的位置和地下温泉水资源,在北京同类温泉度假酒店中并不占优势,这也就直接使得水云天酒店的品牌推广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讲,在一个独立的细分市场中,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品牌构成要素,能够进入市场品牌清单的前三名,是一个企业能够建立强势品牌的前提。如果没有机会进入细分市场的企业品牌清单前三名,那企业的经营会有很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