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再起 - 猎户家的娘子 - 夏新衣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猎户家的娘子 >

流言再起

流言再起

周母打着盘算往姚家去了,刚到姚家门口就遇到了张氏。

张氏是姚秋儿的伯娘,她嘴里向来蹦不出什么好话,“我家秋儿真是的,这么大的事连我这个伯娘都瞒着。”

周母听她这样说,连忙停下脚步,笑着附和地点了点头,“小儿女看对眼了,瞒着家里人见见面也正常。”

然后两人一起敲响了大门,开门的是姚母,见到这两个人,尤其是张氏,她很难有好脸色。

“怎么不是秋儿来开门?该不会是在屋里给自己绣嫁妆吧。”张氏大嗓门一出,正在里屋休养的姚秋儿也听到了。

她气鼓鼓地咬了咬唇,昨日在山里只有自己和周重山,后来下雨,爹爹来接她回家一路上也没碰到什么村人。

她心里很不愿意相信这些流言是对方放出来的。

听妯娌这样说,姚母连基本的茶水都不打算端给她喝了,只没好气的回了一句,“秋儿有点不舒服,什么嫁妆不嫁妆的,大嫂不要乱说。”

“是不是心里不舒服?知道村里人都在说她的闲话。”张氏幸灾乐祸地开口,脸上全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说闲话的又何止村里人。”话落,姚母意有所指的看向她。

周母进来后,还没有说过一句话,早就等不及了,她看了张氏一眼,将姚母拉到一旁,开始嘀咕起来。

她的意思无非是村里人都知道了,一直拖着有损女儿家名声,干脆趁机将两人的亲事定了。

姚母气得咬牙,吼道:“我家秋儿清清白白一个好姑娘,你们周家休想往她身上泼脏水。”

张氏斜了她一眼,“要真是个好姑娘,怎么会上山偷偷私会。”

“胡说八道,秋儿去山里是为了摘野蘑菇补贴家用,下大雨,她背着山货急着归家时不小心扭到脚了,嫂子,你身为长辈不但不关心,反而尽说一些风凉话。”

话落,她又看着周母道:“周嫂子,你要是再来咱家说这事,别怪我拿扫帚赶人。”

她说的周氏是相信的,自家儿子闷葫芦一个呆板无趣,根本不会讨人欢心,周母甚至觉得没有闺女会喜欢她的大儿子。

于是,她识趣地闭嘴,反倒是张氏依旧不依不饶,说了一句文绉绉的话,“事出必有因,不会空穴来风。”

姚母白了她一眼,恨恨的说道:“大嫂,你为何一直附和那些造谣的人,他们黑心肝烂肚肠,迟早要遭天谴。”

这些话让张氏表情不自然,心里不舒服,又自顾自道:“秋儿到了嫁人的年岁,做出一些出格地举止也是可以理解的,周猎户靠打猎为生,往后肯定不会饿着她,”

这次不等张氏说完,水生用力挣脱开姚秋儿的手,从屋里跑出来,拿着一个高粱扫帚就往周母和她身上招呼,二人急急忙忙退了出去。

张氏在门口骂了几句,周母劝她消消气,“这应该是有人吃饱了撑的乱说,当不得真,做不得数。”

闻言,张氏更气了,“周猎户和姚秋儿的事你不信?”

周母皱眉,然后轻微点了点头。

张氏气得肺疼,憋了一肚子气后一脸郁闷的走了,连她都不信,村里人肯定更加不信。

见两人走后,水生依旧气呼呼的,姚秋儿安抚地在他稚嫩的肩膀上拍了拍,“别理她们。”

水生给了她一个笑脸,“我就是生气,刚才不该用这个扫帚赶她们。”

“我知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姚秋儿以为他是这个意思。

谁知水生摇了摇头,狠狠说道:“这个扫帚太新了,没粘什么脏污,我应该用那个扫鸡圈的扫帚,又脏又臭,让她们尝尝鸡粪的味道。”

“噗嗤”一声,姚秋儿被他认真的模样逗笑了,心头烦绪也暂时压下。

“这些流言是谁放出来的呢?”等她收住笑了,水生才一脸忧愁的地继续道:“是不是周猎户?”

姚秋儿晃了晃有些沉重的脑袋,看在水生眼里就是摇头,“你是说不是他?”

知道他误解了,姚秋儿看向远方,“我摇头是因为头疼。”

水生有些不相信,但还是扶着她坐到木椅上。

跟周母道别后,张氏没有回自家,而是去了一处偏僻的角落,左右张望一番,不待她开口,又有几枚铜钱抛在她脚边。

张氏两眼放光,瞬间气消了不少,毫不计较对方的无礼,喜滋滋地弯腰将钱拾起,小心翼翼拍了拍上面沾染的尘土后收了起来。

她压低声音谄媚道:“你放心,我一定让村里人都知道这事,到时候姚秋儿不嫁也得嫁。”尽管不少村人是不相信的,但为了钱张氏什么都不会说。

对面的人满意地点了点头,放出了两个字:“尽快。”

“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有办法尽快成事。”

她话音刚落,一个钱袋抛了出来,张氏捡起来掂了掂,心里乐滋滋,连忙又是承诺,又是各种保证。

原来这些流言都是这个人让张氏放出去的,只不过在村里散播几句闲话就能得到一笔银钱,对此她很是满意,至于侄女的名声哪有铜板重要!

想到妯娌之前对造谣之人的咒骂,张氏在心里记了一笔,想着一定要找机会报复回来。

晚上等姚父从地里回来后,姚母和他低声议论起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周重山是个没田没地,靠天吃饭的猎户,让秋儿嫁给他我实在不放心。”

姚父思索了片刻才开口,“他生得健壮,有一把子好力气,秋儿嫁给他应是能吃饱饭的。”

“可他住得太差。”儿女的吃住,永远是一个母亲最担心的事。

周家的事姚家父母也是知道一二的,周重山年幼丧父,跟着改嫁的母亲来到桃花村,周父虽是个家境殷实的老秀才,但有了亲生儿子后,就不想要他这个便宜儿子了。

只是周家老族长告诫周秀才,说他本无孩子缘,是周重山命里有兄弟姊妹缘分,才让其有后,所以万不能将其赶出去;同时告诫周重山,是周秀才让他们母子有所依有所住,须得好好孝顺。

寻常人家的儿子,自然有好一点的屋子住,但姚母知道周重山住的是光线最差的杂房,周秀才借口说是怕影响他亲儿子读书。

反正在姚母眼中,周重山没田没地没屋没银钱,年岁还偏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