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灰色韶华 - 冷恢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灰色韶华 >

第189章

第189章文姨在屋子里来来回回地找,拿着衣裳在身上再三比量,绕得父亲有些头晕。

“哎呀文影,你试完了没有啊?”父亲终于忍不住了,推推眼镜看看满脸是笑的文姨。

“这很重要。”文姨再次跟父亲强调。

她站在镜子前一遍遍照着,摸摸自己花白的头发,看看脸上的皱纹,欣喜地说:“老了,老了。”

“你不老。”父亲又一次反驳文姨,他觉得自己夫人不老,白头发也很顺眼。

文姨笑笑,放下衣服说:“都成老太婆了,你是老头。”

“我不是。”父亲摇摇头,固执地认为自己还能工作,还能挺起腰板来研究几年。

“你交上去了吗?”文姨不放心地又问一遍,她怕父亲太忙忘了。

“交了报告,不知道结果怎么样。”父亲坐在书桌后面,拿着一本书研究。

家里装了两排书架,灰色水泥地上突然靠墙钉了两排大书架,很是突兀。

文姨和父亲却觉得很好,既省钱又省时间,还能装下很多书。

他们拿到补发的工资以后,狠狠地买了两书架的书,从当铺赎回卖掉的书,却发现很多都已经不见了。

两人一路往回走一路叹息,虽然知道不可能全买回来,但还是失望,就像惋惜那些时光一样,一样都回不来了。

文姨穿上了一身新衣服,这是她补发了工资后新买的。

文姨早已两鬓风霜,却还是穿得整整齐齐。她想要干净利落地站在会议室里,让新招来的同事们,对编辑社有信心。

她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撑起编辑的,她得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闻道有先后,文姨坚信一定有少年闻道的人,可以和她一起扶百废以将兴。

文姨想“我愿用我自己最后的余力,让编辑社完成从无到有的过渡,至于繁荣振兴,文学的兴盛是有过程的,未来的事情就要交给年轻人吧。”

文姨重新拿起多年未碰的报纸和稿子,一时恍如隔世,才发现原来一切都生疏了。

文姨费了好大的劲,用了很多功夫,每天几乎不吃不喝不休息,读书审稿。文姨将沉积多年,积压在文档室的旧稿都找了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发现很多文稿都作废了。

文姨知道“一切文章应时代而生,也应时代而死,一旦过了它生命的季节,就再也没有光辉了。”

文姨再次审稿后发现了这一点,无奈地叹了口气。

她得重新确定编辑社的方向,主要发哪类文章,引领人民精神层面,怎么引领,什么样的文章是人民喜欢的,同样又不是哗众取宠的。

写稿子的作者还有多少,怎样鼓励大家投稿?

如果稿件不及时该怎么办?

编辑社缺人才,能审、能写、能宣传的人才。

文姨感受到了“人才”的匮乏,一时一愁莫展。

文姨一时被推上总主编的位子,才感到身上担子是这么重。

她不仅仅要像以前一样会审稿,会改稿,更要发现、提拔会审稿会改稿会写稿的人,要定位编辑社的未来发展,制定长远的计划,制定眼前的计划。

“文以载道、教化育人”

文姨想了一夜,将这八个大字用毛笔写了挂在编辑社办公楼前面。

她要了解读者市场,但又不能被市场牵着走,否则文学就变了味道。

她想出这八个字,夜里仿佛又回到了幼时窗下,嗅着那满树槐花。

一个月下来,文姨才理出一个头绪。

她惋惜编辑社的一切都归于零,也庆幸编辑社的一切都归于零了。

曾经的繁荣和积垢,都归于零。

这给了文姨大刀阔斧的机会和大展风采的环境。

文姨用一个月时间约谈了以前的同事,有的人已无心创作,有的人才华尽失,有的人想法激进。

文姨本来想用旧人带新人,尽快让编辑社运转起来,可以前的同事大多不愿意再从事这份工作,更有的反过来劝文姨歇歇吧,地球离了谁都转。

文姨听完他们那些话,什么也没说。

计划落了空,她得重新想办法。

文姨大胆地全招新人。

面试、谈话,考试,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来应聘。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文姨的心宽阔起来,就像灌进了一阵风。

春天来了,各行各业的春天都来了。

文姨有了这个“全用新人”想法后,当天就写出了计划,很快就登报招聘了。

文姨连当了十五天面试官。

一切都是新的。

文姨看着对面一张张新面孔,他们青涩稚嫩,迎着春风,也带来春风。

文姨不禁在心里感慨,这些年轻人,赶上了好时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