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解释日
第八章是回忆,如果看不惯的话可以搭配第一章或第三章食用。
量子力学,一门学科,或是一整个世界。它的影响范围几乎覆盖全球,但90%的人都没有真正深入研究他,大多数人依旧把他当做无稽之谈或者巫术的一种表现,我理解他们,我尊重他们,但是我打心里不认可他们。
量子力学主要由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创立,新量子力学主要由狄拉克,海森堡,薛定谔等。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00年,正好是千禧年。
说说量子力学的主要前提:哥布哈本解释和微观角度,相信实验数据。
量子力学有许多理论组成,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只需要记住和介绍最有名的几个(绝对不是我想偷懒,下面的几个在日常生活中就够用来装逼的了)
玻尔的分层模型: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分开,让核外电子围成圈,随后最外层的电子就是表现的是这个原子的化学性质了。更加易于解释化学变化和物体性质。
玻尔的哥本哈根解释:量子力学基础之一,几乎建起了所有的量子理论,由于这个没什么难度和内容,就跳过了。
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概率学中算术平均的最高成就,基本上是开创量子力学的主要实验之一,虽然普朗克本人并不喜欢量子力学,但是他是创始人之一。
薛定谔的波动方程:与下文海森堡的矩阵方程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当于矩阵方程2.0版本。
海森堡的矩阵方程: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知道矩阵不能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算数定律,且知道矩阵的基本变换的科学家。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速度越快,精度越小;精度越大,速度越慢。真的要细掰就得扯到波函数的上旋和下旋了,所以这个我们等会儿再聊。
泡利的不相容原理:两个相同的粒子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态中。注意,这里中相同的粒子指的并不是元素相同或者其他相同,文中主要指的是两种粒子都采用上旋或者都采用下旋的行动方式,而一个态中的波函数必须为零,所以才不能将两个上旋粒子或者两个下旋粒子一起放进一个态中。
贝尔不等式:成功决策了量子力学是对的,爱因斯坦是错的。同时也为后世的科学家带来了更多的探索空间,成为了20世纪下中叶比较重要的理论之一。
波函数:在每位量子物理学家用物理公式来表达量子结果时,一般都会有一个奇怪的Ψ在公式中,而这个符号便就是波函数的符号。波函数在客观意义上主要指的是一个态中的粒子总本数值,然后波函数本身的意义是测定态的趋势和态中的粒子数量。
好了,基本就是这些,相信你也看到了,记得画一张思维导图进行规划整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直接评论在下面就可以了,最后,祝生活愉快,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