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灵月辅政
春寒料峭,冷风如刀刃般犀利,毫不留情地刮过南唐那恢宏壮丽的金陵城。天空宛如被一块巨大的铅灰色幕布所笼罩,沉甸甸地压着,仿佛预示着这个国家正缓缓步入一段阴霾密布的沉重时期。
南唐皇帝李暻的出殡仪式,在一片庄严肃穆得近乎凝固的氛围中,缓缓拉开了沉重的帷幕。长长的送葬队伍恰似一条蜿蜒盘踞的黑色巨龙,从巍峨的皇宫向着远方的皇陵缓缓蠕动。队伍最前方,是身着漆黑如墨铠甲的禁军,他们身姿挺拔如松,步伐整齐划一,“咔咔咔”的脚步声,仿若沉闷而又震撼人心的战鼓,在寂静得近乎死寂的街道上回荡,一下下重重地敲打着众人的心弦,让整个金陵城都仿佛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丞相周枞、兵部尚书刘文昭、镇海将军林武钊,他们身着素色朝服,神色凝重得如同这阴沉的天色。周枞微微皱眉,眼神中满是对故去皇帝的敬重与哀思,他双手交叠于身前,每一步都迈得沉稳而缓慢,仿佛承载着整个南唐的命运;刘文昭则紧抿着嘴唇,眼神坚毅中带着一丝悲戚,似在向世人宣告着对先帝的忠诚不渝;林武钊身姿魁梧,他的目光直视前方,眼中闪烁着沉痛的光芒,那是对往昔追随先帝南征北战岁月的缅怀。
各国使节们身着风格各异却皆为丧服的服饰,神色各异,混杂在送葬队伍之中。有的使节面露真挚的哀伤,神色悲戚,仿佛与南唐同悲;而有的则眼神闪烁,神色复杂,暗自揣摩着南唐政权交替可能带来的风云变幻,心中盘算着各自国家的利益得失。
南唐太后身着一袭黑色金丝绣边的丧服,那金丝在黯淡的光线中隐隐闪烁,宛如夜幕中的星辰。丧服上,银线细密地绣着象征皇家的凤凰图案,每一根线条都仿佛倾注了无尽的哀思,凤首低垂,似在为逝去的君主默默哀悼。太后神情悲戚,眼眶泛红,眼中泪光闪烁,由两名宫女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步一颤地艰难前行,每迈出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仿佛这短短的路程,是她一生之中最为漫长的跋涉。
南唐公主李灵月,身着淡蓝色的素裙,裙摆如轻云般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她的脸上写满了悲痛之色,柳眉微蹙,双眸红肿,手中紧握着一条素帕,时不时轻轻擦拭着眼角不断涌出的泪水。
南唐皇后周佳敏,身着白色锦袍,袍上用淡紫色丝线精心绣着淡雅的花卉,每一朵花都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伤。她微微低头,额前的发丝轻轻飘动,神色哀伤却仪态端庄,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的优雅风范。她静静地跟在太后身后,脚步轻盈而沉稳,宛如一朵在寒风中独自绽放的幽兰。
队伍的灵柩旁,侍从们神情肃穆,小心翼翼地抬着那具装饰华丽的棺椁。棺椁上镶嵌着无数璀璨的珍珠宝石,在这黯淡的天色下,闪烁着微弱而又神秘的光芒,仿佛是先帝在世间留下的最后一丝痕迹。棺椁之上,覆盖着绣有金龙的锦衾,那金龙蜿蜒盘旋,却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与生气,随着队伍的前行微微晃动,似在无奈地叹息着生命的消逝。
远处,周娥皇静静地伫立在楼阁之上,一袭素衣随风飘动,青丝在风中肆意飞舞。她的眼神中满是感慨与唏嘘,望着这盛大而哀伤的皇帝大行仪仗,思绪飘回到往昔。曾经,那个在朝堂上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皇帝,如今却静静地躺在这棺椁之中,一切都如此虚幻,如同一场转瞬即逝的梦。她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低沉而又无奈,低声呢喃道:“世事无常,终究逃不过这生死轮回……”
处理完李暻的葬礼,李玉身着一袭明黄色龙袍,那龙袍宛如初升的朝阳,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袍上绣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每一条金龙都张牙舞爪,似欲腾飞九天,金龙的双眼用红宝石镶嵌而成,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诡异而又威严的光芒,仿佛在审视着这世间的一切。他头戴冕旒,冕旒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却又略显沉重的“叮叮”声,仿佛在诉说着帝王的责任与无奈。此刻,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无奈,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向御书房,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整个南唐的兴衰荣辱,开始行使自己那沉甸甸的职权。
邦交、春种、宣化文教、查验军队,这一桩桩繁琐的政务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李玉喘不过气来。他还是那个钟情于卧在寝宫中凭栏听曲,沉醉于诗词歌赋的李从嘉,而非如今这个被案牍劳形的李玉。只是命运的齿轮无情地转动,他偶尔不得不穿上这象征帝王权威的“大人模样”,去做那些他并不喜爱却又不得不做的工作。
一日,温暖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宛如梦幻般的画卷。李灵月身着鹅黄色的春衫,那颜色恰似春日初绽的花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她外披一件淡粉色的薄纱披风,如同天边的云霞般轻柔飘逸。手中提着街上春季的流行小吃,迈着轻快的步伐,宛如一只灵动的蝴蝶,轻盈地走进宫殿。
“臣妹拜见陛下。”李灵月盈盈下拜,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打破了宫殿内略显沉闷的气氛。
“灵月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李玉正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听到声音,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仿佛在这烦闷的政务中看到了一丝慰藉。
“臣妹听闻陛下忙于政务,无暇外出,特地带来了一些时令小吃,还请陛下品鉴。”李灵月微笑着说道,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般灿烂,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期待。
“哦?”李玉好奇地看向李灵月手中那鲜艳夺目的红色食盒子,在这略显沉闷的宫殿中,它宛如一抹亮丽的色彩,格外显眼。他轻轻抬手,吩咐侍女:“端上来。”
侍女轻移莲步,宛如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她将食盒放置在桌上,缓缓打开食盒盖子,动作轻柔而优雅。李玉定睛一看,发现竟然是过去他和李灵月、周娥皇、李从毅等人出去游玩时买过的小吃,红彤彤的糖葫芦,宛如串串喜庆的红灯笼,散发着甜蜜的气息;金黄酥脆的春卷,仿佛是阳光的化身,透着诱人的光泽;碧绿色的青团,恰似春天的使者,带着清新的味道。这些色彩斑斓的小吃,瞬间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李玉记忆的大门。
李玉眼中瞬间泛起泪花,激动地看着李灵月,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哽咽:“妹妹有心了,有心了,普天之下也只有你还能想到朕了,朕终究没有成为父皇一样的孤家寡人。”
李灵月看着皇兄如此动容,心中既心疼又欣慰。她快步走上前,轻轻握住李玉的手,那双手温暖而柔软,仿佛传递着无尽的力量。她柔声道:“陛下,其实很多人都是关心你的。若是得闲,不妨让臣妹陪着你走走。还有就是佳敏嫂子,她也很关心你呢。”
李玉听闻“佳敏”二字,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周娥皇那温柔婉约的模样。他心中暗自叹息,微微摇头,暗道:你不懂啊,妹妹,娥皇在我的心中是无可替代的,佳敏终究只是佳敏而已。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那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又岂是旁人能够理解的。
用过小吃,李玉眉头再次紧皱,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心中涌起一阵厌烦。他不耐烦地将奏折向前面一推,“哗啦”一声,奏折散落一地。然后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略显僵硬的身体,活动了一下脖颈,发出“咔咔”的声响。他看着李灵月,说道:“既然你来了,那就陪我到御花园转转吧。”
李玉带着李灵月来到御花园,南国的春天已然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粉色的桃花如天边的云霞,层层叠叠,争奇斗艳;白色的梨花似冬日的初雪,纯洁无瑕,清新淡雅;金黄的迎春花仿佛是大地的黄金,璀璨夺目,生机勃勃。微风轻轻拂过,花朵们如同灵动的仙子,轻轻摇曳身姿,散发出阵阵令人心醉神迷的芬芳,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一片花的海洋之中。
两人漫步在花园小径上,脚下的青石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李玉的脸上难得露出轻松的笑容,那笑容仿佛驱散了多日来的阴霾,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李灵月也仿佛忘却了之前的忧愁,她的眼神中满是温馨与快乐,时而指着一朵盛开的花朵,时而分享着儿时的趣事,清脆的笑声在花园中回荡。
就在这时,太后身着深紫色的宫装,宛如夜幕中的紫罗兰,高贵而典雅。宫装上绣着金色的牡丹,每一朵牡丹都栩栩如生,仿佛在绽放着无尽的荣华富贵。她头戴凤冠,凤冠上的珠宝璀璨夺目,光芒四射,仿佛汇聚了世间所有的珍宝。太后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岁月的琴弦上,带着皇后周佳敏缓缓走来。
“玉儿,我早就想劝你出来走走,政事是处理不完的,灵月也来了。”太后微笑着说道,那笑容中带着慈爱与关切,宛如春日的暖阳,温暖着众人的心田。
李玉赶忙迎上前去,微微躬身,道:“母后,您怎么也出来了,现在的气温还不是很适合出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