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镂空纱 - 凛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镂空纱 >

第1章

第1章

杨舒屹伸了个懒腰,擡眼往窗外看去。天空像是不小心打翻了墨瓶,再用画笔潦草晕开,堆积的云朵乌压压地压在建筑物上,仿佛下一秒就会化成雨砸向人间。

“要刮台风了。”她忍不住喃喃自语。

她看了一眼平板上的时间,确认剪映上的视频素材已经保存后,将平板放置到一边。戴上口罩,走进里间的厨房清洁双手。

掀开盖子,糅杂了黑米和糯米的清香扑面而来,细嗅还能闻到属于木桶的竹香。杨舒屹拿饭勺搅动蒸好的米饭,确认黏度没有问题后,把木桶端至店铺外间的操作台上。

奥尔良鸡排、培根、咸蛋黄和台式烤肠等配料早就在蒸米的时候就已经顺带着处理好,放在厨房的保温柜里。厨房的空调没开,光是从里往外搬运各种食材的一小会儿功夫,t恤已经沾染上了微微的汗意,鼻腔与口罩接触的部分也氤氲了水汽。

穿上纯棉白手套和一次性tpe手套,在台面依次铺好包装纸和海苔,再从锅中勺一勺米饭,在海苔上用手均匀推开。放入油条酥、肉松、青瓜条、玉米粒、萝卜丁等材料,挤上沙拉酱和番茄酱,随即捏着最底下饭团纸对折轻压,将饭团收紧定型,循着饭团形状将饭团纸折叠收口,再贴上对应的品类标签贴。

熟能生巧,杨舒屹现在仅需要几秒钟就能包好一个紧实饱满的饭团了。她将制作好的原味饭团放进了一旁的保温柜里,紧锣密鼓地开始下一个饭团的制作。

和过去高强度的输出工作不同,机械性的劳动给予了她充足的灵魂放空时间,但杨舒屹总觉得今天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东西。

“滴滴——”外面行驶的车辆不耐烦地按了一下喇叭。

她这才想起来缺失的是什么,朗声呼唤:“天猫精灵。”

“我在。”

“放音乐。”

“好的,主人。”悠扬的音乐声在店铺内漂浮起来,正巧是她最近喜欢的《崇拜》,杨舒屹忍不住会心一笑。

她瞟了一眼墙壁上挂着的时钟,忍不住在心底盘算起来,今天星期五,初中部和高一年级下午都只上两节课就迎来周末。因此虽然天气不好,但她还是按照往常的分量准备了食材。

餐饮行业一大难点就是预估门店食材备量。开店几个月,她仍然在摸索学习中,对于今天的餐食会不会被浪费,她心里也没底。

各种口味的饭团准备得七七八八的时候,一道影子落在了杨舒屹面前。

“欢迎光临七点饭团,请问需要什么?”

她欣然擡起头来,以为是提前来接学生放学的家长,却意外撞进一双布满灰尘的熟悉的眼睛里。

扬起的唇角不自觉地放下,这一个被口罩遮挡的微笑在笑意不达眼底的时候就迅速湮灭。

熄灭许久的斗志瞬间被点燃,她不由自主地迅速用余光审视起自己今天的装束来。头发为了干活方便绑了起来,应该不会太乱。眉毛是之前在连锁机构纹的,睫毛也是上周才种的,上半张脸应该看不出什么瑕疵,就是黑眼圈重了些,看来她得把入睡时间再提早一点。下半张脸得益于口罩的遮挡,外人看不出看不出她的气色如何。

问题是——不管身上为了方便干活套的t恤和短裤多么地没质感,都土不过身上这条印着店铺logo的棕色围裙。

得,杨舒屹彻底心死了,她现在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卖饭团的小妹,说她从业十年都能令人信服。

更别提两人当下的身份差异。有的人是都市白领,有的人是市井店员;有的人是上帝一样的顾客,有的人是需要哄着上帝的商人。虽然工作无分高低贵贱,能赚到钱就是好活计,但此刻在她心底的衡量尺中,她就是莫名矮了对方一截。

那人的目光没有停留在杨舒屹身上,更没有留意到她身后墙壁上那台展示品类和价格的电视,正专注地低着头翻找手中的钱包,语调中透着一股道不明的疲软:“原味饭团就好。多少钱?”

“五块。”

一张五元的人民币出现在杨舒屹面前。店里的顾客大多都是学生,因此现金支付很是常见,但对于习惯手机支付的年轻人而言,随身携带钱包却显得有些稀奇。

杨舒屹脱下手套,将饭团从保温柜里拿出,装进纸袋里递给面前的女孩,顺势接过那张面值五元的人民币,收进一旁的零钱盒里。

薛令目不斜视地接过纸袋,径直走到角落的桌椅落座。

杨舒屹的目光在那道高挑的背影上停留,尽管外面已经起风,微微缓解六月的高温,但薛令背后的t恤还是汗湿了大半,后脑勺的小揪揪松散地耷拉着,和她本人一样透露着灰败的气息。

落座的薛令并不着急打开饭团,反倒是拧开了手边的可乐,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

两人都称不上光鲜亮丽,在这次较量中毋庸置疑地打成了平手。但出乎意料的,过往败绩满满的杨舒屹却对这个难得的平局结果高兴不起来。

满满当当的困惑缭绕在心间,薛令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这座城市?又这样巧合地进入店铺,神色还和以往那个爽朗爱笑的女孩大相径庭。薛令认出了她吗?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心绪因为这些猜测惴惴不安起来。容不得多想,用餐高峰期拖拽着时间步步紧逼,她只好重新穿上手套,继续忙活手上的事情。

中途杨舒屹还抽空去后厨把学生预定的几个鸡肉卷做好了,一并放在保温柜里。路过薛令身边的时候,发现她依然坐在那儿,攥着手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那个饭团仅被咬了几口就被放在一边,要不是薛令身上丧家之犬的气息过于浓郁,杨舒屹差点以为自己是哪里露了马脚,让她专门跨城到店里挑衅。

天公成人之美,这场大雨还是没有在放学前落下来。门口的喇叭声此起彼伏,提示着放学时间的临近。

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涌进店里排队,其中还夹杂着几个家长。杨舒屹独自应对着顾客的需求,将对应的饭团装袋,收款找零,分出心神去确认音响里的收款提示音,待到提前做好的饭团售空后还要继续做新的饭团她像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压根无暇顾及那个让她心神不宁的薛令。

应对完这一波学生之后,杨舒屹又要马不停蹄地准备下一波高峰期的餐食——高二学生17点45分放学,以及下班路过的打工人。

餐饮行业内卷严重,不仅卷价格还要卷口味。前期做市场调查的时候,杨舒屹对店铺的规划定位就是“新鲜干净、物美价廉”,希望通过“良好口碑、薄利多销”的路径来实现盈利。目前来看,她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店铺选址在学校旁边,客流量可观也意味着房租不低,因此杨舒屹每天都有一种累死累活都在为房东打工的微妙情绪。

待到店铺彻底消停下来已经临近19点,未售出的饭团恰到好处地所剩无几,饥肠辘辘的杨舒屹这才发现薛令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那张桌子空无一物,也不知道那个饭团是被吃了还是扔了。

她再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将台面上售卖得七七八八的瓶装饮料补齐,干脆戳开了最后一瓶纯牛奶,摘掉早就湿润的口罩,瘫坐在椅子上休憩。

常温的牛奶很快见了底,发出干瘪的声音,杨舒屹腹中却还没有饱腹感。她去冰箱里翻出早上吃剩的半个三明治,重新回到柜台前翻出手机,准备上网一探究竟。

薛令出现在这里真的是意外吗?

过去的几个小时,这个问题一直在杨舒屹脑海中盘旋,没等她点开各大社交app窥视薛令的动态,就先看见了锁屏上方积攒的数条未读消息。

[你前男友诈尸了,好几年没发朋友圈,突然发了一条朋友圈,看起来像是要离开北京了!]

[你等着,我去找人打听一下,看他是不是混不下去,被“毕业”了嘻嘻~]

[只要是前任倒霉我就开心,不管是不是我的。反正我等阴暗的市井小民,就喜欢看这种鸡飞蛋打的场面!!!]

[哦,冷漠脸。他不是被裁员,是合同到期他自己提出不续签。]

[我靠这哥们傻x吧,这破行情,没经济补偿金都敢从大厂离职?]

杨舒屹点开那条朋友圈截图,那个备注为“大学-计算机雒宇”的用户发了一张明显是从办公室窗口往外拍的照片,窗外同样是和他脚下一样的钢铁森林,看起来除了情怀并无特别之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