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42章
薛令这两天属于扬眉吐气、春风得意的状态,不止顺利找到了薛利升并捉弄了他一把,被提醒参与的“有奖发票”活动里也能随手开出200元奖金。反观杨舒屹,堪称倒霉至极。
店铺真正进入淡季,她尚处在摸索备料和实际购买量的平衡当中,因此当天晚上饭团剩余得比往日较多,而她也遵照往日习惯,打烊时将饭团放置在门口的小桌板上,供给有需要的人群取用。
食物都有保质期,温度变凉,细菌滋生,菌落超标,时间太久定是会变质不能食用的,尤其是高温的夏季。杨舒屹认为这是生活常识,发现食物有异味自然就不会取用,却不想次日一早却有一个中年男人上门,声称昨晚因为食用她的饭团而腹泻呕吐。
那会儿正是早上的用餐高峰期,店里还有好几个客人在等待,闻言神情都有些异样。不熟的客人直接推门离去,相熟的客人也有些踌躇,似是犹豫再观望一会儿,还是当机立断要求老板扫码退钱,放弃这个饭团改去其他早餐店。
男人言之凿凿:“我昨晚九点来钟路过你门口,看见门口还有卖剩的饭团,我就拿回去吃了。”
苦夏的人群并不少,哪怕是免费送,附近的老头老太也未必愿意捡这个便宜,倒是之前有个养鸡的老太太厚着脸皮和杨舒屹提过,让她把饭团都留给她。不过那位老太太自从腿脚不便之后,就不得不放弃天台养鸡大业。
按理来说,夜间九点多钟,饭团应该不至于已经变质。杨舒屹瞅他脸色,也没看出属于病人的苍白,于是放柔声音问他:“你拿回去马上吃了吗?昨晚只吃了饭团吗?”她耐心解释道,“我昨天放了大概二十个饭团在门口,目前只有你一早过来和我说饭团有问题。”
那人理直气壮:“我昨天没什么胃口,下午喝了一碗绿豆汤,晚上就只吃了你家的饭团。肯定是你家东西不干净,才会导致上吐下泻,折腾了我一晚上。我今天工作也没法干,你必须要赔我医药费、误工费和往返打车费,还有食品安全出现问题要赔的一千块钱。”
旁观者的目光在店主和客人之间来回跃动,没有帮腔。听起来,这种情况很难辨明谁的责任更大一些。一个愿意占便宜零元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似乎是应当的。但是换另一个角度看,店主提供食物,难道不应该对食物品质和产生的后果进行负责吗?免费是盾牌吗?那万一店主往里下毒呢,食用者也应该为此买单?
杨舒屹没想到她见不得浪费的行为还能惹出这样的争端,她当即意识到这当中的责任划分处于混沌地带,双方定然会各执一词,争论不出结果。
于是她开始搜寻客观证据:“你看病的检查报告带了吗?能给我看看吗?”
当着众人的面,男子从口袋掏出两张皱巴巴的单据,一把拍在台面上。
见杨舒屹手中捏饭团的动作不停,没有第一时间摘下手套去查看医疗单据,男子顿时不满,提高了音量:“你们看看这种黑心老板啊,她家饭团把人吃得上吐下泻都不管,还忙着卖饭团。食品安全问题不重视,非要把人吃死了才罢休吗?”他环顾四周,游说众人,“这种店你们居然还敢买,不要命啦!”
围观群众也不是眼盲心瞎,没人听他的煽动,继续抱手看热闹。真正赶时间的顾客早在推开店门发现气氛不对时,就一溜烟走了。剩下的不赶时间的这群顾客,买个早餐还附赠一台大戏,自然愿意为此驻足。
男子中气十足,完全没有病弱一晚的痕迹。杨舒屹意识到他多半是专门来找茬的,语气倏地凌厉:“请你注意用词,否则我可以告你诽谤。”
停顿几秒,她缓了缓语气,“毕竟店里还有其他客人,已经付钱了,他们的时间我也耽搁不起。”
说着,她将手上最后一个饭团做好装进塑料袋,递给等待已久的客户,挤出笑容,“你的四个饭团齐了,祝用餐愉快!”
在杨舒屹还没查看单据之前,凑前看过单据的好事者率先提出了疑问:“你这不是附近诊所开的单据吗?按你的说法,都这么严重了,怎么没上医院?”
“我愿意去哪看病就去哪?你管得着吗?”男子的指关节重重地在那张本就不平整的纸上敲击,飞扬跋扈,眉梢快要翘到天上去,“看不见医生写的这几个大字吗?急性肠胃炎!还有病假单上的’建议休息三天,清淡饮食‘,还敲了章呢!”
众所周知诊所的权威性,就连单位病假都要求二甲及以上的医院出具证明。这会儿不只杨舒屹悬着的心放下大半,就连周围群众也嘘他:“你不会是专门来讹人家的吧?”
“小心我告你诽谤!”男子噎了一下,照搬杨舒屹的话术,恐吓他们。
待到杨舒屹处理完手中的事情,仔细看过手写的诊断单和病假单之后,才平心静气地和他谈判:“没有医院的化验项目,仅凭诊断单上面的’疑似急性肠胃炎‘,不能作为食物中毒的凭证吧?你有对呕吐物进行保存留样吗?”
男子横眉:“有病吧?谁会存那些恶心的东西呢?有医生写的单子,还有公章,这还不够吗?”
“只凭这个的话,很难证明你是因为食用我家的饭团造成的食物中毒。”
“你这不是耍无赖吗?你要证明,我给你看了你又不认!你们看啊,就连吃出毛病他们都不认,这种黑心店铺你们还敢来啊?”
“不是,你总不能空口白凭就要求我承担责任吧?你能不能实事求是,讲话不要这么浮夸?”杨舒屹费解,这人是蛮不讲理到底了是吗?
“证据给你了啊!”
眼见围观的人群不断增多,诚心进店购买的客户却被这样的阵仗吓跑,杨舒屹知道今天这生意是一点儿也做不下去了。
她彻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息事宁人固然能平息风波,但是一旦开了这个头,之后她的生意还要怎么做下去,人人都会认为是她家饭团卫生有问题,甚至还可能会有泼皮认为她好欺负,效仿此行。但置之不理,放任事情发展,店铺声誉将会受损,负面舆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传播成不知道什么样子。
“空口无凭,我不可能就这样赔钱给你。你打12315或12345,让他们协调吧?”身正不怕影子斜,杨舒屹权衡后终于做下决断。她不是不愿意为食品安全负责,但这样被男子勒索,属实是冤大头。她都能预见,一旦她松口以后,迎来的一定是对方的狮子大开口。市场监督管理局这类机构的处理时效是14个工作日,她目前只想先把他劝离店里,避免围观群众继续增加,后续再见步行步。
男子烦躁地挠了挠头发,皮屑不断飞落在空气中,和他的话语一样让人恶心:“我这是给你机会,你不要不识好歹,你把钱赔给我,这事我吃点亏,就这样算了。你非把那些领导招来,到时候你店都没办法开,损失不比我这点钱大吗?”
杨舒屹环视店内乌泱泱的吃瓜群众,目光最终定在男子脸上,语气铿锵有力:“你在这里闹,我的生意也做不下去呀!如果有客人在店里吃出异物,或者吃坏肚子,在有正规医院报告和证明的情况下,我肯定会对这件事负责。但你拿着张诊所的单子,医生还写的是’疑似‘,我肯定不能认,你还是走投诉途径吧!我只接受工作人员的协调,不会私下赔钱给你的,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
男子勃然大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走着瞧,我看你这店开不开得下去!”
围观的群众也作鸟兽散。好心的街坊告诉她:“之前附近那家猪脚饭,也遇见类似投诉了,后面食药局上门抽查,确认食品没问题就没下文了。这种专业碰瓷的人,只能说谁摊上就是谁倒霉!”
做烘焙的餐饮同行提醒她:“之前就和你说过,宁可倒掉,都不要把卖剩的食物行好心送人,这样风险很大的。你看人家大型连锁超市,卖不掉的熟食都是全部倒掉的,哪有让人自取的!”
杨舒屹当然没忘记,美国大萧条时期,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了也不给穷人。幼时只看到资本主义丑恶的一面,大学对经济学稍微涉猎之后,才知道这当中涉及供需平衡。没有需求,只会形成供需恶性循环,经济也永远不会好起来。开店同理,如果每天都可以定点免费拿,那谁还会花钱买呢?
她不是不懂这些道理,她之所以从开店就坚持将卖剩的食物放门口供行人自取,是因为她见不得食物浪费,也是因为店内一天要煮三次米饭、备三次料,可以及时对供需数量进行调整,所剩的饭团一般都不会太多,因此这样的赠与对店内生意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曾经有乞讨的白发老人路过,再三和正准备关门的她确认是否可以拿走门口的饭团果腹。九点放学的托管班和十点晚自习结束的同学也拿到过饭团,再到店购买的时候还当面感谢过她。是这些偶尔像泡泡一样冒出的小确幸,坚定了她的信念,没有直接将能够食用的食物丢弃。
如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几天卖剩的饭团她肯定是不会再放门口,让人有机可乘。但之后呢?她要因为这件事而选择明哲保身,加入周边餐饮行业浪费食材的步伐吗?
杨舒屹不知道答案,她掐着上班时间给市场监督管理局去电,咨询这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