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人族当兴(五十三) - 洪荒三帝史 - 彼方太史公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洪荒三帝史 >

第76章人族当兴(五十三)

第76章人族当兴(五十三)不过轩辕的问话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女魃认识元吼这个师尊的时间,其实并不比轩辕造多少时间,他们父女俩见到元吼的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一天。

这也就导致了轩辕根本就不可能从女魃那里得到任何关于元吼的详细信息,除了知道他叫元吼,来自太古时代就飞升天外天的万妖祖城,貌似认识前世的自己以外一无所知。

并且轩辕对于元吼所说的认识上辈子的自己其实也是内心存疑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关于前世的记忆,而这样的结果不用说也知道必然是他的老师昊天搞得鬼,不然的话不可能真忘得这么干净。

由于轩辕能够辨认出元吼的大致境界,所以轩辕对于这一切的疑惑实在是非常之大的,因为他也是感受过玄女和应龙二人的准圣境界,在他的感知当中和元吼比起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所以轩辕大致能判断出元吼的境界还是有要高出普通准圣的,而元吼又偏偏是认识自己并且影响深刻,看样子说不定感情不浅,这也就表示了前世的自己多半境界是不会比普通准圣更低的。

但是要真的是如此,若元吼所言不虚的话,以一位至少准圣级别的大能转世,又怎么可能真的就一点记忆没有呢,所以必然是昊天在他的记忆中做了手脚,才会让他到如今都没有任何关于起前世的记忆。

只是轩辕其实并不想怀疑昊天,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他的老师,毕竟这么多年的感情那也不是说没就没了的,并且相较于昊天的话,轩辕其实更加怀疑的是他完全记不起来的元吼。

也完全有这样的的可能,那就是这是元吼特意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自己怀疑老师昊天,所以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轩辕并不打算彻底相信元吼所说的话。

再说了反正现在人族的事情还没的到解决,轩辕暂时也没想着要管这个,反正现在既然已经是有了疑点,那就等到有时间再去慢慢调查也不迟没必要急于这一时。

轩辕既然是已经打定暂且不管这方面的事了,那就不会在在这上面继续浪费时间了,而是打算在解决了这人族的当务之急再去思考这其中的种种算计。

这两方其中必然是有一方是在骗自己,甚至于双方都在欺骗自己,左右是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看不出虚实的,轩辕又怎么可能让这事现在就开始困扰自己呢?

但是轩辕搞不明白,元吼把女魃带来这军帐之中所为何事,虽然从他先前告知守门士兵的话中可以大概推断得出他来是为了帮助炎黄取胜的,而这帮忙的方法多半就是落在女魃身上了。

但是轩辕想不通元吼如何通过自己这个不能修炼的女儿来帮助自己取得胜利,不过目前形势对于炎黄而言其实要不要帮助都没关系,胜利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听他也不会费神去在意这些东西。

轩辕只是命人带女魃去捡一处单独的军帐先住下,暂且先随军观察着,要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节的话,也好让接下来的战争中炎黄能少损失一些有生力量,他可不觉得九黎会就这么束手待毙。

在安置好了女魃之后,整个炎黄正式开始了为和九黎最后的决战开始了有条不紊地战前大动员,无论是前线军营还是后方民众都空前绝后地被调动了起来,要的就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吞并九黎。

轩辕是不会给九黎任何的喘息的机会的,不然的话一旦战争再想之前那样陷入僵局的话,一旦蚩尤卷土重来,到时候真的是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了。

为了避免这样的结局产生,同时也为了一举结束这绵延了十数年的大战,将万民从战争的泥潭之中拉扯出来,一鼓作气地将九黎击败是现在唯一的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不过几天时间,一切的战前准备就基本上算是准备妥当了,应该补充的兵器铠甲什么的,都让修士们不分昼夜地施展神通从部族内带来了,决战可谓地是一触即发。

只是这依旧绵绵不绝的一元重水所化的雨却是没有任何停息的势头,这让原本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炎黄军队迟迟不能拔营,攻向九黎的地界,而是被阻拦在了这一元重水之前。

好在这个时候,应龙站了出来,说道:“这雨我能解决。”然后就化作应龙真身,万丈龙身肋生双翼,吞吐之间就将所有的一元重水连同那片仿佛无穷无尽的雨云一并吞进了腹中。

而后长驱直入追击九黎部,毕竟九黎人也不傻知道要是炎黄突破了一元重水就必然会趁势追击,不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等待蚩尤恢复,所以早就撤退了。

在说了这逐鹿之后的很大一块地盘,都是九黎之前攻打历山占下来的,本来就属于历山的地方,现在要他们舍弃也不是什么难事,大不了就当做根本就没占领过这些地方不就行了吗。

所以九黎人逃跑得是毫无滞塞感可言的,一路上除了进食和必要的休息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做,一门心思地逃命就是了,但是这只是大部分的九黎人是这么做的,还有一小部分被巫祝留下来拖延炎黄联军了。

巫祝担心炎黄联军毫无顾忌地追击,会使得九黎这边的逃亡毫无意义,根本就拖延不了多少时间,所以才会拍出一部分的士兵,布置在炎黄的追击的必经之路上,用来拖延他们的速度。

不然的话,炎黄要是顺畅无比地进行追击的话,巫祝担心恐怕九黎还没逃回原本的族地就会被炎黄给追上了,炎黄得到的六加持法可是连行军速度都是有着相当大的加成的。

至于将所率领的全部九黎部队埋伏在炎黄联军的追击路线上,借此机会一举将炎黄打败的算计,巫祝也不是没有,只是总归这世间还是修行者说了算,就算是真的能在凡人层面大获全胜,也主导不了战局。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考量才让巫祝做出了先前的吩咐,以牺牲少量九黎人的为代价,换取到时间,和大多数九黎人能够顺利地回到族地,而后再借助族地地势进行固守。

总之呢,巫祝所有的谋划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拖,并且要尽可能地拖得长久一些,只要能拖到蚩尤恢复准圣境界,那一切就都还有转机可言。

正是因为巫祝这样的吩咐,导致了炎黄的推进进程十分缓慢,虽然那少部分的九黎人采用自杀式的袭击,给炎黄联军带来的损失其实微乎其微,但是对于速度的拖累却是不言而喻的。

也正是这样迟缓的推进过程,让不少修士们内心都蠢蠢欲动,想要不再顾忌这么多年人族各部约定俗成的修士不能干涉凡人之间的战争,直接出手对付这些九黎的弃子。

还是轩辕制止了这样的行为,因为他觉得此先河万万不可自此时而开,不然的话修士们全部都随心所欲地干涉凡人之事,最后的结果只会让所有凡人全都深受其害,对于人族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轩辕宁可炎黄联军推进的速度缓慢,甚至于给时间给蚩尤恢复,他也不会答应有修士这么做的,因为就算是他在这场战争失败了,人族也不过是换一个人来一统而已,自己留下的东西已经差不多够了。

也就是说就算最后由蚩尤取得了胜利,一统了人族,只要他好好对待自己留下来的一遗产,自己想要的人族的太平盛世同样是不会遥远的,唯一不同的仅仅只是自己见证不了了而已。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族都像轩辕一样,大公无私一心都为了人族着想,更多的人是没有这样的想法的,这其中尤其以原本就属于历山的那一部分人为甚,他们对于轩辕这个时候了,还这么固执自然是颇有微词。

只是有碍于这么多年战争下,轩辕积累下来的巨大威望,要知道这些年大大小小的战争几乎全部仰仗于华胥的官员,整个历山能拿得出手的居然只有那已经归入了华胥的大鸿一人而已。

又加上炎黄的先后两位准圣都是和轩辕有关的,现如今轩辕正是声威最重的时候,再加上华胥众人当中虽然也有不少人不认同于轩辕的命令,但是他们始终是和轩辕站在一边的。

这两种原因就已经是彻底断绝了历山众人明面上对于轩辕的反对了,反正他们要是真的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的话,多半也是收获不到什么好结果的。

再加上要是这个时候和轩辕唱反调,要是炎黄联军就此分道扬镳的话,那不就正中了九黎的下怀吗?要是真的给蚩尤恢复过来了,那才是真得不偿失了。

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这次的战争能够彻底将九黎解决,历山再无后患,他们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非但不能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还有帮助轩辕稳定军心,就是为了能让九黎彻底无翻身之日。

就这样一路上一边慢腾腾地行军,一边应付着那些被抛弃的九黎士兵的袭击,在花费了足足三个月之后,炎黄联军终于还是兵临九黎族地冀了,巫祝也是避无可避不能再拖了,这最后的决战终于是打响了。

但是很显然,九黎已经彻底不是炎黄的对手了,无论是修士层面,还是凡人层面都只能用一面倒来形容了,根本就想象不到几个月前两边还是旗鼓相当的对手。

不过这样的情况其实也不难解释,因为蚩尤肉身被毁对整个九黎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些,以致于凡人层面的士气全无,而修士层面就更不提了。

风伯雨师觉得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而九黎实在是没有什么取胜的希望了,又加上巫祝用不少他们当初带来的修士们施展禁术:血肉铠甲。

所以在他们帮助九黎布下那场阻断炎黄乘势全歼九黎的风雨之后,就一声招呼不打的带着一些自己的亲信修士们走了,这让九黎的情况雪上加霜,以至于连修士也完全不是炎黄的对手了。

毕竟本来双方人数上就有差距,现在人数差距更大了,还走了风伯雨师这两个顶尖大罗,你说九黎能不被压着打吗?

眼看着这最后的决战还没打多久,九黎就已经形势告急了,要不是他们骨子里天生就流淌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恐怕现在已经是投降了。

但是不投降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现在的九黎真的是一点翻盘的机会都看不到了,这样负隅顽抗的结果,就是导致了无数的九黎人以近乎被屠杀的形式倒在了血泊当中。

不得不说,这很残忍也有悖于轩辕天下太平的初衷,所以他心中有些不忍,但是转念一想现在这个局面不是蚩尤这个作为九黎首领的人拒不投降才导致的结果吗?

小不忍则乱大谋啊,轩辕想着:只要这天下一天没有统一,这样的战争总是还会有继续的时候,要是我不能在现在以九黎人的流血解决问题,那么这天下就会流更多的血,得不偿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