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一句圣旨最管用 - 元府女姝 - 淼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元府女姝 >

第62章,一句圣旨最管用

第62章,一句圣旨最管用

一位王爷,带着妻子儿子、大学士及本省的各路官员,还有宫里出来的一位公公,不管放在谁家里都令主人蓬荜生辉,结果提亲结束,姑娘不答应。在纷纷觉得姑娘有才学的时候,他们当然是笑的不行。有的笑声是慈爱的,认为元大姑娘还年轻,过于稚气些;有的则越想越好笑,大长公主的门第也会被拒吗?还有的笑声就是带着赞赏,淡漠富贵不管在任何朝代都被夸大的宣扬,尤其在这种士农工商里把“商”垫底的朝代,更多过度突出的地方。

笑声里没有恶意,就算有恶意的人也不敢在这种场合表达,何况此时就算不肯奉承的人,也应该附和上官,笑声一波又一波,透着和谐般的畅快。

就把元秀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认为这些人在笑话自己,他们认定自己是砧板上的鱼肉。

卫王的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元秀冲口而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话一出口,正厅的官员们愣上一愣,随即冲天的笑声再次扬起,哈哈声不绝于耳。

其实有点尴尬,也就压在笑声里消失。

卫王啼笑皆非,未来的外甥媳妇怎么骂人呢?这是指责云展看中她的美貌,并且侮辱云展不具备真正的品德。

这句,也是子曰里的一句,夫子孔丘的话。

元秀说完也就后悔,她是个读书的姑娘,面对富贵逼人的亲事,她可以据理力争,但出口伤人总是不对。

站在正厅中间的她眼睛里蓄满了泪,神情里慌张失措,又懊恼不迭,随时会哭出来。

这个时候,苗公公再次跳了出来,仅从神情里看,苗公公比抗争的元秀还要恼怒万端,你一言我一句的辩论是刺激他发怒的主要原因,这位他不认字。

早年间就侍候皇帝的苗公公,和很多太监入宫的理由相同,家贫无力养活,要么自己横下心去势进宫,要么家里横下心送他进宫,一来保他活命二来家里少一个人的饮食。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学是不可能的,有钱上学也就不用走到这一地步。

皇帝登基后,苗公公很受看重,但是什么掌印太监、秉笔太监,苗公公都做不来,他还是贴身侍候皇帝饮食起居,是内宫官职最高的总管太监。

那种六宫都太监,大多侍候皇后为主,苗公公不是,他更愿意继续侍候皇帝,另外与他不认字也有很大的原因,读书虽不是万能的,但不读书有些地方万万不能。

也就所以云展要定亲,皇帝听到后大为惊奇,向夏公公道:“为这个表弟选亲事,朕也一直上心,怎么?外省出人才?”

夏公公当时回答的和汪学士在船上说过的一模一样,揣摩到皇帝这话用意的他尖着嗓子道:“不可不防,不可不观,不怕小门小户,就怕玷污门户。”

皇帝深以为然,这话就是他的想法,就让最心腹的夏公公出京,代表他把握这门亲事。

有人在这里要问,那夏公公为什么没和汪学士同一阵线?

这两个人没法统一观点,汪学士从云展的官职出发,担心他中美人计,送个美女从而提升自己官职的事情,从自到今屡见不鲜;又从公主门第出发,认为不般配的事情等同于羞辱。

夏公公在宫里就说过,没有门第不怕,不生事情就成,什么美人计什么红颜祸水,京里从来多风云,不怕不怕。只要能给云世子生儿子,可以来者不拒。

公公早就想好,大长公主是能立皇帝的人才,来个居心叵测的,作不了怪。

夏公公这是从皇帝忧愁云展二十有二,别人膝下的娃满地跑,云展勉强才动成亲的想法出发。

有人要问,正妻,特别是第一任正妻,能娶个居心叵测但压得住的人选吗?

这样的朝代,去母留子、重娶填房、夫妻相敬宠爱美妾.又不稀罕。

皇帝和夏公公看重的都是一点,云展总算把成亲提上议程,还是他亲口提出,并不像寻常时候被强按头还梗着说不要。只要云展对“夫妻”来了兴致,姑娘又说得过去的话,先娶着先娶了。

苗公公和汪学士是怎么也说不到一起去的,从苗公公抢在前面说定亲事就能看得出来,这二位不是一路的人。

现在姑娘是个好姑娘,苗公公急上来,赶紧说亲事啊,还是说亲事,皆大欢喜不是吗?你们跩的是哪门子的文章,公公我听着耳音不错,可意思我不懂啊。

岂有此理!

真不像话!

你们眼里没有公公,公公也就不客气了。

他把个左手袖子卷卷握在手里,又把个右手袖子卷卷握在手里,这动作能添地位吗?貌似也不能,不过表示公公生气就是这样。一跳而起,尖声响彻:“圣旨下!”

所有人猝不及防吓了一跳,就是事先知道苗公公携带皇帝言语的卫王也没有想到,一惊以后带头跪下,卫王妃和世子刚跟来,也跪在门槛之内,尤认大胯受伤,跑的硬是不慢,先于王妃母子进到正厅,就地下跪,在母子们前面。

官员们跪下、元老太爷跪下、元秀跪下。

苗公公独自逞威风:“圣谕:元家好女,果然可配,可先颁圣旨,后领圣旨,定亲礼成,勿再废话,钦此!”他手里没有圣旨,不过说的还算整齐,先颁后领,倒不出差错。

除元秀震惊以外,其余的人一听就省悟,这位公公没读过书,否则圣谕由汪学士颁布的话,一定没有“勿再废话”这句,这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在圣谕里。

顿时,大家能理解苗公公话里的火气,大家刚才说话,对于公公来说如同天书。

都笑着起身,认为定亲确实礼成,卫王妃的丫头扶起如五雷轰顶的元秀,王妃匆忙的给她插戴几件首饰,笑说着:“这是舅母的见面礼,不要嫌菲薄。”

王世子重复他的俏皮,家事国事天下事,件件要向着表弟,等嫂嫂出嫁后,表弟凡事也向着你。

元老太爷觉得得意,但在呵呵笑声里看看元秀,还是失魂落魄,汪学士也看在眼里,不满的翻眼苗公公,对于他把与姑娘的对话停留在“好德没有好色的多”这里怒气横生。

姑娘是他老友的孙女儿,又当众展露才华,云世子出身名门官高威重,这是天作之合啊,怎么能停顿在骂人的言语里结束。

汪学士和蔼的招手:“孙女儿,你过来。”这称呼没有错,元老太爷的孙女儿,大学士也能这样称呼。

元秀有气无力,奄奄一息的模样,卫王妃的丫头扶她走动,汪学士温和的道:“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你夫婿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呐。礼之用,和为贵。”

他抚须笑了起来。

大学士的话完全出自论语,“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定亲事挨得着吗?还不如苗公公一句圣旨下来得管用。

汪学士在恭维元家,老友一生教书育人,膝下孙女儿也信手拈来,你们家称得上有仁风,但是姑娘你今天的举动大不合适,称得上不选择仁风,这对不上你是个读书的好姑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