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残疾畸形穴位移位判定,方大夫是哪 - 重生1977大时代 - 凤山鹤鸣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261章残疾畸形穴位移位判定,方大夫是哪

第1261章残疾畸形穴位移位判定,方大夫是哪个单位?(二合一章)

之前方言一直都很羡慕人家色诊的厉害,现在他自己不知不觉之间也能够使出来了。

当然了,和看一眼能把人都看透的那种色诊,还是差很多的。

方言对着顾远说完后,顾远震惊的点了点头,在得到患者自己确认的同时,周围的其他人也震惊了。

“厉害啊!”易东来对着方言竖起大拇指,由衷的夸奖道。

秦农也对着方言说道:

“要不说中侨办廖主任能够让你来吸引外资呢,就这个水平在侨商面前一说,那谁不迷糊啊?”

“哈哈,你们夸奖了!”方言对着众人拱了拱手。

“其实这块儿在中医里面有专门的学习类目的,看的多了自然就能看出名堂来了,就像是警察看一些人的神态,就能察觉出这个人有没有问题。”(ps:话说以前有段时间加班,坐地铁老是被警察查身份证……)

“‘中医里说过:有诸内必形诸外,意思就是身体里的毛病,都会在脸上显出来!比如肝不好的人眼睛会发黄,心不好的人舌尖会发红,顾同志这就是肾、脾、肺都有点虚,所以脸色才会有这么多变化!”

秦农笑着拍了拍顾远的肩膀:“你现在信了吧?人家可是这方面的顶级专家,不仅会扎针,还会‘看脸识病’,你这腿要是让他瞧瞧,肯定能好不少。”

顾远这才彻底放下顾虑,脸上露出真切的期待:“方主任,那……那就麻烦您了!我这腿疼了三年,要是真能不疼,那我真是……”

一时间顾远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方言点点头,从医箱里取出两根海龙针:“残肢痛的调理跟眼疾不一样,得从通经络、补气血入手。”

顾远听到后也不怀疑了,说道:

“那就麻烦您了!”

说完他来到一旁坐下,撩开自己裤腿,手指扣住假肢接口处的卡扣,轻轻一拧,伴随着轻微的“咔嗒”声,金属与布料包裹的假肢被他缓缓取下,放在脚边的地面上。

暴露在外的残肢比方言想象中更短些,接口处缠着一层薄纱布,边缘的皮肤泛着淡红色,靠近膝盖残留处的位置,还留着几道深浅不一的疤痕。

“这疤痕怎么这个样子?”安东在一旁的好奇的问道,他实在想不通这是什么地雷炸出来的伤害。

方言对着安东解释道:

“那个是地雷爆炸后,反复清创缝合留下的印记。”

“方主任说的没错!”顾远点头。

安东恍然大悟。

“平时得天天缠上纱布,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发炎。”顾远用指尖轻轻碰了碰纱布边缘,语气里带着点习以为常的无奈,“阴雨天的时候,残肢里像有无数根细针在扎,有时候半夜能疼得直冒冷汗,只能靠吃止疼片顶过去。”

方言蹲下身,目光落在残肢上,指尖避开纱布,轻轻按在残留膝盖下方的皮肤处:“这里是不是最疼?按下去的时候,能感觉到里面发紧?”

顾远愣了愣,随即点头:“您怎么知道?每次疼的时候,我都想使劲按这儿,可按下去又空落落的,像按在棉花上,一点用都没有。”

“这是残肢经络淤堵,气血到不了这儿,就容易疼。”方言从自己的袋子里取出酒精棉,仔细擦拭残肢上可取穴的区域。

顿了顿,他说道:

“正常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您这残肢短了,穴位就往上移了,我先扎这处‘移位足三里’,能帮您通脾胃气血,缓解疼感。”

“移位足三里?”安东一怔,问道:

“师父这穴位还能移位?”

方言对着安东说道:

“我教你的时候,确实教没有教过这块儿,其实中医理论中,穴位不是钉在身上的钉子,它更像跟着经络走的‘临时站点’,身体情况变了,站点位置自然会挪挪窝。”

他指了指顾远残肢上刚才按压的位置,又对比了一下自己正常的膝盖:“你看,正常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就像在经络上定好的坐标。”

“但顾同志腿截了,‘主干道’'没断,可路变短了,原本的坐标没了依托,穴位就只能顺着经络往上移,找个新的‘停靠点’这就是移位的道理。”

安东还是有点懵,挠了挠头:“那怎么知道移到哪儿了?万一找错了怎么办?”

“找错了也不怕,有两个‘导航’能帮咱们校准。”方言说着,伸出两根手指,“第一个是‘经络循行’,就像找公交站得顺着公交线路走,穴位再移,也不会脱离它所属的经络。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这条经在小腿外侧走,顾同志残肢外侧就这么一段,穴位肯定在这条线上,跑不到内侧去。”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顾远残肢上的酸胀点:“第二个是‘以痛为腧’,就是哪儿酸、哪儿胀、哪儿疼,哪儿就可能是移位的穴位。刚才我按顾同志膝盖下方,他说‘发紧’,这就是气血在这儿淤堵的信号,说明穴位就移到这儿了,你想啊,气血堵在哪儿,‘站点’肯定得设在堵点附近,才能疏通不是?”

顾远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补充:“刚才方主任一按,我就觉得那股酸劲儿比别处明显,原来这就是找穴位的窍门?以前我自己按,瞎按一通,从来没找对过地方。”

“聪明!就是这个理。”方言笑着点头,又看向安东:“你上次给娜塔莎阿姨扎腰疼,找肾俞穴的时候,是不是也发现娜塔莎阿姨太胖,穴位比标准位置偏外一点?那也是穴位在移位,因为脂肪厚了,经络的‘路线’看着偏了,其实还是跟着气血走的。”

安东眼睛一亮,瞬间想起之前的事:“对!当时我按标准位置扎,娜塔莎阿姨没感觉,后来往外挪了半寸,她立马说‘酸胀了’,原来那就是移位的穴位!”

“可不是嘛。”方言拍了拍安东的肩膀,“中医看病不教条,穴位移位是常有的事,小孩长身体,穴位会跟着长;老人肌肉萎缩,穴位会往骨头靠;像顾同志这样有外伤的,穴位更会跟着身体的变化调整。咱们学针灸,不能死记书本上的坐标,得学会‘跟着身体走’,这样才能找准穴、扎对地方。”

一旁眼睛出问题的梁同志在一旁听得入了迷,忍不住插话:“方主任,那是不是只要顺着经络找,再按按有没有酸胀感,不管什么情况,都能找到移位的穴位?”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方言点头,目光重新落回顾远的残肢,“就像现在,顾同志的‘移位足三里’找到了,等会儿扎下去,气血能顺着胃经通到残肢,幻痛自然就轻了——你看着,等会儿扎完,他肯定说舒服。”

安东这会儿彻底明白了,拿起小本子飞快记着:“师父,我记下来了!穴位移位:跟着经络走,按‘痛酸胀’找,不固守标准坐标!”

自从跟着方言学医,他养成了随时记笔记的习惯,连师父扎针的角度、力度都要记下来。

顾远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显然还是有些紧张。方言捏起一根海龙针,针尖对准刚才定位的“移位足三里”,手腕轻轻一沉,银针便稳稳刺入皮肤。

顾远只觉残肢上传来一阵温和的酸胀感,不像平时幻痛那样尖锐,反而像有人用指腹轻轻按揉着积了三年的酸痛点,那股酸胀顺着残肢往上漫,竟真的“绕”过接口处,传到了小腹,让他原本发紧的肚子都松了松。

“您试试慢慢活动下残肢,别用劲,跟着酸胀感走。”方言一边捻转针尾,一边轻声引导。

顾远依言轻轻抬起残肢,惊讶地发现,原本抬起来就发僵的残肢,此刻竟灵活了些,连带着幻痛的频率都慢了,之前像秒针似的“哒哒”刺痛,现在变成了偶尔的轻麻,像风吹过皮肤,完全能忍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