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碰巧
“读书当然是为了明理!”
贺知书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看着姜如初,仿佛她才是一个异类一般,随即用十分失望的语气朝她说道:“没想到师妹你小小年纪的,读书竟还有如此强的功利心。”
读书科举,在他的眼中竟然是功利心太强。
姜如初一时语塞,心里默默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没有理会他,自顾自的回过头来,却听到贺知书在旁边啧啧了几声,语气颇有些怪异的念叨道:
“没想到都是追名逐利之辈......功名利禄......果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家伙,不知道哪儿来的这么一番感慨,竟对读书科举抱有这么大的偏见,好似功名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姜如初听得眉头紧皱,正想扭头好好的跟他分说一番,就听到堂上的曾夫子轻咳了两声,只得暂时作罢,抬头望向夫子的方向。
曾夫子埋头一脸严肃的鼓捣一会儿,这才将手中的草纸展示在众人的面前。
只见草纸之上,竟然画着一个类似人形的小人儿,之所以说它是类似人形,是因为它圆圆的头上还有两竖,又不是完全似人形。
这又是什么意思......
曾夫子一眼扫过堂上,看到众人都露出一副迷茫的模样,慢悠悠的问道:“不知道可有人认出这是何意?”
众弟子虽然大都迷茫,但还是有零星几个博文的,杨凡便是其一,他知道终于到了自己一雪前耻的时候,当即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
“夫子,这个弟子知道。”杨凡自信的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同窗,见大家都望着他,这才昂着头颅将自己的答案说了出来:
“这是‘燕’字的独体象形字......”
也是甲骨文初文的其中一种,姜如初在心里默默的补充道,有关《说文》的内容,这算是撞到了她比较熟悉之处。
曾夫子眼神满意的示意杨凡坐下,缓缓说道:“不错,这是‘燕’的象形字。《说文》中曾说,燕,玄鸟也。‘燕’一字也是由此而来。”
杨凡答对一题,当即像一只斗胜的小公鸡一般昂着脑袋,一副傲然的模样。
看得另一边的唐玉忍不住歪头跟旁边的沈梦生吐槽道:“这家伙不就答对一个字而已,瞧这模样,臀上插根毛大概都可以去斗鸡了。”
沈梦生闻言无奈的看了他一眼,示意他噤声。
曾夫子示意了一下手中草纸上的象形字,接着问道:“便以此象形字为题,若是让你们自行来释义这个字,你们待如何?”
这一题倒不算难,众弟子纷纷来了兴致,一个个的踊跃回答。
“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鸟。”唐玉第一个一脸从容的说道。堂上的曾夫子却不置可否,用眼神示意其它的弟子继续答题。
车雪左右看了一下,终于鼓足勇气紧随其后,引用《楚辞》中的一句答道:“燕雀乌鹊,朝堂坛兮。”
说完,她还有些自得的和蒋慧、田琴对视了一眼。
车雪好不容易想到这一句楚辞,自以为这一番算是引经据典,然而堂上的曾夫子还是不置可否,淡淡的评了一句道:“平平无奇。”
仅四个字,就将车雪的脸色说得通红一片,平平无奇......
两人答的都不算错,引经据典,甚至将燕的习性和外表都形容得分毫不差,但都没能让曾夫子满意,这下弟子们都有些难住了。
这样答都不行,那该从何入手。
沈梦生见师弟和师妹都没能让曾夫子满意,思虑了一会儿,终于站起来答道:“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不知弟子这般作答,夫子觉得可否能行?”
此句出自《诗》,前两句形容的是燕子的飞行姿态,后两句说的是女郎出嫁。有引有申,瞬间给这个“燕”字拔高了一个高度,这已经算是十分有深意的答案。
旁边的唐玉都不禁暗自满意的点了一个头。
曾夫子虽点了点头,但还是未曾露出满意之色,眼神有些失望的点评道:
“你这番作答虽然已有深意,但是太过小气,不够出彩,若是放在科场,至多只能得一个甲末。”
沈梦生已经是她这一众弟子中最踏实用功的弟子,若是连他都只能答到这种地步,怕是再没有其他弟子能够答出更佳的。
“罢了......”曾夫子叹了一口气说道:“今日的堂课便到此为止,下学吧。”
“......夫子稍等,可否让弟子答一答?”
曾夫子下学的话音还未落地,窗边最后一排突然响起一道有些底气不足的声音。
霎时,书舍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同一个方向,落到了出声的姜如初身上。
见要答题的是她,大家顿时失了三分兴致,心里甚至还都埋怨起姜如初耽误了下学。尤其是车雪三人,脸上都不由得露出一些轻视。
车雪得到一个“平平无奇”本来还一脸羞愤,但在看到沈梦生都答得不算出彩之后,心中便好受了许多,此时见姜如初突然跳出来作答,她当即一副看好戏的心态,颇为期待曾夫子对姜如初的点评。
沈师兄答得都不算出彩,这姜如初当真是不知进退。
姜如初心中想了半天的答案,总觉得不说出来难受,再者她也想让曾夫子评一评,她的这个答案到底如何。
见是她,曾夫子脚下一顿,黛眉一扬,虽然心中没有什么期待,但她还是抱着鼓励的态度的点头应许道:
“且说来一听。”
姜如初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
“天下大安。”这四个字,便算作是她的答案。
四个字掷地有声,顿时让静雅舍的众弟子都愣了一愣,就连曾夫子都先是一愣,细想了一下,这才突然展颜而笑。
“好啊,妙......”
曾夫子少有这般欣喜的表情,她一边不住的点头,一边望向姜如初毫不吝啬的称赞道:“妙极,你这般作答,便是科场的考官再不喜,也不得不给你一个甲上了。”
姜如初一听,悬着的心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