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终到府城
姜如初在娄县见到头叔,有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
上次府试回来,她曾问过头叔为什么会叫这个奇怪的名字,而他当时回答,他家中的兄弟都是这般称呼他的。
当时姜如初不解其意,昨日遇到那一群山匪后,她心中便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头叔,头儿......
临走的时候,她故意给那大胡子留下自己要在娄县雇马车的消息,就是要看看这个“头儿”会不会出现。
果然......她熟悉的那个头叔来了。
姜如初勉强露出一个笑容,“头叔,不知你家在何处,怎么在哪儿雇车都能遇到你。”
姜氏在凤台县雇马车是他,姜母在平陵府府城雇马车也是他,如今在娄县还是他,他仿佛无处不在。
头叔抱着手瞅她,见她装傻便笑了一声,直接了当的说道:“青牛山的,你昨天不就知道了。”
姜如初第一次见做匪首还能如此坦荡的,当即哑然失笑。
说着,头叔利落的跳下马车,取下马凳放到地上。
“走吧,还是雇头叔我的车,大家都是老熟人了,你们母女也不是第一次用我。”
见姜如初犹豫,他沉默了一瞬,说道:“头叔就是一个赶马车的车夫,我在这几个府城之间讨生计十来年了,雇我绝对稳妥。”
“保你这科考的一路安生。”
这话倒是不假,匪首亲自给她驾车,哪个不长眼的敢前来让她不安生,前两次出门考试那般顺当,说不得就有头叔的缘故。
姜如初迟疑了一瞬,还是一脚踩上了马凳。
“平陵府,头叔。”
她就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头叔也只是头叔。他前几次护送,若是真有坏心,她们母女怎么可能到现在还安然无恙。
就像他说的,他只是一个赶马车的车夫。
头叔一把跳上马车,熟练的扬起马鞭,“好嘞,两天就到。”
在客栈接到姜母时,姜母见到姜如初又雇到头叔,只觉得很是巧合,甚至还有些惊喜。
“怎么我们母女每次出门赶考,都能雇上你。”
“这可真是缘分!”
姜母欢喜得很,出门在外遇到认识的人,她倍感亲切,对头叔的话都比上次多了起来。
尤其是头叔闷不吭声的赶车,马车又稳又快,路上他还会抓野物,起火架锅手法熟练,夜间休息又懂得避嫌母女二人。
这踏实又勤快的车夫,深得姜母的认可。
她十分满意的冲头叔扬声说道:
“以后咱去郡城,去盛京赶考,也都雇你的马车,旁人咱都信不过,还是咱们这熟人可靠稳当。”
“哎,不知你这马车能不能去郡城和盛京那么远的地方?”
头叔在外头熟练的赶着车,只听得马鞭落在马儿身上的声音,好一会儿才响起他的声音。
“姜女郎要是愿意出这个银钱,盛京也是去得的。”
马车里,姜如初正在埋头看书。
一旁的姜母闻言,立马出声笑着替女儿答道:“出得起,咱一趟车马钱还是出得起的,这个你放心。”
姜如初沉默的抬眼看了自己母亲一眼,见她笑容满面,心中好笑,母亲你要是知道他的另外一层身份,不放心的就该是你了。
但见母亲既然如此满意头叔,她便也没有吭声。
马车外,头叔脸上逐渐浮现出一丝笑容。
郑重答应了一声:“没问题。”
从娄县到穿过兴庆府到平陵府,正常来说应只需要两日路程,但天公不美,一路上乌云低垂,隔日又下了一日大雨。
其他时候也都是阴雨绵绵,淅淅沥沥的细雨没有彻底停下过,因此两日的路程,便走出了三日半。
这一日终于云收雨住,密林生烟。
等到远远的看到府城的城门时,距离姜如初离开大同县那日,已经足足过去了七日。
正是八月初一,离院试的日子只剩两日。
姜如初刚从马车上下来,正转身伸手去牵姜母,就听见后头一道有些迟疑的声音喊她。
“......姜女郎?”
姜如初回头一瞧,就见一个戴着青包巾的小童,正站在不远处的茶摊旁,探头探脑的瞧她。
见她回头,小童眼睛一亮。
出口确认道:“您可是凤台县姜氏的女郎,名唤如初?”
见姜如初点头,他立马欢快的冲了上来,一边自报家门:“我是万府的小厮,是姜管事派来等女郎您的。”
一边已经利落伸手,接住了姜如初手中的书箱。
姜母愣愣的从后头马车上下来,小声的询问姜如初:“是你如成表兄?你不是没有写信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