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回国子监 - 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 兔君闲谈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459章回国子监

转眼,就到了三月。

这个月初九,就是所有举子的大事,正是今年的会试之期,因是在春日的考试,因此也称为春闱之日。

眼看春闱在即,在家中养伤闲得发慌的姜如初,终于实在是坐不住,忍不了.......

于是,她还是杵着拐杖,晃晃悠悠的来了国子监,在桂花碎碎叨叨的关切下,她在国子监门口与她挥别。

“放心,不会有事的,就算有事,薛师姐她们还在呢,我也不是一个人.......”

因为国子监内,行课时是不允许监生们带任何的侍女小厮进来的,所以一想到自家女郎要独自一人进去,桂花就一脸紧张。

姜如初费了好一番口舌,这才十分不容易的,将这个小丫头安抚好。

因为已是春闱月,到这个关头,今年但凡要下场的举子,不管是来自多远的府县的举子,基本上都已经到齐。

而这时还没来的,有直接举官不再科考的,也有家中拿不出足够银钱的,也有因路途遥远,在路上生病耽搁的。

但到这时,基本也来不成了。

到这盛京城赶考一次,不管是走水路也好,走陆路也罢,加上到盛京的落脚处,以及考试前后的吃食药材等等......

少说也要三四百两。

地处偏远些,家境清寒些的,即使做了举人,在养一家老小之余,还要拿出这么多的银钱,实属艰难。

因此对于许多赶考的举子来说,这都是,他们有生之年头一回来到盛京城,见到这富贵乡,看到这权贵扎堆的热闹。

所以今日,作为南壁最高学府的国子监,周围自然也是围着不少,满眼向往,一脸崇敬的读书人。

正围在国子监黑色的大门前,或是站在附近的桉树下,静静地看着.......

能到国子监读书,听一听当世学问最高的博士们讲的课,是多少出身贫寒的读书人,终生无法实现的梦想。

国子监的女子本就占少数,尤其是正在进门的某人还杵着拐杖,自然就是十分的醒目。

瞬间吸引了周围不少读书人的视线。

有人啧啧道:“果然不愧是国子监的读书人,都残废了,还如此勤勉呢?”

“说的正是,看看人家这年纪,这劲头,让我等身体健全的人,真是自愧不如啊.......”

谁残废了......她只是受伤!此刻,某人的头上闪过几道黑线。

“不过,若是我也能进国子监读书,别说残疾,就算半身不遂,爬我也要爬着进去......”

听到这一句,刚进门的姜如初回头看去。

此时,正好奇的看着她这个方向的那几个读书人,明显都是从很远的州府来的,衣着服饰与附近的州府都不同。

他们身上都裹着厚厚的棉袄,但个个神采奕奕,眉眼飞扬,精神抖擞的看着国子监这道黑色的大门。

人人黑亮的双眸中,恍若有光。

旁边几人听到方才那人说的话,纷纷发出压低的笑声,显然生怕发出吵闹之声,但这些笑声里,没有任何嘲笑之意。

还有人感慨道:“是啊.....这么好的读书听学的机会,若在下也是里面的监生,岂能有一日的荒废.......”

姜如初收回视线,心下不免轻叹。

所以她能到国子监读书,是多么的难得,这样好的机会,她又怎么能甘心,在家中独自蹉跎。

不过国子监内的景象,却并非外头这些读书人,幻想的那般,人人勤勉,有着一日不敢荒废的紧迫感。

相反,从国子监进来,到四门学之前的这一片,以及四方的小径上,都是一些闲庭信步的监生。

未到晨课的时辰,他们自然都不慌不忙。

姜如初打眼望去,今日似乎也跟往常没有什么不同的,来往的监生们个个手上都拿着暖手炉,正在悠闲的谈笑风生。

远远的,她便隐约听到“周氏”“退婚”“杨家女郎”等字眼,便不难猜出,他们似乎是在议论周杨两家退婚的事。

姜如初忍不住神情一顿,连国子监内都传得如此沸沸扬扬,看来周长济与那位杨女郎要退婚的事,还当真是确有其事。

没想到,传言竟是真的......

当看到杵着拐杖的某人正朝这边走来,对面议论的声音顿时一停,脚步声纷纷一顿。

看清楚真是姜如初的那一刻,对面的这些监生都有意外之色,紧接着纷纷向她投来怪异的目光,表情似乎都有些奇怪。

众人随即纷纷挪开目光,再往旁走了两步,默契十足的都悄然的避开了她的前方。

显然,如今大家都认识这位大名鼎鼎的女解元,看到她,都选择了一声不吭的避开。

在盛京这些高门中,姜如初狂傲不驯的恶名,早已传遍,到如今,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高门子弟,愿意相交她。

寒门子弟,若是不想被牵连的,为了前程,自然也是有多远就离她多远。

所以现下,突然在国子监看到她的身影,这些人在意外之后,态度都有些微妙。

倒不是众人故意要孤立排挤她,只不过都知道她前途渺茫,没有结交来往的必要罢了......

姜如初目视前方,杵着拐杖朝着四门学的方向走去,从她将选驸马的比赛搅黄后,她便早知道,自己会有这样的境遇。

她昨日才不过在桂花她们的帮助下练习了一日,如何使用这副拐杖,所以现下,用的还有几分生疏。

因此,在身后这一群人有心的看来,她如此笨拙生疏的拄拐背影,莫名就被看出,有几分凄凉可怜的模样来。

一直到姜如初“可怜”的背影消失在小径的尽头,这些人才开口低声议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