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我梦江南好
第264章我梦江南好江火坐到战车横栏上,与红拂并排,问道:“杨侗还在吗?”
红拂道:“在,李渊大人正派兵去接应杨侗的兵马,若有可能……”
江火冷笑道:“挟天子以令诸侯?”
红拂道:“没错,我希望你能在这件事中出谋划策。”
“我拒绝!”
江火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红拂问道:“那你还能去哪里?”
战车的轮轴吱吱的响着,炎热的天气里,马儿嗒着舌头,马蹄闷闷的踏在官道的碎石上。
江火如同这匹被太阳灼烧着的马儿一样,他一时间竟无法回答红拂的话了。
他能去哪里?
不为李家出策就意味着背叛李渊,就意味着不同意谅王杨侗继承炀帝的帝位。
是与王室正统作对的行为,是不为天下所容之人。
无法回答,他自然要去找答案,于是他下了马车,走到李世民的战马跟前,直接伸手道:“拿来,我想知道炀帝临终前说了些什么。”
江火的眼神从未如此凌利,语气不咸不淡。
行动上也告诉李世民,若不把探子的信息拿来,他不会罢休。
李世民错愕的看了江火一眼,再不由自主的把马鞍上的信筒递给江火。
“他写了一首诗。”
说着,李世民叹了叹,勒着缰绳,咯噔咯噔的绕过一行行兵马。
江火抽出信筒中用布帛写的这首诗,顿在原地。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
不觉间,他手里的信筒咕咚的落在地上,布帛却紧紧的拽在手心。
在这愤怒之际,他没忘记查看布帛上的笔记,还有这布帛上的血迹。
字迹自然不是炀帝的,血迹却是。
“宇文承基!”
愤怒瞬间涌上心头,冲上发冠。
他瞪大了圆目,死死的盯着这张布帛。
这字迹显得飘逸,也写得十分认真。
墨起连钩,字字带血,字字带着对东征高句丽的悔恨。
单从这首小诗,江火便体会到炀帝对东征高句丽的那种无奈,还有对过往放浪形骸的醒悟。
不过。
不过这诗却是宇文承基记录下来的,还有这块带血的布帛。
布帛是用来勒断炀帝脖颈的那段长绫,所以沾上了鲜血。
“一首征辽悔悟诗,真就能洗净你所犯下的罪过吗?”
江火忽然有些苦涩的笑了起来,他把这布帛放入怀中,再走到一名老兵身前,讨了一壶烈酒。
坐回战车,甘酒下肚。
不辣,不辛,却苦,事实上这是他来到大隋之后,第二个真正的朋友去世。
如季叔常一样,同样是敌对之人,又惺惺相惜。
同样行事狠辣,又看重知己。
他恨不能再与这两人对弈几局,恨不能与他们在真正的战场上厮杀千百回。
“可是啊!人都已经离去了……”
……
江都郊外,一位身着黄衫的中年女子,与众多低声哭泣宫装女子,用简单的两行横木抬着一具已经僵死的尸体。
那中年女子面色苍白,额头渗着浓密的汗水,其他几名宫装女子也如此。
她们身旁还有大队兵马,持着寒森森的长戟,不时冷声喝斥着。
一名将领装束的兵卒拔出腰间的横刀,冷冷的比向那横木上的尸体大骂道:“快些把这暴君埋了,不然耽误了宇文大人的计划,你们都得死!”
中年妇女抬起头,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道苦:“劳烦大人再给点期限,我夫君尸体未寒,暂时不宜下土。”
“就这暴君,害咱众将士在张掖那地方受了大半年的苦,还险些被大雪掩埋,差点回不来了。”
“可不是嘛,我们去高句丽的兄弟也是因为他下错了战机,白白妄死三十万之多。”
“就这暴君还想安然到地府?真是笑掉大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