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解决方法合作社? - 真千金先种田暴富了/从一亩地开始种田 - 番茄酱泡鸡米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8章 .解决方法合作社?

牛永昌是竹溪村普普通通的一个农民。

在农村的日子其实不好过,天天种地又苦又累。但是他没多少文化,也不敢去外面闯,就一直留在村子里种地了。

往日,那真是辛辛苦苦一年上头,赚不到几个钱。万一来个天灾人祸,这一年都白忙活了!

今年村子通了路,有人进来买东西了,他们种的米、菜都能往外面卖,一切渐渐就好了不少。

种菜虽然也辛苦,都是在地里干活,但是能挣钱啊!有了路子之后,种的多,赚得也多。逢年过节的,外面的菜价还能涨上来一截,他们村子里的菜好,那更是利润高一点,拿出去卖啊,攒下来的钱就越来越多,他这日子也没过去那么紧紧巴巴了,偶尔还能买两瓶小酒喝上一口,巴适!

今天他像是往常一样,地里的菜长好了,和菜贩子联系上,准备给送过去。可是那头一联系,情况好似就有些不对起来了。

“咱们是老交情了,我也不跟你说虚的,你这个价格啊,还是贵了点……”

牛永昌眼睛一瞪,这是什么意思?要砍价?

“但我们村儿的菜,品质你也知道,贵有贵的道理!”

菜贩子也叫苦,“牛永昌,我知道是这个理,但是其他人可不一定认呐。你瞧我这收了菜也是要再卖出去的,人家收的更便宜,那我这不就亏了吗?”

牛永昌想不明白,怎么会有更便宜的?

是村子里谁家出的价格更低好多笼络着人些?

可是当初不是说好大家不搞这一套吗?

他急得上了火,这青菜保质期可就短了,要是在地里多放几天就不新鲜了,价格又得打折,他只能降点儿价先卖出去。等人来了,他说好跟车过去看看。

这一看,才发现是怎么回事。

他们村儿的菜,因为品质好一些,每回都喊“竹溪村的菜”,后来就慢慢简化成竹溪菜了。

可是这菜又没贴标签,无非就是挂着个牌子,人家挑一挑,哎,看着好像不错。买回去尝一尝,味道确实好,一来二去渐渐有了名声。

尤其是最近,他们村儿因为上了电视,又多了不少人知道菜好吃,被问起来的次数就更多了。

名声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竹溪村的村民们已经第一次尝到了甜头,总有些人想试试,销量真的会上升!

这赚到的都是真金白银,谁不喜欢呢?

可是牛永昌去那边一瞧,菜市场里不少摊位前青菜都挂着竹溪菜的名头,但是都不是他们村儿的菜!

自己种的菜,他们都知道是哪里好吃,哪些地方不一样。

看多了,那真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他人菜问题在哪儿。

这里一家家的不是他们的菜,偏偏又挂着他们那菜的名头,愣是把价格抬高了一点。

哪怕比不上他们自己的价格,可是对来买菜的人说,哎呦,不都是这个菜吗?能便宜点儿,要不就先试试便宜点儿的?

这搞来搞去,最后反而是这些假货吃到了更多名声!

他怒气冲冲地找上几个摊子,挑挑拣拣一番,质问道,“这不是竹溪菜,你们这是哪儿来的菜?”

在菜市场摆摊的已经是从分销商那里进货的了,他们大多时候也是和气生财,可是对上这种看着就是来砸场子的,那是坚决要维护自己的名声,“这怎么不是竹溪菜了?不都是用竹溪的水种出来的吗?你不懂就别在这里瞎嚷嚷!”

转了一大圈,牛永昌险些被轰走,才终于搞清楚了这是怎么回事。

“村长,那些菜是溪头村冒充的!他们仗着竹溪也从那儿过,就说他们的菜也是竹溪菜!”

.

一条竹溪从山上下来,好几条支流汇聚,经过了三四个村子,最后汇入江河。

溪头村那里,就也有一条竹溪的支流,说是竹溪似乎也没有太大问题。

往日,他们是山口的村子,交通便利,村子里发展也不错,不少人家都盖起来三层的自建房,日子过得舒服极了。

但很多事儿啊,就怕对比。

竹溪村这一年实在是出了好几次风头。

先前修路时,就把王达那事儿传出来了,让不少不关心的人知道原来山里头还那么个村子,村里人又团结又厉害,愣是揭穿了王达干的坏事儿。

没多久,就过了这么一年半载,那个穷村子竟然还能上电视!

天知道他们看见时心里那个酸爽。

瞧瞧那破烂木头房子,瞧瞧那满是灰尘的土路,瞧瞧那寥寥无几的人口。竹溪村啊,怎么说都比不上他们溪头村。

可是就这样一个破破烂烂小村子,怎么就凭着在大山里头,上了电视呢?

名声一起来,他们都听得到。

还在溪头村生活的人,大多家里也种的有不少东西。农村嘛,自家有土地,抛荒了干啥?种点儿东西自己吃,吃不完的拿去卖。

看见就连收菜的,听见是竹溪菜,给的价格都高几分,他们心里就不好受啊!

他们溪头村是比竹溪村差了咋地?

凭什么他们就不能挣到这个钱?

有些人就嘀咕了,“真要说起来,我们这也是竹溪菜吧?都是竹溪灌溉……”

“可不是吗,咱们这背靠背的都是一座大山,土壤也没啥差别啊!”

胆子大的直接就对外打出竹溪菜的招牌了。

当然,他还是有点心虚,价格抬得比正品低一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