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一刀不偏
翌日,王晋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后脑壳,王晋看着透过红木雕花的格窗,洒进来的明艳艳的阳光,有些懵懂。
应该是魏永年怕他睡不安稳,瞎鼓捣的药膳有助眠的作用。
王晋还有些懒洋洋的,而后看到桌面上的奏折,几不可察的叹了口气。
在家摸鱼,该干的活还是得干。
随即,王晋被奏书上的内容气得差点牵扯到伤口,要是他人在朝堂,肯定已经指着赵高的鼻子怼他了。
这个赵高!居然想给女皇选妃!
一个高俅才想着把女皇嫁出去,又来一个想给女皇塞男人的,王晋感觉自己要是年纪再大些再穿来,肯定要被他们气得脑溢血。
赢月瑶虽然是长公主,可是她才十五岁!还未及笄,连长公主府都没有,就塞一大把男人给她?
这些老东西的脑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玩意儿。
不过赢月瑶倒是个惯会拿他当挡箭牌的,居然以“丞相经父皇托孤,终身大事还需相父做决定”为由,给他们驳回了。
王晋一时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虽然赢月瑶很聪明的保护了自己没错,但是这刀子一刀不偏的全往他后背上扎啊。
这下那帮老东西应该更恨他入骨了,不仅会在暗中盼望着王晋这次直接断气,还有可能派更多的杀手来搞他。
这个奏疏是王晋阵营的小官写的,王晋随手翻了翻别的,大体上都是些小事,基本上都是那些家伙在你来我往的政治battle,没什么好看的。
直到他发现一个奢华版的纯金色奏疏。
这居然是女皇赢月瑶给他写的。
王晋刚想打开看看,就有小厮来传信,说是司马懿的拜帖和人一起来了。
王晋挑眉,看来是司马懿知道消息后,一刻也坐不住了,连先互换拜帖的环节都省了,直接人带着拜帖来了。
王晋把女皇的奏疏收起来,而后随手把其余的奏疏扫到一边,让小厮直接把司马懿带到他的卧房。
虽然对人有点不太尊重,但是王晋身上有伤,当然是能少动最好少动几下。
司马懿来时,魏太医刚给王晋换好药。
司马懿首先看到的,就是榻前满地染血的细布。
塌上的王晋斜倚着,敞开的衣襟把胸前刚刚包扎好的细布露了出来,眉目之间依然是他记忆中的温润和矜贵。
寻常人家的榻边,都会只放一个很小的小桌,只会在上面随手放些小玩意儿,王晋的榻边,却是放了很大的一张桌案,上面还有笔墨和奏疏。应该是身上的伤行动太过不便,就在榻边看些文书。
司马懿忽然想起来三年前,这人还未发疯的时候。
他们都曾是心怀天下,愿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
只不过王晋因为陆琬的事情,彻底的变成了一个疯子,越走越偏,让司马懿越来越看不懂他。
可是若是真的仔细回想,王晋从未滥杀无辜,他杀的都是要么臭名昭著、要么罪无可赦的该死之人,他也从未做出任何损害国计和民生的事。
司马懿一时无言。
王晋看出了他的复杂思绪,不过并不打算挑明,司马懿是聪明人,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明说。
“御史大人,坐。”
司马懿坐在桌案边,看着王晋依然有些苍白的脸色,欲言又止,
王晋轻笑,直截了当道:
“乔七七的事情,赵高瞒得很好,我都查了快三天。”
果然,此话一出,司马懿的脸色登时就凝重了。
王晋在心里暗暗感慨了一声,真是个愚蠢的老父亲,随即继续说道:
“最好的办法还是和赵成宥和离,不过赵高和赵成宥显然不会轻易同意。”
司马懿斟酌了一下:
“那……我去西北苍林城赈灾,回来以此向女皇讨一道圣旨,如何?”
王晋挑眉,有一瞬间差点没忍住怼他,但是还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思考了一下:
“等你从苍林城回来,乔七七不知道又要熬多久,而且你就算是想去,也只能私下里给女皇上奏,还不能用国库,只能你自己拿钱去赈灾。”
若是当朝直接挑明,朝野肯定会震动,一个大旱三年之地直到今日也不敢上报,只能说赵匡胤胆子真不小。直直的戳穿这件事,就是在给赵匡胤的阵营下战书,那司马懿此行肯定会凶险不少。
而现在国库又很空虚,女皇年龄尚小,也没什么钱,旱情可以说是最需要砸钱的,因为既要安抚民众,开仓放粮,又要考虑兴修水利,避免再次连年大旱,很可能还需要从别处购入种子、农具、牲畜等。
这开销只能司马懿自己掏。
“钱财倒是小事,此事关乎民生……”司马懿顿了下,又补充,“还有我的养女。”
王晋点头,“那你便放心去吧,乔七七那边,我会派人盯着些,如果他们做的实在过分,我会用别的手段,让他们和离。”
司马懿直视着王晋淡然的眼,似乎有些激动,毕竟他们这几个里面,就王晋手最毒,下手最果断狠厉,他要是说用别的手段,那乖女儿和离的事情根本不用司马懿担心了,
“多谢……君清,你身上的伤……”
王晋浅笑,“昨日被陛下召进宫,还没见到陛下,先被魏忠贤派人捅了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