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五十四章有些事做了不叫人知道就行……
第55章第五十四章有些事做了不叫人知道就行……
正月十五一过,各个衙门又都忙碌起来。
冯延年这个年过得十分不愉快,一想到过了年关有些事就得提上日程,躲也躲不掉避也避不了。他也不是没有求见张邈和郦径遥,可得到的回答均是按规矩办事。
“好一个按规矩办事,怕是办完了,这规矩也就没了!”
他心知这两人被岐王、宋知止一事牵扯得紧,如今已是入了北镇抚司的眼,他哪里还敢三番屡次去找他们?此时他倒是避得越远越好。
冯延年哪里猜不出陈泽背后之人是谁,小小的一个监察御史能有如此胆量竟敢栽赃诬陷一品大员?如今他被架在火上烤,既怕得罪太子,又被隋瑛搬出大宁律法逼得退无可退。思前想后,他便认为张郦两人定是有计为太子开脱才叫他如此行事。于是他便也豁出去,叫上那大理寺卿,认真审问起陈泽来。
这陈泽见这过了个年太子也未曾向他伸出援手,张首辅和郦尚书也对他不闻不问,这冯延年还领着大理寺的人将他提审,原本他还在犹豫,可几番苦刑下来,便哆哆嗦嗦地说了实话。这冯延年叫苦不叠,心想这陈泽做这事也不知道提前安排个替罪羊,还真老老实实供出了太子。
拿着这份供状,冯延年是进退不得。
“就说这人守口如瓶,什么都还没招。”
扔下这么一句,冯延年就预备去寻张邈等人。可是他还没出刑部衙门,就被隋瑛拦了个正着。
冯延年眉毛一横,问:“隋大人这是何意?刑部的案子您吏部是插不上手罢?”
隋瑛笑了笑,“原本是插不上手,但内阁有票,司礼监批了红,说是我作为举证人之一,可以参问此案。”
“哪里来的票拟?”
“既然是票拟,定然是内阁出的票拟。”
“内阁有票拟,我为何不知晓?”
“哦?所有的票拟您都得知晓?”
冯延年扬起胡子,冷笑一声,“我不知晓,可首辅知晓么?若是首辅没有同意,你这票就是假的!”
隋瑛也不在意,显是胸有成竹,“冯大人这话就不在理了,这司礼监姚然公公批了红的票,怎可说是假的?”
“你!”冯延年挥袖,着急脱身,“你不要跟我在这里东拉西扯了!我好歹也是刑部堂官,说你看不得就是看不得!”
“冯大人,我劝您还是收回这话最好。此间我来,并非我要看,而是圣上要看。我看不得,难道圣上也看不得?”
“你!”冯延年这下呆滞在原地,不知晓该如何办了。心里是不住腹诽张邈,怎么让这等票拟批了红,可他不知,前些日子他忙于刑部事务焦头烂额之际,张邈也被太子气出了病,犯了头风,好几天没去文渊阁。一日庆元帝去了阁内,发现只有程菽在那里,便叫他在这段时日代理张邈处理一些首辅职责,也就是说,有让他担任次辅的意思。
隋瑛得知这一消息,心知那陈泽一事定是会出幺蛾子,于是连忙拟了票,给自己弄了个案件参赞的名头。程菽当然无异议,这票就进了司礼监,不过一日皇帝就叫人批了红。
此刻冯延年脸色阵青阵白,不过他也是个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眼珠子一转,便心生一计。
“那看来,隋大人是铁了心要插手这案子了。苦啊,这人什么都不肯说,我正愁不知如何是好,要去求教首辅大人,这下你来了,怕是又有转机了。”冯延年捋了捋胡子,道:“正好,我们这些不中用的,也好来瞧瞧隋大人的雷霆手腕。”
隋瑛面沉如水,并不发作,他当然知晓冯延年给他摆的门道,要是问出来了,可就不是他冯延年问出来的,而是他隋在山。
若是太子熬过了这回,日后发作起来,矛头所指也会是自己。
可他隋在山偏偏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得罪太子?又不止这一回了。
“那好。”隋瑛勾起唇角,“在山这里就谢过冯大人了。”
“你谢什么!”
隋瑛也不回答,径直走过冯延年进了刑部衙门,不到一个时辰,他手中便多了一份和冯延年手中一模一样的招供。
消息传到林清耳朵里,兵部衙门中,林清瞪大了眼睛。
“进宫了吗?”
“进了,我亲眼瞧见隋大人进宫的!”
“太好了!”林清胜券在握,喜上眉梢,“这回定是要给太子来个狠的!给我安排一架便轿,我要去……”
“去哪里?”王朗问。
“城外,松福寺。”
——
自从那日在船上两人打了个照面后,林清和倪允斟便再没见过面,一月多过去,某日,林清瞧见自己兵部衙门签押房案上摆着一根翠绿松枝,林清拿起端详片刻,脸上浮现笑意。
这松枝一尺多长,枝末微垂,针叶蓝绿,乍一看颇为普通,细看却见掩映在枝叶当中有一方竹质小小木牌,刻有“福至”二字,显是寺庙佛品。
“松枝,寺庙……”林清嘴里喃喃念着,脑海里现出“松福寺”三字来。
然而,能把这松枝悄无声息地放进他兵部衙门签押房之人,不用想也知道是谁。
林清心下了然。
马车出了顺天城门,行驶在通往松福寺的小道上。寒风料峭,正月的风吹得人脸生疼。林清掀开车幔,遥望顺天城外的土地和山峦。不远处的山腰便是松福寺所在之地,屋檐飞翘,院墙杏黄,被层叠松树所环绕。因百年前一位高僧在此圆寂而得名,深受百姓们的仰仗,多年来香火不断。只是这松福寺位置偏远,且山路年久失修,黄泥遍地,讨不到京城内达官贵人的好。
是以少有官员前来此处,林清这次来,也是披着件素朴的黛色披风,叫人看不出身份来。
许是天气寒冷,来上香的信徒很少。寺庙内空荡寂静,焚香缭绕。
见有访客前来,扫地的僧侣朝林清行佛礼。
林清颔首回礼。
“不知施主从何处来?”僧侣慈眉善目,言温音切。
“自然是从来处来。”林清柔声回答。
僧侣若有所思地微笑,道:“来处是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