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神仙也有情和意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二百章:神仙也有情和意

说这话的时候,阿牛很真诚,仿佛对着的不是刘三姐像,而是刘三姐本人。自从对上歌连上情以来,双方感情一向很好,用二人的山歌来说,唱的是:“棵棵榕树一条根,个个西瓜一条藤,我与三妹(阿牛哥)情谊好,赛过那一母同胞生。”

刘三姐登仙以来,阿牛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刘三姐。

大殿里头,阿牛的话音刚落下,大殿外头就传来大伙熟悉的声音:“阿牛哥,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大功果,它是我们十万大山所有乡亲们共同努力得来的大功果。”

听到这么熟悉的声音,在场众人全都惊喜无比地看向三姐歌殿门口,果然看到刘善花(刘三姐)就站在大殿门口。

她还是跟登仙那日一样,头上扎着单刀髻,身上穿着朱红衣,白长裤,手腕上戴着雷环,脚下穿着描金绣凤的绣花鞋。

只不过,这时的她,面容却比之前更家清秀了,肌肤也比先前更加白美了。

在场众人都寻思,大抵人登仙以后,会变漂亮一些。

众人给她和阿牛分开一条路,他俩就走到一起,在人群里相拥。阿牛激动地说:“三妹,真的是你回来了,真是太好了。”

刘善花也有些激动,应到:“是的,我回来了。”

自从登仙去到仙界,自己就被孔圣人叫到东海广桑山去了。

那里是孔圣人在仙界的道场。

在东海广桑山,跟孔圣人吃了一会茶,聊了几句天,再回人间界,就已经过了大半年。

二人相拥了一会,才互相松开,刘善花又叫刘善云夫妇、阮绍威夫妇:“哥哥、嫂嫂,我回来了。”

刘善云夫妇、阮绍威夫妇都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他们都很欢喜。

刘善花看到人群里没有阮蔚霞,又问:“妹妹呢?”

阮绍威马上回答:“她呀,年初就嫁出去了,离这里有点远,还没有赶回来了。你先回家住几日,她一准回来看你。”

刘善花答应说:“好。”

阿牛又指着牌匾说:“三妹,这是李隆基送给你的,当时你不在,我就做主收下来了,现在你回来了,理应由你自行处理。”

刘善花简单看了一下说:“这间三姐歌殿,算起来也是我在人间界的第一座道场了,就把李隆基的御笔留在这里吧。”

阿牛看了看火净。

火净连忙说:“好,好!”马上招呼人来,把牌匾挂都刘三姐像的头顶上。

随后,刘善花走过去,伸手一指,点在刘三姐像的手上,放手后对大伙说:“乡亲们,我虽能脚踏凡地回来,但却不宜常住,所以在这像里留下一道分灵,倘若日后乡亲们有什么要紧的大事找我,直接来这里喊我,我就会知道,不管天远地远,我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的。”

这让在场众人更欢喜了,都纷纷叫好。

张茂是刚从宜州府城回来,观摩李隆基御笔的,看到刘善花这样,马上挤出人群叫她一声:“姑姑你真好。”

在张北一家人眼里,刘、阮兄妹就是张北的好兄妹。

刘、阮兄妹也是从小把老农视作自家长辈对待的。

刘善花看到张茂,笑着说:“当年的小不点,现在已经长这么大了。”又问他:“你现在学业怎么样?”

张茂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估计我不是读书的料子,几次举茂才都没通过考核。”

刘善花以为是县官的问题,问他:“难不成是因为我们闹了民变,县老爷不敢把名额给你?”

倘若真是这样,自己少不得要去找李隆基理论一番。

结果,张茂更加笑得不好意思了:“不是,不是,是我记性太差,经常把某些生产中的常识弄错。”

张北也走过来说:“刘三姐,说起来我真有些后悔,当初不该那么早送他进城读书,他现在倒好,四书五经是能倒背如流,可是县老爷举茂才,考他一些基本常识,问他什么时候种麦子,什么时候种花生,你猜他怎么答?他居然说的出阳春三月种麦子,八月十五种花生这样的混账答案来。这换了谁当县老爷,敢举他的茂才?这混蛋小子,真是气死我了。”

一副越说越生气的样子。

阳春三月种麦子,八月十五种花生,能有收成吗?那还不饿死?

刘善花充分理解张北的心情,阿牛也能理解,过来劝慰张北说:“张北大哥,你也别生气,这人能吃哪碗饭,不能吃哪碗饭,半半都是天注定的,就说我吧,原先也是种田人,后来被莫怀仁把家里的田收了,我做砍樵也不行,做采药郎也不行,做打猎人也不行,最后只好做个打渔人。你再看我们十万大山,谁家的孩子不读书?可是真能举茂才做读书郎,走功名这条路的,又有几人呢?”

老农也走过来,拍拍张北的肩膀说:“阿牛说得对,你也别生气了。”又叫张茂说:“茂儿,举不了茂才不要紧,大不了回家来种田,我让你爹从头教你。”

张茂挺无奈的,低着头说:“是。”

刘善花却是摇摇头,叫张茂:“把手给我。”

张茂伸出一只手,刘善花一把摁住他的脉门,给他把了一下脉说:“老伯,张北大哥,这都是当年他被牛画藤打伤的后遗症,才会这么记性不好,我给他开个姚芳,让他吃上三帖药,回头保管他不会再记错。”

从脉象上已经看得出来,张茂并不是不懂,而是因为旧伤记忆紊乱,才会把答案搞乱,其实脑海是装着正确答案的,就是说不出正确答案来。

凡医治不好这种病,甚至根本不可能发现这种病,但登仙的人却能诊断并治好。

难怪孔圣人会叫自己回宜山来,再给孔门造一个能为生民谋福祉的读书郎出来。敢情是他老人家早就知道这回事了。

老农和张北自然是大喜,忙问火净借了纸笔,交给刘善花。

刘善花马上给张茂开了一个方子,递给张北说:“好了,就这个方,你按方抓药,只要三帖下去,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老农马上叫张茂:“还不给你刘三姐姑姑磕头,谢谢她又救了你一次?”

张茂就要下跪,刘善花马上拦着,不肯让他下跪,对他说:“你真心谢我,以后就好好读书,万一得了功名,可不能忘本,一定要尽一切努力,让平民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而不是说给我磕几个头就是谢我了。”

老农听到刘善花这样说,也对张茂说:“你刘三姐姑姑说得对。”

张茂连连答应:“是,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