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学政官解释政策(二)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一百一十四章:学政官解释政策(二)

李治有很多事是没法亲自出面的,就只能由武后出面。因此,武后发明了殿试,从五姓七望手里收回了科举考试的最终拍板权。

武后强制各县必须举茂才若干人以上,从五姓七望手里收回了举茂才的权力,避免了天下茂才全都给五姓七望当奴才的局面。

这让真有才学的人可以不给门阀世家当奴才,从而实现其为生民谋福祉的理想抱负。

到了武皇时代,武皇还开设了武举,从此武夫也有了出头之路,不再向以往那种只有盼着天下乱,从军打仗一条出路。

但即使这样,穷人读不起书,那也是白搭。

所以武后才想出来,要求每个乡必须办学馆,让大多数人家的孩子都能读得起书。

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全都可以成为读书郎。

读书郎是那种靠读书做学问为生计的群体,而读书的孩子们,基本上还是子承父业,继续种田、打渔、烧窑、拉纤……很少有成为读书郎的。

但这终究是平民上升社会阶层的一线希望,所以武后(武皇)为天下万民所拥戴。只是她损害了五姓七望的利益,才会有他们的人各种宣传武后(武皇)各种不好。

这天底下,诚然没有多少平民可以靠读书出头,读书却并非无用。

就拿那年坚决反武周的上饶才子罗英来说,他可是穷到讨过饭的,但是他坚决不反武周,他说过:“武氏在各乡开办学馆,小生也是受益人,就因为小生有机会读书,才学还过得去,比大多数人好上那么一点点,所以,就连讨饭都比别人多讨到一点。武氏有这莫大的功绩,小生赞她还来不及,怎会忘恩负义去反她?”

这才是平民都重视教育的缘故。

没有多少人痴心妄想靠读书当官,但是多读书总归能把日子过好一点。

而五姓七望丧失了对教育的垄断,再不能掐住人才当奴才,自然日渐没落。眼下虽然未完全灭亡,但离灭亡还远吗?不是正在急剧萎缩,正在分化成那种影响力更小的门阀世家了吗?

自武后定制以来,以前的五姓七望加皇室八大势力,逐渐变成皇室一家独大。

这对天下来说是一件好事。

毕竟五姓七望是天下人的吸血鬼,弄出事还要皇帝背锅,连皇帝都不可避免要给他们背锅,他们自然是皇室和平民的公敌。

但皇帝不一样,说是说家天下,却必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否则政体不全,法令难行,凭什么坐稳龙椅?

就连白身平民,不管是国之实民,还是哪怕神龙政变后不得再参加科举的商人阶层,甚至原本不能参加科举的贱民,都可以上书谏言,参与共治天下。

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捞个斜封官当当,也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所以这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皇族一姓人说了算,而是天下人说了算。

碰到这种情况,五姓七望自然是要垂死挣扎的。但无济于事,毕竟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没有谁挡得住。

神龙政变以来,李显废掉武皇的诸多定制,但这一条不敢废,原因何在?就因只有这一条继续施行,才能确保不被门阀世家拿到天下的治理权。

这就是武后所言,大唐必将越来越繁盛的根本。

当今皇帝李隆基本就是有名的才子,纵然才学不如贺知章、孟浩然等顶级高才,但也差不了太多,自然要坚持对自己和大唐都有利的定制。

所以,确保每个乡必有学馆,大多数乡民的孩子都能读得起书,李隆基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是加大了投入,也更不允许哪个乡绅、土司不开办学馆,或者把学馆开倒掉。

真要有乡绅、土司不开办学馆,或者把学馆开倒掉,那就是死罪,等着脑袋搬家。

学政官解释完,问莫怀仁:“莫土司明白了么?”

莫怀仁脸都吓白了,这种死罪可不是一般的死罪,是关系到皇权稳定的死罪。

一般的死罪,有钱人可以花钱减罪,事关皇权稳定的死罪,再多的钱都不可能买命的。

自己拿孩子的学业去逼土民就范,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没坑死土民,倒先把自己给坑死了。

可是谁知道刘三姐的命就那么硬,从那么高的山崖坠江,都能活蹦乱跳的到阳朔来?如果刘三姐没有“死”而复生,也不至于弄成现在这样。早知道刘三姐没死,莫怀仁绝对不敢这样做。

要知道,这世上是事和理,不是说得对就有用的,还要看是谁说的。换个土民提议这样做压根不会有用,对莫怀仁也不会有这方面的威胁,但是刘三姐提议的,结果就不一样。

这就叫话语权。

现在的刘三姐,在十万大山的话语权比李隆基还要大。

莫怀仁“噗通”就跪下来磕头:“求学政大人救我。”

田知府也帮着说情:“学政衙门,莫土司在十万大山,终究是有点名望的,才会被人称为‘壮家的开明领袖’,这种口碑可是花钱都买不来的。现在他遇到这样的事情,本府不得不救他,却又有心无力,这件事情,只能请你想办法了。”

学政官知道田知府只是说得好听,实际上肯定是得了莫怀仁的好处,但自己别说没有证据,就算有证据也不能说。学政官就说:“知府大人,下官只能尽力,到底能不能成,下官可不敢打包票。为今之计,只能一边上报,一边去想办法让刘三姐松口,但莫土司必须要给出诚意,要不然,当今皇帝来了也办不成。”

李隆基拿刘三姐没办法,现在是天下皆知。莫怀仁不让步的话,事情闹到李隆基那里,李隆基也不敢保他。

更何况,李隆基本来就不愿意保十万大山的土司,当然是不会保他的。

田知府知道这是事实,只能叹口气说:“也只有这样了。”

学政官又说:“莫土司,本官指点你一条生路。”

莫怀仁连说:“请学政大人指点。”

学政官说:“前些年,上饶才子罗英秀才遇险,是你救了他一命。据本官所知,罗英秀才金口玉牙,说出来的话不说完全灵验,却也基本上都会灵验,偏差不大,你去问他讨个口彩,只要他肯给你发个好彩头,起码保命不难。”

罗英才学明显比不上刘三姐,但依旧胜过十万大山大多数人,有他出手,跟刘三姐来个两败俱伤,保下莫怀仁不死,还是保得住的。

莫怀仁连说:“是,是,莫某谢学政大人指点。”

三百两黄金花的还算值,起码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了。

罗英与自己脾气不合,但却是个很重名声的人,自己于他有救命之恩,他怎么都会报答自己,尽全力救自己一命的。

学政官说:“莫土司也莫要过于焦虑,现在上半年,雨水多,土民盖不起学馆,要等下半年才行,有这么久的时间,怎么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