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主公威武
第51章主公威武
随后的几天,黄忠、魏延、张华、赵慈等人陆续带兵出击,扫荡周边的城池。这些城池被黄巾占据后,基本的行政体系都遭到了破坏,所以驻兵不多,几人带领部队基本上兵临城下就开城投降,即便有人抵抗,也被大军攻破。
在大军的攻打下,各地迅速恢复平定。
随后,大军带回更多的钱粮,还有更多的俘虏。
充足的钱粮,众多的俘虏,刘涛开始着手整备军队。
首先便是官员的升职。
作为南阳郡郡守,刘涛直接给自己的嫡系人马来了个升职大礼包。
远在新野的邓芝,直接被刘涛任命为新野太守,李用为新野主簿,林海为屯田校尉。
军中,黄忠魏延张华李进四人,全部晋升为校尉。
表现突出的赵慈,也被提拔成校尉。
剩下的,最早跟随的家兵也都有提拔封赏。
随后,刘涛打算在宛城扩军五万,为的就是北上支援自己的恩师,皇甫嵩。
现在冀州的卢植在集中官军、豪绅乡勇后,实力不断提升。
尤其是卢植的学生刘备带领两个兄弟的加入,让官军顶级战力猛地提升,还有冀州的豪杰纷纷加入,官军也开始适应黄巾军的法术,不会因为一道天雷而畏惧,占据正在慢慢拉平。
而位于长社的皇甫嵩朱儁二人,仍旧和历史上一样,被波才困在城里。
虽然历史上,皇甫嵩一把火反败为胜,但自己为了功勋,少不得要抢一把。
不过,这里会不会和历史上那样有这么一把火,还真难说。
毕竟,在这里,是有法术的。
刘涛安排各级军官整训队伍后,就开始着手军队的建设问题。
最要紧的就是建立起自己心中的“”部队。
为此,刘涛将钻进大帐中,连续两天都在埋头整理思路。
终于将符合自己战略,同时适应当下环境的的制度鼓捣出来了。
看着面前的锦帛,上面书写着各种措施,纲领,自己培训方向,的作用、口号等等。
虽然错综杂乱,在专业人士的眼光中一无是处,但在这个世界里就是个先例。
这上面许多措施,对于当下而言,就是一件大杀器。
比如说,识字扫盲,比如说,军功授田,不如说诉苦大会,比如说,公审!
在这个学问被世家大族掌控的社会,在这个知识垄断的社会,识字是神圣的事,是贫民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刘涛不会去挑战特权阶级的利益,因为他自己就是特权的享受着,但不妨碍他在军队里实行军令。
但今后,成为权利的最高者时,他就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因为那时候,自己不仅是吃蛋糕的人,更是分蛋糕的人。
任谁也不想多一个同样持刀的人。
所以,识字扫盲也是为将来的统治秩序做准备。
而军队,作为刘涛手中最犀利的武器,将会优先加强知识化的建设。
哪怕退伍之后,这些有文化的老兵,也会成为自己治理地方的基石。
虽然现在看来很难,但想到那支即便再过草地,爬雪山都会识字扫盲的队伍时,这点困难就不算什么。
刘涛心理就有了底气。
比如说,士兵的地位和福利。
这点上,虽然当兵吃粮天经地义。
但军人的地位并不高,这正是刘涛想要改变的。
想想前秦时期,一个军功授爵,就让那些温顺的汉子踏上战场后成为了虎狼之师。
社会地位的提升,更是稳固了军队的建设。
刘涛想要增强军队的战力,想要士卒心甘情愿的为他死战,这些措施就必须建立起来。
哪怕地方上还有阻力,但军队中必须实行。
强制实行。
很快,刘涛就派人传令诸将,军营当中开始设立新的职位,“书记官”!
因为人员短缺,刘涛开始在军中选拔识字的人员,进行先期培训。
人不多,所以只能保证军侯一级设置书记官,至于后面的队级,只能后续扩大培训了。
对于这个新设立的职位,众将反应不一,却都选择默认。
毕竟,这是主公要做的,他们也没权力反对。
就这样,在这宛城外,官制度就开始正式出现在人前,在后面的战争中逐步完善,并且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将上次招集的人员再次聚集,同时再次选拔一些年青上进人员,凑齐了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