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孔融:我是你大爷 - 水浒英雄乱三国 - 惨绿少年阿日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0章孔融:我是你大爷

来人是一个微胖的老者。背着手,一幅老学究模样。

要是放在大街上,并不起眼。

可是这个老头,相当有名气。

他,就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字文举,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现任北海国相,人称孔北海。

陶商对孔融尊敬有加,一听到他的召唤便立马点头哈腰地跑过来,并非因为孔融与他的父亲陶谦有结拜之义。

而是因为孔融此人相当传奇。

在孔融四岁的时候,便做出让梨的举动,广为流传。

只是后来陶谦悄悄告诉陶商,有一次孔融喝高了,说起那次著名的让梨事件,其实是小孔融开始抢了一个大梨子,后来发现这个大梨子里面有个虫眼,便将虫眼遮挡起来,和堂弟换了一个完好的小梨子吃。

这人喝高了啊,说话未必算数。

后来孔融将儿子取名为孔梨,众人皆赞他不忘初心。

孔融自小就聪明,不像孔梨这般荒诞不经,只喜欢和陶商争抢花魁娘子。

除了让梨,孔融还有一个非常牛逼的举动,让他赢的名声。

在孔融10岁的时候,随父亲孔宙到了洛阳。当时,有个叫李膺的人非常有名望,是东汉时期名士、官员,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曾任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青州刺史。位列“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称,因此孔融特地去拜访他。

来李膺家的人都是非常牛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商界名流,这种人家不是随便就能进的,需要家仆通报才能进去。

孔融小小年纪,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跟门卫说:“我是李膺的亲戚。”

通报进门后,屋里有很多人,坐成了好几排,还有些人没有位子,老老实实站在后面,孔融慢慢悠悠地往前走,竟坐到了第一排。

李膺觉得这小孩挺有意思,就问他,“小孩,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关系呀?”

孔融脱口而出,“我是你大爷!”

满屋哗然,李膺脸色一变,“你这小孩怎么这般没礼貌?”

有仆人就要将孔融拉出去。

孔融一点也不惊慌,“莫要动手,且听我说。”

“过去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先人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世代为通家之好。”

李膺一想,史书确实记载过,孔子去拜访过老子,问礼。那么,老子也算是孔子的老师了。说是师生之谊,也有点道理。

“那你为何是我大爷呢?如果不说出个理由来,我今日非得把你屁股打开花不可。”

孔融丝毫不惧,“我乃孔子二十世孙,而你,是老子的二十二世孙。老子高孔子一辈,我再拉低一辈,当你大爷,也是说得过去。”

李膺和在座的宾客都对孔融的话感到惊奇,想不到一个小孩子竟有这般智慧,当下以长辈身份相待。

这时,太中大夫陈韪来了,有人把刚才孔融说的话告诉了他,跟他说,这孩子不一般。

陈韪却非常不屑,说到:“古圣人曾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就不怎么样了。”

孔融听到了,头也没回,瞬间还给他一句,“想君小时,必当很聪明”。

牛逼!

孔融一战成名!

其实这些都是传说而已,尤其是那句“大爷”,也不知道是哪个纨绔子弟杜撰出来的。

像孔融这般有才华的人,应当不会说出这等鲁莽的话来。

这些都是题外话。

让陶商对孔融真正有好感的原因是他的正直、仁义、博学多才。

当初孔融被朝廷征为司空掾属,被授为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当朝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汉室的言论。

董卓因此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就是想借黄巾军的手将孔融杀了。

谁知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虽然不能打败黄巾军,可是也逐渐稳住了北海的民心。因颇有政声,被人尊称为“孔北海”。

陶商来到孔融身边,“世伯,您老红光满面,意气风发,身体好啊!”

孔梨在孔融身后投来鄙夷的目光。

陶商视而不见。

孔融用手拍了拍陶商的肩膀,“我天天忙得不可开交,不过这身体还算好。”

“只是你父亲就可惜了啊,当初意气风发,可是从洛阳回归后就一病不起,实在让我担忧。”

陶商说道,“我父亲也是忧虑过甚,心里总是惦记着黄巾军未除,天子蒙昧,总是想着要匡扶汉室,这病就落下了。”

孔融叹了一口气,“当年我与你父亲还有田楷等人结拜之时,便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可是世道大乱,人心不古,我们有心除贼,却举步维艰啊。”

陶商说道,“世伯大义,事在人为,只要天下人都向您一样心存大义,必定有四海清平的那一天。”

孔融听得心里很舒坦,回头就骂了孔梨一句,“你瞧瞧陶商,说得多好啊,多懂事。你们一般年纪,你不务正业,天天还让我操心,气死我了。”

孔梨在身后嘴角抽了抽,心想这关我什么事情啊,我话都没说,就杵在这里,我招谁惹谁了。

该死的陶商,一定要找个机会好好打死才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