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红灯区里的救国之术(5)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 雾满拦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章红灯区里的救国之术(5)

第10章红灯区里的救国之术(5)

中原蝎虏沦华族,

汉家文物委尘埃。又况惨折忠臣燕市死,

武后淫暴如虎豺。

湖湘子弟激愤义,

洞庭鼙鼓奔如雷。

我行迟迟复欲止,

蒿目东亚多悲哀。

感君为我设饯意,

故乡风味俨衔杯。

天地澄清会有待,

大东合邦且徘徊。

短歌抒意报君贶,

瞬看玉帛当重来。

这首诗的意思很是浅显,无非不过是斥骂慈禧太后贪权误国,但是最后两句中的“大东合邦”之语,却隐藏着一件几欲湮灭的历史。

这个大东合邦,是康有为谋弑慈禧太后之前,与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的一个约定,双方约定,取消日本国及大清国的两个国号,两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合称为大东合邦,从此两国一统,不分彼此。从这个计划看起来,这个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的脑子也有点不清楚,两个国家合而为一,这是多么大的事情,连这事他都敢琢磨,实在是让人不知如何评价。

诗成,雄心勃勃的老毕与康有为会合,准备带领十二万的哥老会兄弟,于湖南、广东各省起事。这件事情还没个头绪,大清国却在一个神秘人物李文成的带领之下,走上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之路。

义和团!

当最后的理性丧失之后,必然是群体性的颠狂。

该来的,总归要来的。

这就叫历史的规律。

(20)天龙出世红灯照

说起李文成其人,他本应该大名鼎鼎才对,就算是不知道他这个人,也肯定知道他所创建的群众组织:

——义和团!

也就是说,李文成本是义和团开宗立派的首任掌门人,是义和团的鼻祖,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先驱。但离奇的是,偏偏硬是没人知道这位掌门鼻祖兼先驱姓甚名谁,这岂非咄咄怪事?

事实上,义和团的起因充满了神秘色彩,早在袁世凯逃离朝鲜,中日甲午一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时候,天津地区修河道的民夫就从地下挖出一座古碑来,这座古碑在地下也不知埋了几千几百年,上面的字迹早已是模糊不清,但却有二十个字,清清晰晰触目惊心:

这苦不算苦,

二四加一五,

红灯照满街,

那时才叫苦。

……

这谶语究竟是何意,无人晓得,但是这奇怪的谶语却强烈的刺激了李文成的大脑,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了李文成这个名字在江湖上彻底消失。

李文成给自己改了名字。

说起来这李文成原是江湖中人,绰号天龙,惯穿一条大红裤衩,头戴大红风帽,每日里率领和尚一群,道士一帮,社会闲杂人员无数,来无踪,去无影,有饭就吃,见钱就抢……如此快活过一段时间之后,李文成就琢磨:不成,这种短期经营的做法要不得,会把市场搞坏的……于是李文成就考虑,不能再叫李文成了,先改名,改成响亮一点的,能够具有品牌效果的……

说到品牌,远一点的是前朝大明的朱氏皇族,近一点的就是红灯照满街了,于是李文成将这两个品牌凑起来一整合,就改名为朱红灯。

朱红灯这个名字的灵感,主要来自于他穿的那条肥大的红裤衩,该裤衩至少用了一丈红布,走起路来两腿兜风,气流顺畅,倒是凉快得紧……远远的看上去,象盏红色的大灯笼满地乱跑……

李文成的意思是说,他不是李文成,他是前明朱氏皇族中一个有资格穿红色大裤衩子的人……

连大红裤衩子都有资格穿,那么一统江湖,号令天下,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遂创义和拳,斩杀二毛子于大荒郊野之间。

应该说,朱红灯还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他知道洋鬼子这东西中国人惹不起,也就不去招惹他们,但跟在洋鬼子传教士屁股后面信基督的“二毛子”们,这就用不着跟他们客气了,男的砍女的杀,不管宰多少二毛子,这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内政,洋鬼子你管不着……

但是话又说回来,朱红灯斩杀二毛子,也不能全怪朱红灯,有些二毛子的素质,也确实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21)王母娘娘战上帝

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山东单县与诸县交界地带,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战争”。

这起战争的导火索是一位叫郝和升的山西人,他不知怎么想的,跑到了山东单县,开了一家中药铺,有乡民吕登士上门抓药,抓药就抓药吧,偏偏这位老吕还没钱,只好馀帐。

此后吕登士就隔三岔五,到郝和升的药铺来馀帐,三馀两馀,馀得郝和升帐目上只见一堆白条,老郝中药铺的现金流生生被老吕给馀断了,就要求吕登士付帐。

吕登士断然拒绝!

为什么吕登士拒绝支付欠款呢?

很简单,老吕信了洋教,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上帝保佑你。上帝是来拯救你的灵魂的,你老郝居然敢向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要欠帐,就不怕魔鬼把你抓了去吗?

吕登士有上帝保佑,拒不付帐,郝和升勃然大怒,就和吕登士吵了起来,这件事让另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吕菜看得痛心疾首,就见义勇为的站了出来,为吕登士抱不平,劝说郝和升要抵御住魔鬼的诱惑,金钱乃万恶之源,千万不要和上帝过不去。

双方越吵越激动,吵到最后,吕菜痛骂赫和升是白莲教的妖人,而郝和升则痛骂吕菜是洋羔子庇护的匪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