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太傅要开海? - 大明:什么弃婴?那是老朱家皇孙! - 天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太傅要开海?

李善长府中,李善长屋内灯火通明。李善长刚刚用过晚膳,现在正坐在灯前看书。

管家进来禀报:“大人,内个中级殿大学士林大人和建级殿大学士黄大人还有礼部右侍郎崔大人来见。”

李善长点点头:“老夫已知晓,先带他们三人去书房,老夫速速就来。”

“是。”

管家退下。

约莫一柱香的时间后,李善长进了书房。

书房里已经站了三个中年男子,身穿便服,看起来都是十分儒雅周正。

见李善长进来,三人连忙起身:“学生拜见老师。”

李善长点点头,这三人都是他教过的学生,现在都正在朝中为官。

中级殿大学士林书泽拱手道:“不知老师今日叫我们三人来所谓何事?”

李善长缓缓坐下:“尔等先坐,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只是想与你们闲聊几句。”

虽然李善长话是这么说,但是同朝为官,官场上一些话里有话,三人虽然比不上李善长来的资历深,但是这些道理都是明白的。

“学生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的,还请老师多指教。”林书泽温和道。

李善长点点头:“老夫今日叫你们三人来,确实是有些事想跟你们三人提上一提。”

建级殿大学士黄职身形矮小,人长得很机灵,一眼便看出了李善长想说的话。

在这个节骨眼上,最要紧的除了海禁的事也没别的什么事情了,李善长找他们三人来,应该也是为了这事吧。

“老师找学生们来,可是想与学生们说那海禁一事。”

李善长轻笑一声,颔首。

“这三人里,就属你最机灵。”

礼部右侍郎崔凯深向来为官清廉,对国事也还尽心尽力,李善长平日里也最喜欢同他讲国事。

“老师,可是对海禁之事有了些什么想法?”崔凯深问道。

“嗯,尔等三人,且听我细细说来。”

李善长和林书泽,黄职,崔凯深三人说了白日里朱雄瑛对于海禁一事的看法。只是隐去了朱雄瑛的名字,毕竟现在不好让他太出风头。

三人听后皆赞叹不已。

“老师居然能够想到此法,学生们自愧弗如。”崔凯深谦虚道。

李善长:“老夫也是听了高人指点,明日上朝之时,我自当禀告给陛下,到时尔等应当知道如何?”

三人齐齐点头。

李善长在朝为官多年,朝中自然也有不浅的根基,为了保证明日进谏万无一失,必须得打理一番。

翌日,奉天殿上。

“众爱卿也知,近来海禁一事急需处理,到底如何,众爱卿可有谁想到解决之法了?”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扫视一下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

底下一片寂静。

朱元璋压下心中怒火,又道:“朕觉得这海禁倒是可以适当放宽一些,重开海运,众卿家觉得如何啊?”

亚中大夫这时候急忙站了出来:“陛下,这海禁一事事关重大,臣以为万万不可开海啊!”

“是啊,陛下!”兵部尚书也出来附和道,“这沿海之处还有张士诚一党余孽,万一这伙贼人贼心不死,到时候卷土重来,到时候可就糟了……”

朱元璋看着这些贪生怕死之徒,只觉得失望不已,满朝的文武百官,惊叹每一个能说点有用的。

还不如一个小孩子!

“陛下,臣以为不仅要革除海禁,还要进行土地改制!”此时,文武百官齐刷刷把头扭向说话的人。

此人正是许久不曾在朝堂上说话的太傅李善长。

朱元璋眼前一亮。

李善长果然没辜负他的期望。

“哦?太傅有何见解啊?”朱元璋问道。

“陛下,臣以为这海运一开,必将为我大明带来许多好处!这海运必须开!”李善长大声道,声音雄厚而深沉,带着一种霸气,响彻整个奉天大殿。

朱允炆老师黄子澄斜眼看了身边的一个官员,那官员立即会意,上前向朱元璋行了一礼,转而向李善长。

“太傅主张开海运是为何啊?”

李善长道:“这开海运为的就是强国富民,海禁一事时间长了,只会让我国民越加困苦平穷,长此以往,对于我大明怎有益处?”

朱元璋颔首,静静看着李善长讲述着。

“海禁确实能够让我大明免受战争之事,能够提防贼心不死者与奸人勾结,危害我大明。可是若是一直因为此事,继续推行海禁,老夫觉得恐怕会造成故步自封,百害而无一利!”

朱元璋但笑不语:“太傅是觉得开海运对于我大明却是利大于弊?”

满朝文武百官互相交换眼神,都是各怀心思,谁也没站出来说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