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大捷
纪遇安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看着对面的人。
“哈里默不是想抓本王吗,怎么,你们人都没认清楚吗?”
这话就是故意气人了,北戎自然派人来瞧过安王的长相,不过都被是纪遇安使计误导了,认错了人,以为千年才是安王。
目的就是让千年假装他被骗去敌营,为的是取哈里默的性命,擒贼先擒王,主帅一死,北戎军还不乱套,之后也难成气候了。
跟千年去的都是高手,纪遇安就不信这次哈里默还焉有命在。
敌军将领一听这话,都要晕过去了,如果这个才是安王,那去见大王子的又是谁,不过无论是谁,大王子恐怕是要凶多吉少了,他挣扎着还想说什么,就被人拖下去了,纪遇安也没再看一眼。
这个敌军将领担忧的不无道理,不过哈里默何止是凶多吉少,他是直接去见阎罗王了,被卫临一剑穿心,死时都不敢相信地睁大眼睛,明显是死不瞑目。
打了一辈子的雁,终究被雁啄了眼。
哈里默做梦都没想到这个安王竟然是假的,他还把人弄到了自己的帐篷内,让大邺将领有机会混进来一剑结束了自己。
“走,分开行动,烧毁他们的粮草就撤退。”
卫临领着带来的小分队在北戎营地摸索,这里晚上远远没有大邺军营明亮,火把忽明忽灭,正好适合他们行动。
就这样,北戎的粮草被一把火烧得精光。
王子被杀,粮草被烧,北戎营地中乱做一团,留守的士兵反应过来的时候,卫临等人已经跑得老远了,身后火光冲天,大地被照的亮堂堂。
哈里默到死都不清楚自己走错了哪一步,想使连环计,却被反杀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卫临带领小分队借着皎洁的月光策马奔回军营,加入战局。
夜色掩盖了鲜红,远远都可以闻到血腥味,入耳皆是厮杀呐喊,不用想都知道这方天地已经被染红,胜利终究得用生命来换。
卫临冲到自家两个爹身边,不用说话,只在卫乘风朝他看来的时候点点头,他大爹就已然明白了意思。
“哈里默已死,放下你们手中的武器投降!”
一道浑厚的高喊在战场响起。
随即哈里默已死传遍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本就因为被围攻而军心涣散的北戎东夷联合军这下彻底垮了,想冲出包围圈就更不可能了,几位主将直接被生擒,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打了两个多时辰的战争彻底落下帷幕,以大邺取得胜利告结。
北戎东夷联合军伤亡人数超过来时的一半,是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一次。
反观大邺这边,因为做足了准备,又有火·药在手,此次大战是往时大规模战争中伤亡最小的一次,也是把敌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一次,在大邺军事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血染江山的画定格在了这一刻,脚下逝去的大邺英魂都是守卫山河的功臣。
这一仗把北戎和东夷打得措手不及,惨败的消息传回去的时候,北戎王和东夷王的脸瞬间由一副胜利姿态变得面如死灰,写下求和书的手都在不停颤抖。
打了大胜仗,清理了战场之后,大邺军队已经重新安营扎寨好了,原本军中就有军医,再加上纪遇安带来的医疗队和药材,所有受伤的将士都得到了妥善医治,整个军营都充满着胜利的喜悦。
只有一个人在苦恼。
卫乘风看着北戎和东夷送来的求和书陷入了沉思,他面无表情,使得轮廓分明的脸庞显得更加凛冽了。
大捷的消息已经派人快马加鞭传给京城,北戎东夷递交求和书也是意料之中。
“元帅,难道真的要接受他们的求和不打了?”
“不行,老子还没打过瘾呢,弄不死他们!”
“就是就是,元帅,机不可失啊,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北戎和东夷。”
“对对对,援军还没到那会儿我们被打得多惨啊,不能便宜了他们。”
主帅帐内响起了几个主将七嘴八舌的说话声,坐在主座上的元帅卫大将军由着他们讨论,他脑袋里在想事情呢。
他自然也不想这么便宜了北戎和东夷,他与北戎之间除了国恨还有家仇,他到底是不想咽下这口气的。
当年父亲就是死在北戎人手里的,是柳盛毅和北戎王联合设伏,父亲和几万大邺将士就那么白白死了,如今只死了一个柳盛毅,还有一个北戎王呢。
但讲和与否由陛下决定,求和书要递上去等陛下回复,虽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他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继续追击北戎,可他已经军功卓越,隐隐功高震主了。
要不是和陛下自小一起长大,有些情谊在,陛下又是个明君也信任他,再加上妹妹的一层关系,太子是他亲外甥,否则怕是早就如那书上所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卫乘风想得入神,以至于自家小外甥什么时候走进了营帐都不知道。
“王爷!”
“王爷!”
几位将领纷纷起身相迎,毕恭毕敬,这态度一看就是打从心底佩服,经过这段时日的相处,他们也彻底了解了。
这位安王爷年纪轻轻,却智计无双,面上永远从容淡定,做事稳重有担当,不愧是陛下的儿子。
纪遇安朝他们点点头,径直走向自家舅舅,卫乘风这才注意到人。
“舅舅,在想什么这么入迷?”
纪遇安其实也大概猜到了,他刚刚在帐外听到了一耳朵。
“王爷,您得跟陛下说说……”
卫乘风还没说什么,其他将领就向纪遇安围了过来。
武将大多都比较直爽,藏不住话,平时见安王儒雅有礼又待人温和,便大着胆子向他说出自己的看法。
纪遇安耐心听他们说完,不错,理由都很合理,为国为民,若是给北戎东夷喘息的机会,等他们休养生息够来日必定卷土重来,不过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父皇一早便料到了北戎东夷战败后会做出的举动,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