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不要辜负,那一季的阳光(4) - 向上的青春,终将长成最好的模样 - 哲思编辑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章不要辜负,那一季的阳光(4)

第16章不要辜负,那一季的阳光(4)

数学依旧会考得很难看,每次看着难堪的分数,心里就像要窒息。对数学真的努力过,但收效甚微。那些看不懂的数学符号,那些连蒙也蒙不对的选择题令我开始觉得自己快要死掉。擅长理科的同桌拿到数学试卷,总会怪腔怪调地说,哟,这次该及格了吧!我只是沉默。他看不到,我面对数学卷子一筹莫展的样子;他看不到,我每天骑着单车绕大半个城市去补习数学的坚持。我不想被他理解,只是不希望被看低。我只能继续和数学打一场持久战,不去想也不敢想结果会怎样,只能艰难前行。其实你很悲伤,这很寻常……你双手插口袋踮起脚,一切看来美好——陈绮贞《我亲爱的偏执狂》

坐我前面那个面色苍白的女孩,每天学到凌晨四点,上数学课时偶尔犯困,会用尖锐的圆规狠狠扎自己的手臂。

偶尔,她会在课间跟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聊她的理想,聊她喜欢的文字,聊她的武大。慢慢知道了她的很多事情。她得过奥林匹克物理全国二等奖,父母希望她做医生,但她固执地报了文科。尽管她一直在努力,却一直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我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她,只是重复着,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

后来,座位调换,没再说过话。有一次上课,她传纸条过来问我,你高考后,愿意留在西安,还是离开?

我回复:我会留在西安,我的陕师,我的亲人、朋友都在这里。

她回复:你不知道我现在多么急切地想离开,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回复:会好起来的,毕竟我们都在努力。

五月的时候,天气开始燥热。班上开始传花花绿绿的同学录。我给每个同学都留下这些句子:谢谢你们,在我身边,这一路。我们要微笑,因为无论怎样,我们都是这个美丽世界的孤儿。

五月底,学校开始放温书假。我每晚都会泡一杯速溶咖啡,头也不抬地做数学卷子。天微亮的时候,起身打开收音机,开始爱上了电台。喜欢一个叫叶子的dj和她的“流行纪念册”,喜欢她的文字以及她声音里渗透出来的细枝末节的情绪。我蜷缩在沙发里,像一朵要枯萎的花,那个时候发现仿佛只有她的声音能给我安慰。那些日子,那个声音让我欢喜,让我懂得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时光。

来不及为你歌唱你潇洒而昂扬

在一片荒凉的景象之中我却觉得晴朗

让我为你飞翔在你残破的天空之上

让我听你说话给我肩并肩的拥抱

——陈绮贞《失败者的飞翔》

惶恐之中,六月接踵而至。那两天的记忆就是天昏地暗地做题。

高考是一条河流。我涉水而过,投奔岸的另一边。

等待通知的日子里,我开始没日没夜地睡觉,起来就去家门口的唱片行淘碟。去的次数多了,慢慢和老板娘熟络起来,知道她美院毕业,喜欢音乐、色彩及一切灵动的东西。这家唱片行是她的画室兼起居室,没有生意的时候,她就窝在里面画画。

那天下午,我光着脚丫看她画画。阳光照进来,我开始迷失,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些东西是否接近真实的自我,那些事物是不是能让我靠近幸福。

我考上了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没有学自己喜欢的中文。拿到录取通知书时,远没有想象中的激动。

我拿着通知书,去找她玩,顺带告别。她送了我很多cd和一幅油画。

我开玩笑说,你怎么送我这么多东西,赔死了吧?

她说,东西不重要,只要遇上真正喜欢它的人就行。她说,她也要离开了,去外面看看。

告别的话终究没说出口,我们像往常一样聊天、喝茶。只是临走时没说再见。我微微颔首,她浅浅微笑回应。

离开家要去学校那天,发现唱片行改成了一家杂货店。唱片行及女老板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如同幻觉。

我拖着行李箱,要离开这个我生长了十几年的城市,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那天的西安,日光倾城。

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衫薄

——杨千桦《再见,二丁目》

坐在我前面的那个想要去武大的女孩,最终被西北大学录取。结局最终被篡改——我要去山东,她留下。她打电话说,这像不像一个笑话,想出去的没能出去,想留下的没能留下。

班里同学小聚,ktv。她唱《外面的世界》时泪如雨下。

她说,看,这一年终于过去了。

我说,是啊。我已经开始舍不得了。还没离开,就已经开始怀念。

时间在西安火车站定格。一个男孩带着黑色边框眼镜,一个人离开,倔强地坚持着,直到看到“西安”的红色大字渐行渐远,泪水如大雨般滂沱落下。

我想我还是不够坚强。

直到现在,都觉得那一年的夏天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隐忍、克制、坚强。原来我并非不快乐,只是我未曾发觉。

夏日如火如荼,笑容如莲绽放。时光继续前行,一切都不曾停止。李泉是哲学家,轻易洞穿心事——时间飞了,梦想还在。

全力绽放的青春

x小裕

寒假回到家中,发现房间已经被弟弟大闹天宫似的翻过了,生气之余,也只能自己整理凌乱的东西。翻到几本中学时候读过的刊物,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亲切、讶异或者悲伤。

突然,我告诉别人的不再是“我高几”,而是“我大一了”。中学那段时光,已然远去。很想痛哭一场,不是矫情地祭奠回不来的时光,只是羡慕那狂欢般的青春。看着一片狼藉的房间,想着自己当初何曾不是兵荒马乱,疯闹之后的场所也如大军过境一般。

回高中的时候,被老师拉到高三去“即兴演讲”,谈自己的高中感受。

站在众人面前,我真的好想与他们分享我的“颓废与疯狂”,可是看着那一双双期盼而恭顺的眼,我所能讲的只是,学会休息。本以为自由提问时间会有“过分”的问题,可是“你的语数外是怎样考到近四百分的呢”“我很努力了,分数就是上不去怎么办呢”“语文怎么会考到一百三十分以上呢”,诸如此类的问题,真的让我成了一个问答机器。

机械地、近乎完美地解答他们一个又一个问题,无比压抑。其实我可以告诉他们的,除了这些,还有几点钟调频多少某个电台某档节目某名dj的声音不错,打长途电话可以用什么套餐,周六晚上去哪些ktv比较好,做来没有意义的作业不要做,有堵被粉刷了的“爱墙”其实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等等等等。可是,没有一个人问我,公开或是私下。

我的中学时代,是安静却从来不沉闷的,就像兀自绽放的花朵,在自己的世界里全力盛开。就像我总会批评弟弟某些事情,但暗地里还是会觉得他这样的年少,真好。

有些事情,年轻的时候不做,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还记得有天夜里,一个人看了《彻夜狂欢》,倍感振奋。蠢蠢欲动的我,无比渴望身边有群敢玩的死党,有个骄傲的美丽对手,还有一个人人仰望的优秀男生和一个严厉的妈妈,好让我有机会彻夜狂欢,全力以赴,只为了青春期的某个愿望,也可以说是梦想。

前段时间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席卷众人“说说”状态之时,我们寝室的女生也都后悔不已。当年丑小鸭的自己,没有疯狂地去爱上一个超优质学长。没有日日夜夜心心念念地想和他出现在同一画面里,没有为他做很多傻事,没有把他买的可乐在冰箱里存放几年,没有千方百计提升自己只为了惹他注意。

那些事,很多事,现在的我们,再也不会做了。已经学会了考虑周全,已经懂得了保持形象。谁都不再是曾经的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唯我独尊的小家伙了。一时冲动而创造刻骨铭心记忆的时刻,也只能出现在偶尔荒诞不经的梦里了。

我知道,高三的那些斗士们,也是为现实所迫。毕竟,左手当前的精彩,右手未来的灿烂。悲伤的是,年轻的他们,眼里不再有热烈盛开的花火,所有的桀骜不驯都被打磨成鹅卵石般的圆滑温润。那些只有青春才配拥有的轻狂、放肆,像被诅咒的精灵,只能在灵魂深处永久尘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