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我行我素害了自己
接到撤退命令的岳飞,虽然心中有十万个不甘和不平。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岳家军班师回朝,眼睁睁放过了胜利的机会。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
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
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为什么将军要错失眼前胜利的机会!”
岳飞又以下令回朝的诏书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岳飞最终决定留军五日,以掩护当地百姓迁移。
岳家军一走,金军一下撤去了重担,连忙整军弹压,又攻取了被宋军已经收复的地区。
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陈词,只是再三恳请朝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皇帝却以“现在还有战事,还需要将军”这样的理由驳回了。
不久后,金人再度领军南下。岳飞领兵第三次驰援淮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抗金战斗。
随后,金国在无力攻灭宋国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
宋国朝廷又开始乘机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
金国在给奸臣秦桧的书信中说:“要想议和成功,必要先杀岳飞!”
果然,不久后岳飞就被调离军队,到枢密院供职,为枢密副使。
岳飞在朝廷,遭到秦桧党羽的弹劾,诬蔑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要求罢免岳飞。
很快,岳飞果然被罢了枢密副使的职位,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
秦桧诬陷岳飞“谋反”,私设公堂,向岳飞手下的人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口供。
岳飞接到朝廷命令,召他回去,他虽已知来意不善,还是毅然前往。
岳飞一回到朝廷马上就被投入了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且袒露出自己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
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
秦桧却说:“这是皇上的意思!”
于是,秦桧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万俟卨将诬告的罪状摆在岳飞面前,岳飞怒喝道:“对天盟誓,吾无负于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
不久后,宋金“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将大片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所有国土,并每年向金进贡。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
宗正卿赵士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也遭万俟卨弹劾而革职并逐出临安。
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刘允升被下大理寺处死,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于流放地。
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皇帝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
岳飞最后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此后,岳飞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判废为奴。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干杯庆贺。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
直到多年后,秦桧病死,朝廷众人才敢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
不过,这还是要等到二十一年之后,新的宋国皇帝登基,冤狱才终于平反。
皇帝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下葬。
多年以后,就在岳坟的所在地。老百姓建起了岳王庙,把岳飞封神,受人间烟火供奉。
故事说完,郭暴早已听得义愤填膺,咬牙切齿道:“哎呀!这个皇帝太坏了!真是该死!手下有这么好的一个大将,居然把他害死,甘愿当敌人的走狗!这位岳飞真是一个铁铮铮的好汉!”
林万福道:“岳王爷当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不对的地方。”
郭暴道:“喔?尊者您的意思是?”
林万福道:“你觉得那个宋国皇帝知不知道他是冤枉的?”
郭暴道:“我看他当然知道。”
林万福道:“这就是了,那他为什么就算知道他是被冤枉的,还是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
郭暴道:“无非是因为那皇帝忌才罢了。”
林万福道:“可以这样说,但是岳飞身上藏着一个致命的弱点。”
郭暴道:“什么弱点?”
林万福道:“他拎不清形势。”
郭暴道:“喔?怎么会呢,他每次出击都杀得敌人大败而逃。”
林万福道:“不是战争的形势,我说的是朝廷上的形势。”
郭暴道:“那又是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