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贼心不死
岑献芝想杀大友兵臧,拖延徐海攻山的时间,等待大明水师的援军,以此来改变战场的优劣考量。但戚英眼下就是被追杀的对象,若非借着姜再冬和新垣秦城,连避开追兵都有些难,如何能反杀大友兵臧?
岑献芝固是想用苦肉计,但纸上谈兵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千难万难,刺杀敌将本就是下策中的下策,苦肉计更是下策,一个不小心就会弄巧成拙。
成功了固然是千古佳话,失败了可就是千年笑话了。
“苦肉计有几成把握?”戚英免不了要慎重考虑。
岑献芝却不以为然:“打仗从来就不存在万全之策,你若信得过我,那便是十成把握,若信不过也没必要去折腾。”
这话说得有些满,虽然豪气十足,但没有给人信心的那种实质底细,戚英也陷入了长久的思考。
岑献芝难免讥笑道:“人都说白阎罗悍不畏死,从不龟缩,此时看来,有些言过其实了呢……”
戚英也是摇头苦笑:“你别说风凉话,我戚英打从斩头台偷生,便将生死置之度外,但百姓苦倭寇久矣,此乃大事,万万不可草率。”
岑献芝也认同地点头:“是是是,这是大事,你且慢慢想想,我帮你处理外头的事情。”
“外头的事情?”戚英倒是有些讶异了。
照着他的预想,外头早该为了买家名额而大开杀戒,这些倭贼该是自相残杀才对了。
然而此时外头却静谧得吓人,赵长龄和姜再冬等人也从甲板下来,到了中门这边,眉头紧锁,身子紧绷。
“怎么了?”戚英也来不及考虑苦肉计的事,赵长龄等人一个个沉默不语,戚英便探头望了一眼。
但见得倭贼们并没有自相残杀,而是在交换眼色,似乎还在窃窃商议着,眼睛却不住往船上觊觎。
“他们到底还是想试试啊……”戚英也是摇头叹气,这群人终究是穷凶极恶的暴徒,不到黄河心不死。
戚英想利用铁炮让他们自相残杀,而他们想的却是联合起来,将戚英等人全都杀掉。
他们毕竟是贼,能留下来的,都是有着大野心的贼,又岂会甘心受戚英戏耍,在戚英的操弄下自相残杀?
姜再冬固然掌控着情报网络,但此地偏僻无人,鲜有人迹,知道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只消将戚英等人全都杀光,那么这个秘密也就能守住,甚至能将椰林里那些被杀之人的黑锅都推到戚英等人身上。
至于铁炮,即便他们要自相残杀,也是他们自己主动选择,而非在戚英的操控之下被迫这么做。
戚英早先让岑献芝用铁炮来震慑他们,当然也不会天真地以为一支铁炮就能够唬住这群暴徒。
此时岑献芝已经钻回了船舱,而倭贼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虽然表面上看着像是在迟疑犹豫,又像在商量着竞价的问题。
但他们眼眸中的精芒已经遮掩不住,他们胸中的杀机已经渐渐弥散开来。
“都过来吧。”岑献芝此时已经走到里头,抽出开山刀,便撬开了一个木箱。
但见得里头躺着一个又一个西瓜大的陶罐,陶罐已经被泥封口,封口处露出半截火药引信。
“这是……焙烙?”戚英也没想到,船上竟然还有这玩意儿。
“焙烙玉?”新垣秦城显然也认得这东西,眼中也露出了跃跃欲试的精光来。
所谓焙烙,倭国人称之为焙烙火矢,亦或者焙烙玉,是倭国武士常用的一种火器。
焙烙的制作也简单,其实就是将火药填入陶罐之中,用网兜包住陶罐,绳子拎着,点燃了火药引信之后,将陶罐抡起来,投掷出去以伤敌。
这玩意儿在宋朝就有,当时宋朝的霹雳炮就是类似的“手雷”,里头除了火药之外,还填充生石灰等等,爆炸开来烟雾和石灰四处弥漫,声势骇人。
而大明朝的火器素来先人一步,焙烙这种东西,因为火药填在陶罐里,虽然制作简单,但杀伤力却大打折扣,因为压力不够大。
大明朝用的是石雷,也就是将石头挖空了,填入火药,压力足够大,爆炸起来威力十足,碎石四处飞射,碎片流弹就足以增加他的杀伤半径。
“别愣着,都来拿。”岑献芝已经将焙烙取了出来,一个个堆在了中门两侧。
戚英等人照着将焙烙搬出来,岑献芝已经打了火镰,拆下火炬,点燃了起来。
岑献芝已经将火药引信伸到了火焰上,朝戚英道:“跟这些倭贼打交道可不容易,从来就不是讲道理耍手段就能达到目的。”
如此说着,他甚至有点挑衅地看了赵长龄一眼,很显然,他也知道赵长龄是个不想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
在他看来,戚英与他是同一类人,就该用手中的刀枪来讲道理,只有鲜血和牺牲,才能让这些倭贼敬畏。
而赵长龄的存在,严格来说反倒削弱了戚英的决断,他打从骨子里不喜欢这个阴鸷的老头子。
戚英探头一看,风声嘶嘶,十几枝箭矢破空而来,擦着他的头盔,“铎铎铎”便钉在了船板上!
也亏得这是关船,四处如木桶一般,易守难攻,否则还真拿这些倭贼没办法。
因为是来谈生意的,所以这些倭贼没有全副武装,只是携带了随身的武器,这也是岑献芝的信心与底气了。
虽然他们人多,但他们在滩涂,视野开阔,无法躲避,更没处躲藏,而戚英等人躲在关船里,就像躲在铁桶里头,又有焙烙和铁炮,若这等情况下,还被这些人围杀,还谈个鸟的大业。
倭贼们已经发起冲锋,岑献芝将引线点燃,兹兹冒着白烟,却是将焙烙递给了戚英。
“第一枚该你来。”
戚英倒是想玩笑调侃一句,然而倭贼的焙烙制作工艺太差,引线填压不过关,这引线燃烧时快时慢,焙烙随时可能炸在自己手里,戚英哪敢耽搁。
抄起绳链,戚英将焙烙抡了起来,甩手便投掷了出去。
焙烙尚未落地,便在上空爆炸开来,声势惊人,烟雾弥散。
戚英也是惋惜,若是石雷,只怕敌人早已躺倒一片了,这倭贼的焙烙也就只能唬唬人。
然而便是下一刻,惨叫声接连传来,还真有不少倭贼应声倒地,捂住脸面在泥地里打滚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