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没有退路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二百五十五章没有退路

戚英和弟兄们都清楚,下一轮的冲锋,或许就是最后一次了。这个小院子成为了他们最后的阵地,便好似这些年来他们遇到过的每一次死战一样。

可又不一样。

先前的死战,都是在计划之中,而这一次,似乎戚英并未谋而后动,只是被动应战,没有套路,没有埋伏,甚至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

弟兄们都受了很重的伤,只是他们已经习惯了,默默地包扎伤口,将喘息平顺下来,尽力节省气力。

“小爷,今番要折在此处可就冤枉了……”牛大春到底是个老实人,刚说出口,便被罗初一拍了一记后脑勺,后半截话硬生生给拍回了喉咙里。

戚英看了看弟兄们,他们的脸上满是平静,没有视死如归的壮烈,也没有惨死战场的惊慌,甚至于手指尾都不曾颤抖,只是默默地在土墙上磨着翻卷的刀刃。

“安心,我不会让你们死在这里,任何一个都不会死的。”

戚英此话一出,众人也是双眸一亮。

“小爷还有安排?”

戚英苦笑一声:“安排就是让你们跟着我在此处死撑。”

弟兄们有些愕然,或许他们都不是蠢货,但平素里都懒得去思考这些战略上的事情。

不过戚英既然这么说了,他们自然就不会死。

其实戚英也没有底气,或者说没有十成的把握。

他确实能够预料到八咫和歌会趁热打铁,不会留给他们喘息之机,也料到徐海和八咫和歌的追兵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追击到此处。

也正因此,他才会让姜再冬赶往紫金澳,让人去通知东照寺的内应如通法师,找来沈晏洲。

这是最好的决战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若今番不能让徐海伤筋动骨,往后可就更难了。

张家固然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得益于张家的顽强抵抗,也消磨了松浦贼军大部分的力量。

徐海虽然袖手旁观,甚至于想要远离战场,但在海上还是被戚英和岑献芝阴了一把,而后又被官船追击掩杀,实力大损。

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不好受,便是琼花楼,都已经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正如一群赛跑的人,已经跑到了精疲力尽,谁能坚持到最后,拼的就只剩下一口气,以及心中的意志。

徐海这厢固然还保存着相对较多的兵力,但他们的军心士气并没有高涨到最佳状态。

因为徐海打从一开始就想着置身事外,并不想参与到松浦贼军和张家的战争之中。

他只是想在官船登陆之前,掠夺更多谈判的资本,想着夺取张家宝船的秘密。

但这种机密不可能跟麾下的僧兵以及倭寇说清道明,也就意味着,这些人在打着一场仗,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战,这是最致命的破绽。

戚英对此心知肚明,因为戚家没有训练新军之前,大明朝的军队也经常吃败仗,十几万人被几千倭寇追着打杀的情况都曾出现过。

为什么?

因为这些大明军没有保家卫国,为了国家百姓而牺牲自我的决心和信念。

他们之所以当兵,不是为了保卫疆土和国民,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能好过一些。

虽然入了军籍之后就很难再跳出来,寻常士兵也很难晋升为军官,但军士之家能够免除赋税,而且每月还能领取军饷,军士相较于寻常百姓,日子要好过太多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了徐海的身上。

东照寺的势力很大,往来海上,到倭国去走私,徐海最强盛的时候,麾下好几万人,整个东海都能看到他天差平海大将军的旗帜。

也正因此,东照寺的倭寇,会比其他倭寇要过得更好,倭寇一旦沉浸在了享受生活的滋味之中,就很难再悍不畏死,更遑论为了一场没有目标的战争。

所以他们虽然拼死向前,但到底没能一蹴而就,没能一鼓作气,反倒被戚英等人杀退了好几次。

八咫和歌是个聪明人,必然会组建督军队,若是戚英,也会这么做。

这样做固然能够一举碾压这个小院子,但同样也是后患无穷,毕竟督军队斩杀的是自己人。

而倭寇毕竟只是倭寇,他们不是战士。

督军队是军队的产物,军令如山,后退者被斩,这是理所当然。

而倭寇擅长的是且退且战,且战且退,来去如风的战术风格,他们就是一群卑鄙的懦夫,他们对平民烧杀掠夺,对官军则撄其锋芒,从不正面交战,如此才能保存他们的实力。

可如今徐海却将倭寇当成军队来用,平素里兄弟相称的倭寇兄弟们,却成为了兄弟的刀下亡魂。

平素里跑得最快的人,不会被人耻笑,反而被认为是够机灵够醒目,可如今后退半步就要被斩杀在战场上,军心士气会受到何等样的挫败,也就自不必说了。

戚英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活得越长久,对方的军心士气就会越发受挫,直到督军队再也拦不住逃跑的人,再也不敢对自家兄弟劈出屠刀,直到后退的倭寇们开始反抗督军队!

而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沈晏洲和紫金澳那些得到铁炮的人,看到徐海这一处软肋和破绽。

只有让他们看到这一点,他们才会明白,徐海并非不可战胜,只要他们悍然出手,就能够一棍子打趴徐海,而后在须弥岛保住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得到更多。

虽然没有十成把握,但这已经是戚英能做的唯一决定。

当然了,在他的选项之中,永远会有一个第二选择,那就是逃跑。

如果想要逃跑,以戚英和弟兄们的本事,想逃到天涯海角都不成问题。

不过戚英从不把这个选项考虑在内,正因为没有逃跑这个选项,戚英连诈降都不愿去做。

或许那一次的沉沙折戟给戚英带来了一些启发,也让他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

但在须弥岛上,逃跑绝不是该考虑的选择,一旦逃掉,想要回来就更难,而且所有的事情必须重头再来一次,又何必这般折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