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里应外合
狂风肆虐,大雨瓢泼,官军们缩在墙根下,仍旧免不了瑟瑟发抖。虽然打扫过战场,但因为赵文华急于追击徐惟学的贼团,以致于石头城的城门前仍旧留着遍地尸体没有来得及处理。
吊桥已经升起,护城河中也填满了浮尸,即便风雨再大,也冲刷不掉那股子死亡的气息。
天气已是入秋,今年的飓风来得晚,大雨浇灌,人人从外到内凉了个通透,沈陆秋和李大斗等人只能挤作一团,相互取暖。
赵文华再一次不顾反对,坚决要追击徐惟学,将他好大喜功,贪图军功的贪婪本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下场也同样惨烈无比,甚至比东照寺一战还要凄惨。
他们追杀不久,陈东叶明集团的贼军就突然杀将出来,一番伏杀之下,官军死伤惨重,此时已然是哀鸿遍野,甚至于连袍泽们的尸体,也顾不上带回来。
赵文华也有些失魂落魄,仿佛经历了一场噩梦,六神无主,便只是行尸走肉一般跟着残兵溃退。
这位巡抚到底有没有自省和反思,众人不得而知,也没有兴趣再去揣测,官军们只知道,这个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害得自家弟兄们死的死,伤的伤,而且还是接二连三。
或许这场败仗,能够让他决心,不再插手军事指挥,但东照寺一役过后,官军们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呢,赵文华不还是死性不改么。
回到此处,他们才知道这座石头城有多么的可贵,这简直就是避难的堡垒。
官军们心里有种回家的感觉,因为他们参与了石头城的建设,防波堤就是他们填埋的,石头城内部的一些建设项目,他们也都有参与。
在他们看来,回到这里避难,并无半点羞愧。
当然了,他们也忘记了自己胆怯到不敢登城去守备,不敢反击倭寇,可看到胜利在望之时,又热切地希望赵文华能带领他们去追击穷寇。
他们比赵文华也好不了多少,只是他们会将责任推给赵文华,因为他们没有自主权,他们是被动的。
也正因为心里作此想法,所以当城门迟迟不开,官军们的怨气,比赵文华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虽然对戚英产生了敬畏,知道这位李拔佛是个狠辣的厉害人物,跟着他就能够大胜仗,跟着他就能够有恃无恐,即便再如何劣势,也能够反败为胜,而且伤亡代价极小。
但戚英不开城门,官军们也是怨声载道。
赵文华萎靡不振,全赖着胡宗宪往来奔走,千方百计向城中传递消息。
后方的哨探已经传来消息,贼军就在不远处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追击上来,人心惶惶,杯弓蛇影,说他们是风声鹤唳是一点也不过分了。
当城中传来暴乱的消息,官军们并没有太过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戚英这部分人,不是一直躲在城中么,何时又多了一大批俘虏?
后续的消息传来,听说戚英率队反击,打退了陈东叶明的大将辛五郎,非但擒获贼酋,还将辛五郎的贼团全部拿下,除了斩首几百级之外,还俘虏了二三百的俘虏。
对于追击吃了大亏的官军们而言,这样的消息,不是不幸中的万幸,而是天大的嘲讽。
他们以全胜姿态,趁热打铁,追击徐惟学的残兵败将,结果却中伏,差点全军覆没。
而戚英这边厢以静制动,守株待兔,竟又再度斩获军功,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相较之下,跟着赵文华的他们,又岂能不懊悔万分?
“三六九,白阎罗这般了得,区区俘虏在城中作乱,该是很快就镇压了,你说他会不会故意吊着,不让咱们进去?”
李大斗虽然是伍长,但沈陆秋才是这个队伍里资格最老的人,因为他活得最长。
对于李大斗的问题,沈陆秋也不知如何回答,憋了许久,才幽幽叹了口气:“赵巡抚三番四次这般折腾,白阎罗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其他兄弟也很是腹诽,纷纷抱怨道:“赵督军在如何过分,也不该迁怒到咱们的身上吧,都是行军打仗,听从军令,我等不过是卖命,又何错之有?”
“人家在拼死守城之时,我等便只会瑟瑟发抖,哪里还有脸面说没错?哪里还有脸走进这座城?”
“话可不能这么说,谁的命不是命?又不是每个人都是白阎罗,我若是有他这般的本事,还会缩着卵蛋?”
“人家的本事不也是练出来的么?人家在训练之时,你们便只知道喝酒赌钱逛暗窑子,说到底还不是自家不争气?”
“说得好似你能好到哪里去一样样的……”
“怎地,你不服气?我就是佩服白阎罗,人人都敬畏白阎罗,这是事实,你待如何?在他面前,也未曾见你敢放半个屁!”
几个人本只是低声议论,最后演变成了争吵,甚至颇有大打出手的迹象。
这或许就是官军此刻的状态,人人都在找借口,人人都对自己心知肚明,却又没有知耻而后勇的气量。
正当此时,沈陆秋却突然站了起来,李大斗等人也纷纷站了起来,往后方一看,顿时脸色煞白。
但见得黑旗林立,在风雨之中如同降落到了人间的乌云,铁血之气如同恶魔的触须,远远便延伸了过来。
若不赶紧进城,只怕他们会被陈东叶明的贼军杀死于城根之下了!
失魂落魄的赵文华见得这旗帜如云,双眸陡然收缩,仿佛瞬间回了魂一般,他浑身颤抖,惊慌失措,已经没了主意,便只是摇晃着传令兵,咆哮道。
“发令,进城!进城!”
传令兵得令,便背着角旗四处奔走呼喊起来,官军们终于是坐不住,涌到了城门前,竟开始用身体撞击城门。
赵文华又令人推来了战车,将地上的滚木当成攻城椎,开始一下又一下撞击城门!
官军陷入一片混乱当中,人人想着自保,求生的本能激发出来无限的力气,慌乱之中,也不知是城内守军松懈了,还是众人其利断金,竟还真的撞开了门。
然而当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迎接他们的不是戚英的悍卒,而是同样人潮涌动的倭寇俘虏!
这些俘虏在城中四处逃窜,最终集合力量,冲击城门,没曾想反倒成了外头官军的“内应”。
一个想要往外逃,一个向往里头躲,就这么撞到了一处。
双方也是短暂的愕然,时间仿佛停止了一般,然而一瞬间之后,双方都血红了双眼,咆哮着,喊杀四起,如同滚滚洪流一般撞击在门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