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杨广受困遇名将
经过李唐朝廷和京兆府的努力,涌向成都城几十万流民渐渐渐渐被安顿了下来,但粮食短缺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官员能够调配的粮食是尹阿鼠、李神通各自捐助的两万石粮食,有这四万石粮食应急,也使即将全面爆发的流民得到一线生机,愤怒到了极点的民怨渐渐地平息下来,但流民数目巨大,且又更多流民不断闻讯赶来,所以这四万石粮食只能顶几天时间而已。用完这批粮食之后,下一步又该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除此之外,成都城内的粮价依旧居高不下。虽然尹阿鼠、李神通掌控的粮商把粮价大幅下调,而且下跌六七成的消息听起来让人振奋,只是百姓们到了集市去看一看价牌就会知道,粮食价格哪怕是从之前的斗米一千五百隋钱之前降到现在的斗米四百钱,却依然不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的价格。
虽然百姓也可以狠下心来,买一点点回家吃,可是钱花光了、粮吃光了,以后又怎么办?这些谁都说不清楚,或许也跟城外的流民一起,成为无粮可食的难民吧。
这种城外乱民四起、聚众为寇,城内人心焦虑、惶恐不安的时势,使整个成都城陷入一片不安的焦灼之中。
……
西市之南的怀远坊有个云经寺,杨广就和杨义臣站在佛塔上凭高远眺,远山近水尽在眼前,棋盘一般齐整的街市、里坊一览无余。
杨广在芙蓉楼对杨侗说过,他要把杨家一分为二,一是表面上的皇族、二是‘普普通通’的杨家,而他的使命是经营这个‘普普通通’的杨家,杨侗也答应了,可杨广觉得李渊是他的姨表兄弟,也是为数不多的故人,怎么都应该让他‘惊喜惊喜’、‘高兴高兴’一番。于是他又跑来了蜀郡,还不顾杨侗劝说,胆大包天的潜入成都城。
他从太极宫收回目光,又环顾了一番西市的情形,通过望远镜,甚至能够看到西市内的百姓的双眼似乎都是红的,隐隐从中透露出一丝丝疯狂的决然。对身边的杨义臣和护卫他的李芝说道:“城外流民无数,城内人心惶惶,眼前的宁静,不过是暴风雨的前奏罢了。成都城自乱在即,我们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杨广知道李唐王朝不是没人能够看破危害将起,但只要是人,都会怀有侥幸之心;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无论多大代价都付得出,但是在危害自身利益的动乱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多付出、自己少出乃至不用出。人人都这么想,所以在办事的时候,人人都拖拖拉拉、忸忸怩怩,而最终结果就是自己把自己拖到绝境之中。
只是成都城内城外的民怨爆发在即,自己要是继续留在这里,会有生命危险,老杨可不想为李唐王朝陪葬。
“喏。”李芝答应了一声,也没有多问什么,在出发之前,杨侗就说安全之外的事情,一律听从这个名叫杨英的人便可。
下了佛塔,杨广和杨义臣十分利索的穿上了一身麻衣,又弄了些灰尘往在身上、脸上,各自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与流民比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看到李芝还是护卫的打扮,连忙说道:“现在成都城内外的百姓都处在爆发边缘,如果穿好衣服招摇过市,极有可能让饿疯了的流民打劫。你也换身破烂点的衣服,刀子也包起来。”
“呃?”李芝看着模样大变的杨广、杨义臣:“杨公,有必要这样吗?”
“非常有必要。”杨广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装成乞丐呢,可惜我的气质太不凡了,无论怎样都装不出乞丐那种可怜凄惨模样。”
“……”李芝虽然觉得这家伙有些自大、自恋,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对方的气质确实不凡,一旦认真起来,那双深不可测的目光如刀子一般,看起来比圣武帝还吓人。
于是他也给自己也抹了些灰,他是玄甲军一名主将,也觉得伪装技巧,自然知道怎么扮才更像一个流民,当鼓捣了一番三人出现在大街上的时候,恐怕就是杨侗在这里,都很难认出这他们三人来。
只是当他们三人在暗哨保护下,来到城门的时候,却发现城门戒严了,许许多多想出城的百姓,被一群士兵挡住了去路。
“自今日起,全城戒严;非京兆尹允许,任何人都不得出入,违令者斩!”站在城上的李玄素看着乱成一团、吵吵嚷嚷、骂骂咧咧的百姓,让士兵大声宣布朝廷命令。
“杨先生,现在我们怎么办啊?”李芝凑在杨广身旁,低声询问。
“怎么办?当然是见机行事了!”杨广也是无奈了,如今城内,除了必要的暗子和暗线,其他人多是撤了出去,单凭他身边的人,根本不可能跟正规军队对抗。
“我们在城内根本活不下去,难道官府非要让我们饿死在城里不成?”附近一名魁梧壮怒视城上士兵,大声咆哮道:“快点放我们要出去。”
“咻~”
一支利箭破空而至,闪电一般没入那名壮汉的咽喉,这名壮汉身子一僵,殷红的血液自他咽喉喷涌而出,魁梧的身躯轰然倒在地上,殷红的鲜血缓缓向外流淌,顿时引来一片惊呼。
“本将最后说一遍:请大家马上散开,违令者,杀无赦!”李玄素冷冷的扫视着下方的百姓,他不带丝毫感情的声音和地上那具兀自不甘的瞪向天空的尸体,让人毫不怀疑对方的决心。
“这些士兵实在太过分了,官府根本就是不给我们活路走!”杨广身边,有一名十四五岁的青涩少年咬紧牙床,目光凶悍的瞪着城墙上的李玄素,一双拳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
杨广见这少年黑褐色的瞳孔中眼神闪动有如刀锋,那双握紧成拳的虎口充满茧子,背后又背着一把大得夸张的大铁戟,便知对方虽然年少,却已经有了练武多年的历史,而从对方的目光来看,箭术上造诣应该也是不凡,于是对紧紧护卫在身边的杨义臣使了一个眼色。
同样注意到这名少年的杨义臣会意的拉住了他,制止了他冲动之举,低声说道:“小兄弟,这个时候对方正要杀鸡儆猴,你要是冲击动手,只会沦为他们的活靶子,我们先退回去,从长计议。”
少年看了杨义臣一眼,又挣了一挣,却发现这名长者力气大得惊人,逮住自己的手臂如同铁铸的一般,纹丝不动。
“小家伙不错啊!”杨义臣十分惊讶的看了这名少年一眼,虽然他是以带兵出名的名将,但少时也是以武力称雄大隋,此时感受到对方磅礴的力量,发现对方如果真心要挣,自己未必制得住他。
“大家都散了吧,这些士兵已经没有一点人性了!”一名老者叹息一声,调头便走。
其实百姓也慢慢散开,那名壮汉的死,把这些平民百姓吓住了,已经没人敢在这里逗留。
杨广示意了一下,杨义臣和李芝便合力架起这名少年离开城墙范围,来到了他们在城南的一个据点。
“你们究竟想做什么?”少年被强行架到一座民宅之中,十分的不满的瞪着三人。
“嘿!小家伙真是不知好歹……”杨义臣瞪了这名少年一眼,说道:“城上床弩张开,弩箭纷纷上弦,若非我刚才拦住了你,之前那名无辜汉子,就是你的下场。”
“哼!”这名少年冷哼一声,桀骜不驯的说道:“难不成就这么活生生饿死在城内?”
“倒也未必这么悲观。”杨广摇了摇头,笑着说道:“隋唐决战在即,用不了多久,这座坚城就会变成血肉磨坊,想要逃离的百姓大有人在,要是这些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兵微将寡的朝廷根本镇压不住,只能敞开城门,让大家纷纷离开,否则的话,倒霉的还会是朝廷。”
“你是说蛊惑百姓造反?”少年警惕的看向杨广。
“在这紧要关头,‘造反’这类字眼可不能乱用,若不然,倒霉只会是你自己。”杨广坐了下来,微笑问道:“还未请教小兄弟名讳?”
“回长者,晚辈姓薛,名礼,字仁贵,”少年彬彬有礼的抱了抱拳。
“小兄弟谈吐不凡,不像是寻常百姓啊。”杨广对自己的眼光很有自信,这个名叫薛礼的少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不然也不会让杨义臣将他拦住,刚才薛礼要是有什么异动,城上唐军绝对把他射成刺猬。
“晚辈祖籍河东,世代为将,后随世伯前来蜀中躲避战乱,定居于兴乐县,虽然家道中落,但也薄有资产。昨天本是想用些猎物皮毛换置些货物,不料光是吃饭便花光所有钱币,本想回家,万万没想到朝廷竟然封城了……现在身无分文,要是出不去的话,非得饿死在这里不可。”说到这里,忧心忡忡的薛礼好奇看向杨广:“晚辈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气力很大,几个大汉都缺点不住,而长者这两名随从让我动弹不得,看来长者也不是寻常百姓。”
“你只有十二岁?”杨义臣一脸震惊的问。
“虚岁十二。”薛礼毕竟还是个不谙人情世故的半大孩子,被杨义臣这么一打扰,便不再纠结于杨广的来历,而是顺着杨义臣的话说了下去。
“这就更加了不起了。”杨义臣惊叹的对着杨广说道,“这个小家伙的力气大得惊人,我本以为他少说也有十五六岁,谁想到他竟然不满十一岁,简直就是天生的大将啊!若是得到名师指点,以后那还得了?”
“获得兄长这般赞誉的人,不足十人,每个人都已经有不凡的成就,这小兄弟定也不凡。”杨广饶有兴致打量着薛礼,那一双睿智有神的目光让薛礼浑身不自在起来,觉得自己成了个猎人眼中的猎物。
杨广收回目光,问道:“如今要出城是不可能了,小兄弟刚才说身无分文,手中可有余粮?”
“哪有余粮可言?”薛礼气冲冲的说道:“如今虽说是降了粮价,但那价格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跟不降没什么区别,休要说是寻常百姓,便是一般的富足人家,恐怕都快要吃不起饭了。”
“我有一计或许可以出城,不知小兄弟是否敢做?”杨广微笑着对薛礼说。
薛礼警惕的看着杨广:“你先说出来听听。”
“城内的百姓少说也有几十万人,想要逃离这个即将沦为战场的坚城的人,不在少数。只要集中一些志同道合之士,要出城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