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小师叔
悟慈小和尚很听话,走到乞丐面前,一个响头磕在地上。乞丐不再有所隐瞒,掌心向上虚抬,将悟慈的上身扶了起来。
见到如此乖巧的小和尚,谁能不喜欢?
乞丐脸上挂着一丝微笑,询问道:“你师父法号真能,严格来说,他是我的七师兄。”
悟慈惊讶的看着乞丐,不曾想师父一直挂在嘴边的那位,居然就坐在自己眼前。
这世上或许有人不知道法号真能的大和尚,却没人不知道大昭寺的‘七觉士’。
七觉士成名已有数百年之久,威名远播四海,尤其是心术不正之人,只要提起七觉士的名头,都会忍不住的缩缩脖子。
无论修为多么高深的心魔,最害怕的东西,第一是天罚,第二便是七觉士。
大昭寺七觉士并非是固定的七个人,每当其中有人或战死或病故,都会从年轻一辈里面层层筛选,最后选择一位最为出众的僧人,来继承七觉士的名号。
可鲜为人知的是,当代的七觉士,他们的师父竟是同一个人,就是那位行事极为低调的老僧,法号静命。
静命大师此生一共收了八位亲传弟子,即便是大昭寺内的僧人也只知道其中七位,唯有七觉士自己知道,他们还有一个未出世的小师弟。
悟慈听到乞丐居然是自己亲师叔,便又诚心的磕了一个响头,久久不肯抬头。
苟且也像是被惊到了,走近乞丐仔细端详起来,他调侃道:“没看出来啊丫头叔,你居然是个和尚?”
乞丐露着苦瓜脸,冲他摆摆手道:“哎呀!俗的俗的。”
他又对悟慈说道:“行啦!差不多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再这样咱就该装不下去了!”
悟慈这才缓缓抬起头,眼中流下两行热泪。
他用袖子擦了擦泪水,吸了吸鼻子,开口道:“师祖圆寂之前一直是小师叔照顾左右,师父和六位师伯都欠小师叔一个人情,只是我无论怎么追问,师父总是不说小师叔是谁,没想到小师叔一直默默的守护着整个镇子,太辛苦了!”
悟慈看着乞丐这一身破衣烂衫,鼻子又是一酸,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乞丐苦笑道:“傻孩子就爱说傻话,小师叔这些年过的不知道有多快活,天天有吃有喝,朋友又多麻烦事儿还少,若说辛苦怎么比得上你们在外苦修传道?”
悟慈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虽说同是化缘乞食,可在外面只要身穿僧袍,既饿不着又冻不着,还挺受人尊敬,小师叔在这小镇日夜乞讨,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是何等的孤独与寂寞。
苟且见悟慈一直哭唧唧的,便转移话题道:“丫头叔,这座寺庙原本叫什么名字啊?”
乞丐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缓缓走到门口,探出头去看上上方匾额,只剩‘真寺’二字。
他开口道:“这里原本叫护镇寺,咱可是这里第二十三代住持。”
时光倒流,回到二十三年前,年满十岁的小乞丐被静命大师所救,静命大师接连问出三个问题,小乞丐惊讶的不知道说什么。
他以为自己已经死了,飞升到了天界,看到了神仙。
当然,以静命大师当时的模样,说被打进了地狱,小乞丐也是相信的。
而静命大师接下来说的一番话,让年幼的小乞丐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静命年轻之时,佛缘极深,修行之路如康庄大道,一路高歌猛进,十四岁修得金身,十八岁入虚神境,二十二岁便成功炼出身外化身,入分体境,乃是当世最耀眼的佛门天才。
可外界的各种光环加身,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身为分体地仙的静命,逐渐生出傲慢之心,久而久之,修行之路变得坎坷跌宕。
直到三十岁的时候,都没能再跨出一步,这让他心中生恨,不经意间,心魔日益壮大。
三十五岁的时候,终于来到第七重识道境的边缘,这是他第一次与天问道。
岂料最终还是出现了变故,心魔在他问道之时,猛然发作,想要借机占据他的肉身。
好在大昭寺有众多高僧在场,才勉强将他的心魔再次压制住。
静命自此便从天之骄子,变成了同门异类,受尽了各种羞辱贬低。
正所谓不破不立,静命静思七七四十九日之后,毅然决然要斩魔心。
好在静命受上天眷顾,斩魔心的过程十分顺利,被斩的魔心被送到双鱼镇的两仪囚魔阵。
过了六十余年,静命修为一直止步不前,这些年他一直专研佛法,使得自身神魂更加通透。
三百年前,静命百岁之时,再次来到双鱼镇,与自身心魔坐谈佛法。
当时的双鱼镇还没有境界限制,即便是金身境以上的修者,也能随意进出小镇,毕竟有伏魔殿镇守,没人敢来闹事。
一人一魔谈了足足八十一天,心魔终于有所触动,受佛法所感化,褪去魔性,恢复本心。
于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静命被迫合神。
合神异常顺利,或许是厚积薄发,静命直接踏足第七重境界,识道境,为天神。
他这次合神弄的动静太大,引得天翻地覆,河水倒灌,小镇不可避免的受了水灾。
不仅如此,两仪囚魔阵也受到极大的冲击,阵法多处被毁。
好在静命修为大增,将逃逸的心魔尽数降服,重新送入法阵。
紧接着,大昭寺与伏魔殿都来了不少高人,可要修复如此复杂的天地法阵,靠他们依然不行,这叫建时容易修时难。
没有办法,伏魔殿只能向这世间最为神秘的地方求救,瀚海以北的太尊阁。
太尊阁究竟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因为他们从不入世,只是这个世界背后的守望者,除非世间出现天地大劫,太尊阁才会出面干涉。
所以太尊阁的法指,便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