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稳婆
苟且在王长义家吃完午饭,便想着去浮生家看看,顺道蹭一顿晚饭。周蒂要和他一起去,说是上次跟沈娘聊的很投缘,想再去找她聊天。
周蒂的心意,苟且岂能不知,他虽然木讷,但是又不傻。
临走之时,王长义说明天请他们吃饭,百鲜楼是请不起,一般的饭馆倒还行。
二人在沈娘家里待了一下午,苟且教她认识药材,炼丹,画符,可就是对自己的过去只字不提。
只是周蒂终于确定了一件事,苟且这个名字确实是化名,至于本名,苟且说时机到了自然会说。
他们现在聊天已经没有了一丝尴尬,像是认识了多年的知己,情这一字,实属神奇。
沈娘常年替人做媒,一眼便看出了二人之间产生情愫,每当浮生要找苟且聊天的时候,都会被她拉到一旁。
人家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轮到你个小胖子去掺和吗?
吃完晚饭,沈娘从屋子里取来一本古书,书名叫《百草杂谈》,说是死鬼丈夫生前留下的,也不知从哪里得到,里面尽是些稀奇古怪的草药介绍。
她也是从中看到过九死还魂草,当初才夜入墨山。
沈娘说这本书她留着也没用,不如送给苟且,也许日后能用得着。
原本上次就要给的,只是走的时候太过匆忙,一时给忘记了。
苟且没有拒绝,将古书小心收入怀中,便告别沈娘,与周蒂走在夜色中。
这几天天高气爽,虽无明月,可繁星璀璨,二人走在巷子里,能清晰的看清脚下的路。
小镇的人睡的早,起得早,刚入夜,巷子里已经没有了人影。
苟且与周蒂并肩走着,他挠了挠头,四处张望。
确定四周无人,苟且小心的伸出右手,将周蒂的小手握在掌心。
周蒂嘴唇微抿,没有挣扎,谁也没说话,缓慢向前走着。
此时苟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希望这个巷子没有尽头,就与她一直走下去。
即便走的再慢,总归走到了大街上,见到路过的行人,苟且紧忙松开手,继续前行。
还是来到云来客栈门口,周蒂跨过门槛,转过身与他挥手告别。
苟且依依不舍,直到她身影消失,才转身离开。
就在他转身之时,消失的周蒂又探过头来看他,看着他的背影,少女心中那颗如小鹿乱撞的心,终于安稳了些。
苟且回到破寺,老头见到换了一身行头的少年,眼前一亮,这五两银子花的值啊!
人靠衣装马靠鞍,穿上这一身,再去摆摊肯定赚的盆满钵满。
苟且没理会他,独自走到角落坐下,还沉浸在喜悦当中,直到许久之后,才开始进入修行状态。
泥丸宫内,精神识海已遍布淡金色,离金身之境只是一步之遥。
沈娘家内,浮生已经早早入睡。
沈娘借着烛光,替浮生缝补衣服,听见西边屋子传来一阵咳嗽声,沈娘放下手里针线活,倒了杯热水端了进去。
西屋内住的是浮生的外婆,外婆极少露面,不喜生人。
沈娘敲了敲房门,推门走了进去,见到自己娘亲还在桌前坐着。
外婆看上去格外显老,不过五十的年纪,看上去像是六七十岁的老太太。
老太太在昏暗的灯光下,提着笔在一本册子上记着什么东西。
见沈娘过来,外婆沙哑的声音说道:“前几日北镇姜家生了个闺女,生辰八字都已经记下,日后留给你,牵线做媒的时候能用得上。”
沈娘心疼道:“娘!这么晚了,您就早点歇息吧!”
外婆转过头,继续在册子上写着,叹道:“娘睡不着啊!没人愿意学这接生的法子,若是哪天娘不在了,镇子上这些活在鬼门关的女人,到时候谁来拉她们一把?”
沈娘将热水递过去,面带愧色,低声道:“娘,我不是不愿意学,只是我真的不愿再见血腥,而且您也知道,我天资愚钝,怕是学了也学不会。”
外婆摆手道:“好啦!娘又不是在责怪你,浮生他爹死后,你也受了很大的打击,娘心里都明白,要怪就只能怪咱命不好。”
沈娘突然想起一事,便提道:“吴家二叔今日回来,说天水之上有凤凰城驶来的许多大船,怕是要发生战事。”
见外婆没搭话,沈娘试探问道:“如果战事真的牵扯到镇子,为了浮生的安危,咱们…”
外婆停下写字的手,转过头来看了沈娘一眼,那眼神带着一丝凌厉,她冷哼道:“你想都别想!咱的根在这里,做人不能忘本!”
沈娘低着头,解释道:“我也是今日听那周姑娘提起,说镇子最近可能不太安稳,没有别的意思。”
外婆长叹了口气,女儿的心思她怎么不知。
“时候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睡吧!至于稳婆的事,你再考虑考虑。”
沈娘不敢反驳,只能退了出去。
外婆低声念道:“吴老二啊吴老二,为什么就不能带点好消息回来!”
她还记得浮生出生之时,从凤凰城带回来浮生他爹遇害消息的船夫,也是这吴老二。
破衣乞丐领着悟慈小和尚刚从棺材铺出来,二人都显得心事重重。
悟慈先开口问道:“小师叔,你说镇子会不会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