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人生若只如初见(本卷终)(五更)
双鱼镇的大片房屋都已经倒塌,只有南镇最南边还有一些原本空置的房屋,能勉强住人。说来也怪,那些原本无人居住的空巷,本来就残破的很,没想到大劫过后,居然安然无恙。
而且越靠近那座破寺,受损越轻,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守护在内。
如今这里人满为患,是众多无家可归之人的临时住所。
有些年长的人,看到这里的模样,不禁感慨当年,这里发生的那些怪事儿。
说是二十年前,这里每晚都能听见鬼哭狼嚎,那声音吓得婴孩彻夜啼哭不止,就连成年人都被吓的够呛,夜不能寐。
有胆大的几人结伴前去查看,那声音似乎是从破寺中传出来的,想上前查探,却遇到鬼打墙,怎么都过不去。
自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去那座破寺,而那里也成为了一处禁地。
燕拂危樯,斜日外,数峰凝碧。
昔日守护双鱼镇数百年的护镇寺,竟成了人口相传中的鬼寺。
苟且听见这些,不免想到当年场景。
年幼的小乞丐,为了成为武修,被静命大师以浑厚灵力打熬筋骨,锤炼五脏,日夜不得停歇。
小乞丐为了能活下去,也为了心里的那位姑娘,忍受着断骨抽筋之痛,发出不似活人的惨叫。
这一声声的鬼哭狼嚎,成就了小镇背后的护镇人,名叫杨琪的破衣乞丐。
大劫过后,乞丐消失在众人眼中,却鲜有人提及。
似重要,又似不重要,反正丫头这个名字,以后也不会有人再叫了。
想故人、轻箑障游丝,闻遥笛。
小镇内,水陆法会如期而至,主持之人,正是大昭寺的高僧,真禅。
这个身为七觉士之一的胖和尚,除了嘴馋之外,确实有些本事。
尤其是念诵经文之时,背后竟然浮现一尊金身大佛。
那大佛虽是虚像,可在众人眼中,都能感受到四个字,佛法无边。
只是不念经的时候,这胖和尚是有啥吃啥,见啥吃啥。
也不知他那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自己倒是吹嘘说,就算连吃三天三夜,也不碍事,勉强算个半饱。
要不是凤凰城那边的补给运送的快,镇子上的这些存粮怕是都不够他一个人吃的。
难怪当初跟卧龙亭谈的时候,开口就是要十五万两,感情有一半都是用来供这位吃喝的?
悟慈也很无奈,这些师伯一个比一个古怪。
当然,他师父是其中最古怪的一个。
离开师父已经有些日子,悟慈难免心中挂念,便欲辞行去寻找师父。
真禅也不留他,只给他留了三柱清香,若是遇到急事,可以点燃此香,不论多远,他都会尽快赶到。
于是悟慈带着清香,与苟且结伴,踏上寻找师父的路途。
他不知道师父去了何处,只是从六师伯口中得知,师父音信全无,就连虚神界都联系不上他。
不过那花和尚修为高深,想来不会有什么危险,或许是被某些麻烦事情给耽搁了。
悟慈想到此前不久,他师徒二人曾在凤凰城的一间小客栈落脚,便想着先去看看,也许师父给他留下口信。
刚好凤凰城那边,每日都有运送补给的船只来往。
苟且便带着悟慈,乘船离去。
临走之前,苟且去了趟沈娘家与众人告别。
如今外婆已经恢复如初,随着天地法阵的消失,修者体魄的强韧性逐渐体现出来。
老太太双目有神,身板硬朗,只是依旧喜欢待在那间厢房内,不怎么见外人。
沈娘眼含泪花,对苟且嘱咐出门在外,应该注意的各种事情。
苟且连连点头,心中也是不舍。
问到浮生日后的打算,沈娘说并不希望他走上修行之路,就这样在小镇当中,无忧无虑的生活,平平安安的
过完一生,便是极好。
浮生若梦,虽有梦醒之日,可谁的人生不是一场大梦呢?
无憾即可!
何必强求?
王长义倒是没那么多伤感的情绪,拍了拍苟且的肩膀,满脸笑意。
“他日与周姑娘大婚之时,莫要忘了来镇子知会一声,咱们虽没什么本事,可那份心意可不比别人差!”
苟且红着脸点点头。
“谁说王大叔没本事?我和周蒂的命,都是王大叔拼死救下来的,日后但凡遇到麻烦事儿,就让人去金陵城文王府找她,肯定给你们解决到满意为止!”
“呦!这还没过门呢!就开始使唤媳妇了?”
“那可不!咱老爷们说话算话,她要是解决不了,不管大楚离这里有几万里,我也会赶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