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间谍课:暗杀名单》(21) - 间谍课 - 弗·福赛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间谍课 >

第二十七章《间谍课:暗杀名单》(21)

注释

[1]大撒旦:伊斯兰教极端激进分子对美国的称呼。——译注(本书中注释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译注)[2]萨伊德(shahid):《古兰经》中意为见证者,也用于指代殉教士。

[3]黎德寿(1911—1990):越南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1970年2月开始在巴黎与基辛格秘密会谈,后任巴黎和谈越方首席代表春水的顾问。

[4]阿亚图拉霍梅尼(1902—1989):革命家、政治家,1979年领导伊朗革命推翻美国支持下的伊朗王巴列维政权,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开国领袖。

[5]绿色贝雷帽:美国陆军中规模最大的特种部队,真正的名字是美国陆军突击队。

[6]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简称。

[7]黑九月: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策划实施过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

[8]红色旅:意大利极左翼恐怖组织。

[9]萨拉菲斯特:伊斯兰教的一个极端主义教派。

[10]谢赫:阿拉伯语中的一个敬称。

[11]印沙安拉:阿拉伯语,“如果真主意欲”。

[12]卡菲勒:在伊斯兰教用语中意为“不信教者”、异教徒。

[13]毛拉:在伊斯兰国家和地区,毛拉是对知识分子的尊称,相当于汉语的“先生”。

[14]普什图语、达里语:两种语言均为阿富汗语言。

[15]沙伊赫考特山谷: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

[16]马扎里沙里夫:位于阿富汗北部,邻近乌兹别克斯坦边境。是阿富汗北部最大的城市与交通枢纽和商业、文化中心。

[17]格雷福克斯是grayfox的音译,意思就是“灰狐狸”。

[18]南瓦济里斯坦: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与阿富汗接壤的一片山区,地理条件复杂。

[19]公元639年,伊斯兰教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为纪念穆罕默德于622年率穆斯林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决定把该年定为伊斯兰教历纪元,并将伊斯兰教历命名为“希吉来”,在阿拉伯语中有“迁徙”之意。

[20]恰巴提:一种薄面饼,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人的日常主食。

[21]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城市。与伊斯兰堡连为一体,构成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大城市区。

[22]赛义德·库特布(1906—1966):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之父,是近代伊斯兰主要思想奠基人。是伊斯兰世界与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齐名的人物。

[23]扎卡维:本拉登副手,“基地”组织三号人物。

[24]伊玛目: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尤指穆斯林社群领袖或清真寺内带领教徒做礼拜的人。

[25]即ak-47冲锋枪。

[26]普什图瓦里:指普什图人不成文的行事准则。

[27]额手礼:印度或伊斯兰国家的人弯腰并将右手掌放在额前的一种礼节。

[28]希巴女王:又称示巴女王,传说是一位阿拉伯半岛的女王,在与所罗门王见面后,慕其英明及刚毅,与其有过一场甜蜜的恋情,并孕有一子。传说中的希巴女王有两种形象,一是惊艳绝伦,一是丑陋无比。

[29]指地图上用蓝色标识的区域。

[30]邦特兰:位于索马里的东北部。事实上,邦特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当地氏族1998年7月发表自治宣言,在努加尔州地区的加洛威建立了自治政府。

[31]意指美国人向来都很着急。

[32]戈兰旅:以色列国防第一旅。

[33]阿拉伯排:以色列国防军组建的一支假想敌部队。

[34]内盖夫:以色列南部地区,大部分是干旱的高原。

[35]维齐尔:伊斯兰国家历史上对宫廷大臣或宰相的称谓。

[36]苏丹:某些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

[37]幽灵中心:纽约曼哈顿的著名合住房大厦,1984年因成为《捉鬼敢死队》的取景地而被称为幽灵中心,并成为纽约地标性建筑。

[38]弗朗兹法农(1925—1961):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他相信暴力革命是第三世界结束殖民压迫和文化创伤的唯一途径。

[39]斯瓦西里语“你好”的意思。

[40]斯卡格拉克海峡:位于北欧的一个海峡,其北面是挪威,东面是瑞典,南面是丹麦的日德兰半岛。

[41]三个都是美军无人机机型。

[42]拉克代夫群岛:印度的群岛,在阿拉伯海东南部。

[43]链:海事长度单位,一链等于一百八十二点五米。

[44]希伯来语里的“祝你好运”。

[45]奥加登:位于埃塞俄比亚东部索马里州,大多数居民为索马里族群和穆斯林。

[46]阿勒颇:叙利亚西北部城市。

[47]桑迪·胡克枪击案: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

[48]伊斯兰集团:埃及逊尼派伊斯兰教运动,使命是推翻埃及政权,代之以伊斯兰政权。

[49]哈瓦利吉派:伊斯兰教早期教派之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