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宁绍府之行 - 海上晋国沉浮录 - 英雄立马起沙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0章宁绍府之行

安宁五年九月二十日,马宪永正式下令,将在年底返回怀远照顾母亲。同时下令以马海晋代行晋公职权,刘愔、杜宽等辅佐。如遇重大事务报请怀远府。同时宣告明年是母亲百岁寿辰,让马海晋准备,待五月前返回庆祝。

十月初,以马海晋为主导,韦昊英等人参与协助的基础上,以中书令刘愔领衔,马海晋、韦昊英等上书马宪永,重点是海山洲中心的北移和经营宁绍府。题为营建宁绍府,保障全东南

大意是:

今我东道地域以海山洲为中心,北抵浙东,西邻福兴府,东南两面皆为大海。而新得之宁绍府距离海山洲之兴北府约一千五百里,而离宁安府则约两千里。相距甚远,联络不畅。目下,李万杰荣膺江海左丞兼领浙东,与我友善,尚可无虑。然异日如有变动或者狄羯封锁海域围困突袭,宁绍府及昌宁县则实难久守。因此东道中心应该逐渐北移,以兴北府为宜。

兴北府南有怀远,境内水陆纵横,经光化可抵宁安府,经东林可抵通远。宜继续扩大兴北府,改名为宁庆府。同时为保宁绍府之安定,以及昌宁之安全。宁绍府以静谧为宜,而飞扬岛、宁光岛及收复之岱阳岛、双卡岛及附近原有之子母、落叶岛等大小岛屿统归昌宁县。宁绍府之财赋可集中于飞扬岛、宁光岛,以确保昌宁之安全。同时,可将飞扬岛、宁光岛等地驻军统编为安北军,设都统制。以知县方明轩兼都统制,林威为副都统制。

宁绍府境域东北两面皆海,西有明戍山可抵会安府,南有天湾山可通临海府,会安府、宁绍府及南部之临海府,西南之东阳州皆乃昔日繁华富庶之地,今虽狄羯凌虐,损失惨重,仍然远较他处殷实,仅此四地人口无虑四百多万,而我海山洲境内如今人口只有三百万,且乾国限制人员来往,生长有限。宁绍府境内原有大湖两处,灌溉沃野良田,然今日皆已所存无几。境内盐场甚多,且毗邻会安府及始宁园,可耕山田,保护湖泊水道,渐成沃野。而宁绍府之财赋除缴纳贡赋外,许以自留。然大部宜储存于昌宁县。同时确保海道安全,确保我海山洲所需之物资可从宁绍府而来。

于我而言,宁绍府及昌宁县为我最北之门户,亦是我深入狄境内之唯一前沿,故应竭力死守。然而宁绍府毕竟距离我之核心尚远。而南部之连山、连海县距离宁西较近,联络通畅。因此可将昌宁之储存适量转移到江口岛、岚山岛等地。而宁绍府境内之要地于我而言,则在东南之象亭县。象亭为昌宁与连山县之中,因此如若宁绍府有危机,则可渐次撤往昌宁、象亭,然后逐步南下连山、连海。因此在象亭必须以我之人员为主,对狄羯境内之官员,则恩威笼络,使其名为狄官,实为我官。而对宁绍府尤为象亭百姓,则大施恩赏,使其为我所用。宁绍府境内目下尚有民众六十余万,如若六十万人有近半为我所用,则宁绍府必为我有之,进而可以逐渐渗透整个浙东,再以海山洲之势力向西道前行,则江海万里之地,数百万之民众则皆可为我所有。

宁绍府西面为我始宁园之区域。始宁园地域如今尚有五十余顷,每年为我贡献财富不在少数。而我今有宁绍府,则始宁园之后方可有保障。宁绍府肥沃之地仍宜密建庄园,名为民产,缴纳赋税,恭顺守法,实则招募亡命,渗透四方,敛名器财富贿赂狄官,用彼之财办我之所事。则宁绍府必将成为我在内陆之前哨核心。

宁绍府以李景文为知府,李景文忠心才具自可无疑,且李家与国有姻亲,则李家必将感恩于我。然而仍需戒备,可遣吕亮卿一族之人或他人继续经营昌宁,确保后路。同时以我之亲属心腹密布始宁园、象亭、昌宁等地。目下还宜赴昌宁、宁绍寻找良才,结以恩信,则可使宁绍府避免成为一家之地。

狄羯自夺大卫为正统以来,已经近七十年。然而境内各种匪患不减,实则因为狄羯凌虐非其之族群,不可一体宽仁对待。臣等观察近年来狄羯之情形,三十年内必将小乱不止,且会有惊天大乱,而东南必将为首义之地。我海山洲孤悬海中,自可保无虞,然而东南为我财富命脉资源之所系,我之民众大部为东南民众之后裔,故对东南局势不可等闲视之。

就我对东南方略而言之,孤守海山洲为下策,占有全部江海行省为上策,然上策,以我之实力绝无可能。而中策即争取影响控制东南财富富庶地区。无论彼之地方为狄为卫或为他,只要于我有用,皆可结纳。然目下仍以狄羯为主,且狄羯北方为其中枢核心所在,我即便结纳东南英豪,仍应对狄羯恪守前约,除非狄羯南方整体崩塌。

狄羯整体崩塌,于心里而言则可为幸事,可慰昔日血战狄羯之先王及元老重臣之心。然而就我之安危而言,如若狄羯整体崩塌,则东南必将纷乱,群雄无主,不利于我之稳定。四处匪患海盗纷涌而起,必将影响我之财赋和人口生聚。故对狄羯和东南,不可使其乱,亦不可使其安。安则狄羯可集中东南财富兵力蚕食甚至鲸吞于我,乱则匪患海盗袭扰于我,皆不利于我之生存。只有狄羯之东南不安却不大乱,则可使我有利,使我安全得以发展。对狄羯东南之大乱宜协助平定,然对于小乱,则可视情而定。平大乱则我可加官进爵,家业不坠,对小乱视情而定,则可使我进退有余。

除此之外,刘愔在十月底根据自己多年从政心得体会和读书的经验,还单独上奏了一份条陈,不是针对具体问题,是一份统筹晋国现在乃至将来全局的奏疏。大意是:

海山洲晋国之地四面环海,易守难攻,沃野千里,此天赐之资也。

海山洲东面茫茫大海数千里,无有强邦大国,故东面可保无虞。北面为东海之地,北通江淮和乐东国之地,然无论乾国或者乐东国,均无借东海而南下我北疆之意和力,故我北部之患在内之土人而非外患。

南面之敌仅七日之程可通南洋,南洋邦国多而散,开化有限,宜经略为我之后方,取其矿产为我所用,确保我国之后方安全,如有时机即使郡县之亦未尝不可。

西面经宁西可入内陆,为我故土,乃重点之区。宁西之安危事关国家之安危,故宁西为必争之地,需死守,宁西无虞则国家无外忧。

前朝体制甚为完备,虽有诸弊端,然前朝之地域、人口均非一岛而可比之,故前朝之体制用之于内陆广袤之地,诚恐缓慢笨重,然用之于我晋国如今之地,则妙处甚多。前朝宗室所虚名,我袭用之,日后宗室繁衍用此法,则可使国家无宗室之患,确保王位用在晋公嫡系之后。前朝将兵三分及募兵之法,我朝宜取其精华略作变更,则可使兵权永在王室之中,可无兵灾之患。前朝农商并重、注重文士、气节,晋国因之再随即而做修改,则不患国家人口之稀薄、财赋之寡少。

简言之,我国家欲长治久安,宜向西称臣称藩而求永安稳定之局,则无外患可虑;向南积极开拓进取则可狡兔三窟且永保后路无忧;对内文武并重、农商同兴、轻徭薄赋,则可以激增生灵赋税,招揽中土英杰,则何患人才之忧。此乃万世之业,请晋公深察之。

这只是具体到纲领性内容,具体层面刘愔也做了规划。

如在民生方面:反对宵禁,实行开放式经营的生活、生产方式,鼓励革新、农工商三者并重。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都一律纳入户籍制度,而不是如同前朝那样只将男丁编入户籍。另外不再设立贱籍,也反对根据职业设立户籍和等级制度,如乾国的军户、牧户等。而是根据其居住地分为城郭户和乡居户,当然根据其财力和缴纳赋税额度另外划分等级。另外还包括允许人口在晋国境内自由流动,自由经营除专卖之外的任何行业,只要按时缴纳赋税即可。不过对于传统的奴仆、娼妓、戏子等贱籍也有考虑,将他们放入户籍制度的特殊门类中,但不再称呼为贱籍。提倡大卫简朴、淡雅之风俗,反对奢靡腐化,公族应率先垂范。

在政治、赋税层面,重视君权和相权的相对平衡,君上发布诏令必须经过中书省,必须有参知政事以上官吏的副署。避免相权独大威胁君权,也避免君权毫无控制,万一有荒诞之君胡作非为。鼓励科举之人应重实际不应只注重理论成为书呆子。各级爵位无战功均不得轻易授予,即便授予也不应世袭。对于勋贵、官僚、宗室等上层,也应按时缴纳两税,两税无论是何人必须缴纳,除君主之外没有人有免税的特权,但这些人可以用钱来代替徭役。另外,勋贵、官吏、士绅和宗室不得广置产业,与民争利;禁止地方官员在地方置办田产;禁止承买和租佃官田;禁止放高利贷获取利息;五是禁止经营朝廷的专卖活动。朝廷必须将最赚钱的盐、铁、茶、酒、矿等行业实施专卖,确保朝廷有足够的财力来募兵,也能确保朝廷有对富商大户的绝对财力。

在军务层面,将传统的枢密院-三衙-将帅体制略作变更。适当削弱枢密院的权力,增加兵部的权力。不得歧视武将,改变前朝武将不得为宰辅枢密的规定,战功卓著的将领可以出将入相。枢密院仍有调兵权,为最高军务衙门。三衙及各地军队统帅有日常管理、训练军队之权,兵部掌握兵籍、舆图,并监督军队训练和兵器生产,筹办武举考试,与枢密院一起有举荐、弹劾将领之权。如遇作战,要允许将帅有自主权,而不应将从中御,君主只管大方向,而不应干涉具体军务。

简单来说,刘愔的核心之策就是尽量地开放与包容,以开放应对中土的保守,用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来引中土人口、财富来海山洲,这样才能确保海山洲的长久安全与稳固。

刘愔、马海晋、韦昊英的营建宁绍府,保障全东南计划得到了马宪永的极为赞同。此奏疏名为营建宁绍府,然要点则在于以宁绍府为根基,在浙东开花,进而争取结果。实际上是以宁绍府为北路据点,以连海、宁西为南部据点,海山洲为大本营,进而争取影响整个江海行省。是一个打着温和的幌子为名义的积极进取的计划。同时考虑到了狄羯东南的局势,并做出了对策。

十月底,马宪永让刘愔、马海晋给张浩博下令,让他继续扩充营建兴北府,而名称暂不变动。同时,马宪永也有了一个计划,趁自己还能行走的动,想亲赴宁绍府和昌宁县去查看,寻找人才。不过这个计划他没有和任何人说,因为他目下的当务之急是准备母亲明年的百岁寿辰。准备在母亲百岁寿辰之后,择机前往宁绍府。

十一月十七日,刘愔将那份单独奏呈直接上奏给马宪永,还有较为详细的具体实施办法等,并做了具体的陈述。

马宪永边看边听,很是认真,表面看很平静,但内心却十分激动和高兴。

在刘愔走后,马宪永拿着刘愔的这份奏疏交给张铭静看,张铭静看后也说:“刘愔的办法确实不错,符合海山洲的国情,如后世能始终遵循,则我晋国的国祚必将超过前朝,甚至会更长。不过你不觉得若如此,是不是君权会有所削弱啊。”

马宪永:“是啊,不过一切都看执行,君王要有最后决定权,而不应事必躬亲。要大权独揽、乾纲独断,但不应事事干预。虽然刘愔说的多少还有些理想化,但刘愔确有宰辅之才,而且这匹千里马是你发现的。”

张铭静:“是上天赐予你的。”

马宪永大笑,仍然难掩内心的喜悦。虽然他知道刘愔曾经,哪怕是如今都对张铭静有着倾慕之意,但刘愔的人品却可以让他放心,而且马宪永也有绝对的驾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刘愔不仅不会有非分之想,反而会更加死心塌地地为自己、为晋国效劳。

十二月十日,马宪永、张铭静、马海宁等启程前往怀远府。马海晋、刘愔等人恭送。临行前,马宪永特别交代刘愔、于宁清等主要文官要在公务之余抽空多教导马康飞、马康远等第三代人读书。二十三日,马宪永、张铭静一行等抵达了怀远府。

抵达怀远府后,马宪永、张铭静就去怀远宫觐见母亲。刘婷娜这段时间也听说了宁安府的一些事,对马海晋的表现很是感到高兴。而看到张铭静也和从前一样,是十分的感到高兴。刘婷娜同时询问了王弘博、田欣澜的身体情况。

这已经是仅存的两个元老了。故而刘婷娜十分关注他们的情况。马宪永告知二人身体尚可,还有想来怀远探望的打算,刘婷娜很是高兴。

安宁六年正月,马宪永在怀远府陪同母亲在此过年。

四月中旬,马海晋夫妻、马海阳夫妻及已经卸任的王弘博、田欣澜和李绍铭等从宁安府长途跋涉来到了怀远府为五月十三日刘婷娜的百岁生辰庆祝。李绍邦也被邀请而来。

五月十三日,刘婷娜的百岁寿辰,海山洲所有官员或者亲自前往,或者派人携带厚礼前往怀远府为刘婷娜祝寿。远在宁绍府的李景文无法前往,派儿子李凯勤携带的各种奇珍异宝前来祝寿。李凯勤代表父亲及宁绍府和昌宁县献出的珍奇最多,有千辛万苦转运来的已经调教好的适合南方的名马二十匹,这实际上是献给马宪永父子的。另外有纯金纯银打造的酒杯各一对,上写福寿二字。还有定窑瓷碗及各种瓷器、龙凤玉玦、西域和田玉、精美刺绣、锦缎布匹、各地特产茶叶蔬果、代北毛毯、代北风味小吃,以及金银首饰香料和名贵药材等。李景文为此花费了约数十万贯。李绍邦则直接报效了粮食五万石、钱二十万贯、蔬果茶叶各两千斤、猪羊各百头。其他各地官员也都有不等的报效。

刘婷娜的寿辰,马海晋、马海阳夫妻都要前来。刘愔则留守宁安府,刘愔清廉,没有什么财富,不过刘愔文采好,字也好。就亲自撰写了名人名家的祝寿诗让马海晋代去。

王弘博这一年也已经八十九岁,田欣澜也八十岁了。二人不顾老迈之躯,也都亲自前往。刘婷娜对这两人的到来是十分高兴的,这是仅存的两位元老了。尤其是王弘博,这是目下在世最长的元老了。刘婷娜让二人坐在自己的两旁,一起接受众人的祝贺,二人也都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婷娜的寿辰宴花费不少,由马海晋、赵惠雄等筹办,各种花销约七十多万贯,但是马宪永、马海晋都是在所不惜,因为这将是刘婷娜最后一个整寿了。为了不至于过度让地方破费,马宪永特准从宁安库里调用了三十万贯和金银上万两,加上李绍邦报效的二十万,实际由马海晋、赵惠雄筹措的并不算多。但是无论是马宪永,还是刘愔、马海晋都知道地方必将摊派不少。因此在安宁四年底就下令怀远府免除两年田赋,通远州和远南县也是两年,其余各地一年。

刘婷娜寿辰后,马宪永向母亲告知了自己想去宁绍府的打算。马宪永这一年也六十九岁了,刘婷娜是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远行,但是见到马宪永决心已下,也不再强求了。

五月二十日,马宪永让马海晋、马海阳返回宁安府,办理留守事宜。他则和张铭静准备出发,马宪英也想和弟弟去,但是放不下母亲。最后决定张铭海、裴孝凝陪同,段进光、曹友庭、曹友忠、于宁清、刘进瀚等及亲随总计二十人陪同。张铭海外出,则以崔宁政代怀远宫留守。马海晋让于宁清、刘进瀚千万要保护好马宪永夫妻,二人自然不敢怠慢。

六月一日,马宪永、张铭静拜别母亲。百岁高龄的刘婷娜看着年近七旬的儿子要远行,内心不忍,但仍然坚强。

辞别母亲后,马宪永一行启程,七日抵达了兴北府。张浩博治理兴北府已经五年了,在裴孝安、李绍晏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对兴北府城的建设。兴北府城是原有兴北县和东兴县交界地而建。经过多年的建设,兴北府城的规模也颇为宏伟,大小城门十二座。虽然还不及怀远府和宁安府,但是也基本可以容纳日常所需。马宪永告知张浩博,让他继续扩充府城。要在府城内继续择地在三年内建一座城池。马宪永虽然没有明说中心北移,但是张浩博也知道兴北府将会继续升级扩大。

六月十二日,马宪永一行离开兴北府,乘船从兴北府出发北上。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到七月十三日抵达了飞扬岛。这是马宪永也是所行人中第一次来到飞扬岛。马宪永去过许多地方,包括乾国的大京城,但飞扬岛,这个地方他还是第一次来。而张铭静则不是第一次来飞扬岛,徐娜、马心文去世时候,她曾和马宪英一起去过。但和马宪永来,则还是第一次。

飞扬岛的气候与海山洲及其他地方不同,冬暖夏凉,温和湿润。适宜各种生物群落繁衍、生长,给渔、农业生产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刚踏入飞扬岛的土地,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众人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马宪永则说:“张利海当年果然有眼光,为父亲找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