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叛乱及善后
兴宁二十四年,这是海山洲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斗争日益明显的一年。
兴宁二十四年正月过后,按照惯例,曹允恭在年后就会准备返回通卡。但是从上年开始,曹允恭的身体就有些不好,时好时坏。年后,身体依然没有好转并有恶化的趋势。对于曹允恭的病情,马文慧夫妻包括张璇强、崔子建都十分关心,多次前往探望。而在曹允恭重病期间,常丽玲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外,一直陪在曹允恭身边。二人多年来虽未结婚,但二人的感情和关系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儿了。
曹允恭二月开始就多次也想启程,但都无力返回,只能建议派人先代替他驻守通卡。在这种情况下,马文慧知道曹允恭恐怕短时间内无法返回通卡,向曹允恭征求意见,询问谁可代替他驻守通卡。曹允恭向他推荐李辉宣。李辉宣也算是晋军的元老人物了,来到海山洲后长期作为曹允恭的副手镇守和征战东部,二人的情谊日浓,且此人也确实比较稳重,作战也勇敢,威望足够。因此,马文慧在二月中旬下令由李辉宣署理怀卡、通南两镇招抚屯垦使,镇守东部地区。
在兴宁十五年到二十二年的七年多里,马文慧每年都要去思岭、通南、怀卡、怀远和怀康一带视察,其实就是为了镇抚。这几年里,马文慧其实最担心的就是孟沛菡,虽然当时为了制约孟沛菡,做了各种应急准备,包括曹允恭镇守东部,配以临机决断之权,新军归其节制。并在怀远设县驻军,在东安驻军等,其实都是为了防备孟沛菡。孟沛菡几年里也确实表现的比较安静,但是私下里据各种密保,孟沛菡在原通卡阿化城附近的土人中依然有很高的威望,并且还向新移民的居民大施恩泽,为众人所称颂。这要是放在别的人那儿,是根本不需要担心的,但孟沛菡则不同,她越是这样得民心,则越容易让马文慧生疑。
而张利海这几年里,也表现的很平静。多年的血腥生涯让马文慧觉得这都平静的太可怕了。如果是张利海或者孟沛菡单独的任何一个人,根本不是马文慧的对手,但是二人的结合,则会有完全不一般的能量。马文慧现在越来越后悔当年答应让二人结婚和放孟沛菡回到东部,越来越感觉张利海、孟沛菡有过密谋,但目前并没有明显证据。不过马文慧也觉得他们恐怕迟早要里应外合来生一场事儿,为此,他觉得必须提前准备来一场清洗,甚至做好内战的准备。
兴宁二十三年三月这一个月里,马文慧召集张璇强、崔子建、杜航、王弘博等召开了多次军务会议。并密令曹翰卿、顾琮峰、王鸿刚、李辉宣,让其在驻守区域内严密戒备,同时秘密调动驻守思岭县的驻军向通南、怀卡移动,这一切都在保密中进行。三月底,马文慧让张璇强以中书省的名义下达调令,让田欣勇由礼部次官转任公布次官,成为了张利海的副手。明知道这有可能会刺激张利海,但马文慧执意如此,目的就是试探。对于这个试探,张利海反应的很平静,迎接了田欣澜,并说了一些场面的话。
从三月底,田欣勇出任工部次官开始,对工部确实进行了一些整顿,也颇有成效。但是工部在张利海二十多年经营下,哪儿有那么好轻易的收拾啊。对此,张利海则大打太极,一面安慰田欣勇不要着急,一面让自己的部属要勤政爱民,但这都是空话,实际上是鼓励部下对抗田欣勇。同时,在五月初,张利海向马文慧、张璇强请假一个月,要求去怀卡看望孟沛菡,理由是孟沛菡生病了。据报,孟沛菡当时确实生病了,马文慧、张璇强内心不想让其去,但觉得不让去不通人情,加上三十多年的交情,面子上也实在下不来,就同意了,不过希望其速去速回,表示如果孟沛菡身体允许,就将她带回宁安府休养。他们想的是如果孟沛菡能回来,则正好在宁安府将其软禁并最终解决。
五月十日,张利海离开宁安府前往怀卡,离开后田欣勇代行工部官职权。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田欣勇的任何一项命令,都遭到了底下官吏的阻挠,而且拒绝的是头头是道,即便张璇强出面也很难解决。为此,田欣勇甚至是张璇强都发文要强张利海速速返回处理公务,然而张利海却以妻子重兵难行为由要求续假一月,被马文慧、张璇强拒绝,要求最多再给半个月,在最晚六月二十日前必须返回宁安府。
六月二十日,应该是张利海返回宁安府的最后期限,但是并不见其人踪影。张璇强急报马文慧,马文慧预感到会出事,连夜召集崔子建、杜航、王弘博、杨筱婷、常丽玲、李宇新等议事,明确表示到东部可能要出事了,并且直言到孟沛菡要在东部作乱,张利海极有可能会跟随,甚至是主谋。对于马文慧的这一判断,其余人都感觉到有些吃惊,但并没有太大意外。同时紧急密令曹翰卿、顾琮峰、王鸿刚、李辉宣、高延恭和段宏畅率军从兴北州、光化州、怀远县、通南镇、安新镇五路向怀卡镇一带前进,要求七月十日前必须全部进驻怀卡,违令者军法从事。同时还下令驻守宁安府、思岭县的史敬源、李良愬率军一万向通南集结,作为后备力量;密令驻守宁安府的费俊潇率死士营三千人向怀远镇火速前进增援。各路军队抵达后将其包围,统一由李辉宣调度。临行前严令,对张利海、孟沛菡不许伤害,一定要活捉押送宁安府。
六月二十五日,马文慧、张璇强接到报告,果不其然,张利海、孟沛菡以张璇强、田欣勇不通人情,拒绝夫妻团聚,多年来凌虐土人为由正式起兵反叛,并煽动土人叛乱,一时间怀卡及附近地带被裹挟者高达十余万人。其实就是打的清君侧的名号。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马文慧、张璇强已经是有所准备了,但内心是何其伤心啊。一个跟随自己三十多年的故交叛乱,这让他怎么向家人和百万民众交待啊。此时又传来曹允恭病情继续恶化的消息,让马文慧的内心更是倍受煎熬,但他依然不得不继续打起精神来应对叛乱。部署方面他已经实行了并开始行动了,同时下令免去张利海工部官及威远军节度使职务。
张利海是晋军的创业元老之一,能力出众,他如今叛乱,让马文慧等人十分伤心。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否迅速解决战斗呢,许多人都没底。
就在众人没底的时候,刘婷娜、王弘博等少数人认为不必多虑。
在六月二十六日夜的战前会议上,刘婷娜说:“张利海虽然足智多谋,但这里不是内陆,这里是孤岛,而且东部地区贫瘠,他根本不可能成功。且其人虽然多谋,但他已经多年没有作战,不足为虑。”
王弘博则说:“东部山势险峻,土人叛军器械、战斗力均不如我军。我军只要扼守要点,出其不意,不难破之。”
六月二十八日,张利海、孟沛菡组织的叛军由二人亲率向怀卡城发起猛攻。怀卡城是以当年阿化城为核心所建造的。历经多年建设,该城城池坚固,防御设施齐全,储备充足,并在此驻有两千守军。守军将领是杜航之同族堂侄杜坚,时年三十五岁。杜坚颇有儒将之风,爱护士卒,善抚百姓,素有政绩。怀卡城是扼守东部原道水莲部南下和西进的必经之路,只要扼守此城,就能将叛军阻挡在东部。
从二十八日开始,叛军接连攻击怀卡城,但因为城防坚固以及周围百姓也不愿为叛军效劳,还有叛军缺乏攻城器械,连续攻击七八天而不能破。
七月六日,曹翰卿、高延恭率军赶到怀卡城外,向叛军核心地带深入。
次日,顾琮峰之军抵达怀远镇以东,扼守此地,避免叛军绕道攻击怀远以东的庄园地区。王鸿刚之军则抵达怀卡城外,驻守城外与城池成犄角之势。守城之军与王鸿刚之军相互依托,接连挫败叛军。
八日,李辉宣率军万人突然抵达叛军核心的道水莲部东部区域老巢道莲洞穴附近,而没有直抵怀卡城。李辉宣率军的突袭行动,让在怀卡城攻坚的张利海叛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撤军。李辉宣深知道莲洞穴地势险峻,无法骤然进攻。索性派兵扼守此地所有出入口切断水源,并采用了极端的放火烧山逼其出洞的办法。
七天内,洞穴附近约有万余人因无法忍受饥渴,出洞投降。李辉宣将这些人全部派兵押送宁安府,交由马文慧等处置。而张利海、孟沛菡此时正在撤军的途中,突然得知大本营道莲洞穴被围的消息,陷入了彻底的进退两难的绝境。
七月十五日,在怀卡镇与通南镇的交界处附近,张利海、孟沛菡残余叛军两千余人被王鸿刚、曹翰卿、高延恭、李辉宣四路人马共两万人所包围。
四路人马在七月十五日将叛军包围后,逐步收紧包围圈,到十九日时候,叛军逃散的已经有三分之二,只剩下不足百余人。李辉宣决定喊话劝降,至于谁去喊话劝降,这些人中与张利海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李辉宣了。
李辉宣是当年在飞扬岛激战时的功臣,资历仅次于马文慧、张璇强、崔子建、张利海这些人了。而当时王鸿刚、曹翰卿、高延恭还都是孩童,都不够劝降的资格。
李辉宣亲自去叛军营前,向张利海喊话:“张大人,晋公有令,对大人及嫂夫人不许伤害,只要大人和嫂夫人跟我们回去,则一切都尚有转圜的余地。我们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到明日如果不跟我们回去,则您周围的这些人我将难保万全。”
张利海听到李辉宣的喊话后,一直沉默不语。他和妻子孟沛菡商量,是鱼死网破还是投降,一直无法决断。他们最希望的结果是能逃出去,然后逃离海山洲,但是这根本不可能。多年来的养尊处优生活,加上张利海二人也已经上了年纪,身上也没有携带多少财富,就算逃出去也难以生存。而包围圈外的李辉宣也做好了准备。他派精干人员扼守包围圈内外的所有出入口,万一张利海二人鱼死网破,就准备射伤他,然后再活捉。同时给张利海残部以许诺,谁能活捉张利海,必有重赏。
七月二十日午后,距离李辉宣规定的投降日期已到,但仍不见张利海夫妻出降,李辉宣下令准备进攻。正当李辉宣部准备进攻时候,张利海夫妻出来了,表示愿意投降。李辉宣命令军队停止进攻,但随行人员仍然保持戒备状态,谨防他们做出狗急跳墙之举。李辉宣及随从走到张利海身边不远处,让张利海、孟沛菡交出手中佩剑,张利海夫妻交出佩剑。然后李辉宣命令随从将其押解,随从走进时候,李辉宣见张利海似有反抗之举,就面露凶光对张利海说道:“张大人,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做出不愿意做的事。”张利海看到李辉宣所部一个个怒目圆睁,不远处似还有弓弩手待命,只能无奈地跟着他们走了。
张利海夫妻被俘虏后,李辉宣下令高延恭、王鸿刚部暂驻怀卡附近地区。
曹翰卿率主力返回。李辉宣则留下一半兵力同时驻扎怀卡、通南地区待命,自己亲率随从千余人押送张利海夫妻二人返回宁安府,同时急报宁安府马文慧、张璇强称二人已被活捉。
从张利海六月底开始叛乱到七月底结束,战事持续了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战场只在怀卡镇附近和怀卡、通南两地部分地区。叛军虽然开始号称十万,但实际上可战之军不过万人,大多死在怀卡攻坚战中。进剿各军总计动员三万,实际损失不足三千。一方面是因为叛军战斗力薄弱,另外就是多年来东部土人和流民生活的已经较为融洽,习惯了安宁的生活,不愿意在无事生非起波澜。而且马文慧对东部的怀柔安抚是有成效的,张利海、孟沛菡的能力和影响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七月二十五日,快报传到宁安府,马文慧、张璇强、崔子建得知后都面无表情。八月一日,李辉宣押送张利海夫妻二人返回了宁安府。张利海夫妻押到后,马文慧、张璇强令李辉宣休息几日后就返回通南驻守。至于对张利海的处置,马文慧和张璇强自有考虑。他们没有将其关到大牢,而是软禁在其家中,派兵严密把守,无令任何人不得进出。不过李辉宣也报告了另外一个消息,就是作战中,曹允恭的两个侄子不知所踪了。马文慧让李辉宣四处寻找,不惜代价的寻找。
八月二日,马文慧召集张璇强、崔子建、杜航、刘婷娜、杨筱婷、常丽玲商议对张利海夫妻二人的处理问题。一群人都不知从何说起,沉默了好一阵子。
张璇强不得不先打破沉默,说:“大家怎么看啊,子建你怎么看呢。”
崔子建被点名了,不得不先说了。
崔子建:“叛乱是不可饶恕的,但他毕竟与我们有三十多年的交情了,要杀真是于心不忍的。孟沛菡是罪魁祸首,是鼓动张利海的,依我之见,对张利海可以从轻发落,孟沛菡似可严惩。”
众人对崔子建的态度了解了,就是要让孟沛菡一人承担所有罪名,于是悄悄窃窃私语之后都基本附和。刘婷娜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对军务他很少参与,但人事问题一直是她所管的,对于崔子建的建议,她基本也是赞同的。在刘婷娜看来,张利海是不可饶恕,但毕竟有三十多年交情,加上他一直没有掌握过兵权,问题不大,将其监禁就可。而孟沛菡,就内心而言,刘婷娜很喜欢这个女子,漂亮有才气,很能干,但为人过于心狠,而且变化太快,这让她恨不放心。而马文慧对她也有不舍之意,刘婷娜因此也觉得关键在于孟沛菡。
刘婷娜说道:“我基本同意子建的看法,张利海可以从轻发落不杀,终身监禁。孟沛菡也可以不杀,但二人不能在宁安府甚至是海山洲居住。全部安置到兰翁岛。”
众人一听是兰翁岛,又都哑口无言了。
兰翁岛听起来是个很雅致的名字,但实际上此岛面积不大,四面环海,距离通卡镇东南约一百里,该地虽然也有些人,但很少,虽然一些季节也有美景,但火山、海风时常肆虐该岛,总体而言是个绝地,生存实际上还不如水沙岛。自当年征剿东部被马虎、李宝的水师占领后,每年只派百十人轮流防守而已,根本没有也无法进行开发,实际上就是个被闲置的荒岛。如今将张利海夫妻二人发配至此,无疑是让他们自生自灭。
马文慧对刘婷娜要将张利海夫妻发配到兰翁岛,是很复杂的心情。一方面众人都如他所愿,保住了他们的命,但是安置到兰翁岛,无疑是流放,让他们自生自灭。而且到了那种地方,见面就很难了,他又有些于心不忍,时不知如何是好,一时沉默了。
见马文慧还不说话,刘婷娜干脆直接决定,替马文慧说道:“大家看来没有不同意见,那就这样吧。璇强,你安排吧。”
张璇强支吾了一声,看着马文慧,希望他说一句话。
马文慧此时也无奈了,说:“那就按夫人的办吧。”然后起身离开了,众人在还没有起身时候,马文慧又折回来看着刘婷娜,似乎要说什么,又没有说。然后说出一句话:“让他们在这里再住一个月,下个月启程吧。”
然后出门了。对于这个简单的要求,刘婷娜答应了。
马文慧夫妻对张利海夫妻的态度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都对这两个人很防范,警惕心很强。张利海博学多闻,又是南人对沿海地区比较熟悉,这是他们看重他的地方,也是担心的地方。马文慧等晋军元老集团多是北人,不少还是胡族之后,对南方和沿海是陌生的,需要这样的一个人,但也怕这样的人夺权。而不同的是马文慧对其是防范疑惑的同时,优礼有加,只是不让其掌兵权。刘婷娜在入主海山洲以前也是这个态度,但自从在海山洲站稳脚跟后,刘婷娜对张利海的态度就起了一些变化,但还在可承受范围内。而张利海与孟沛菡结婚后,刘婷娜则异常担心,她担心南人和土人结合,会侵蚀北人的权力。而此次叛乱后,她实际上力主希望杀掉二人中的一个,但马文慧和众人力保,只能是选择让其自生自灭了。对于刘婷娜的这些,马文慧都知道也理解,因为妻子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好。他知道妻子并不是对所有的南人都如此,只是对张利海这样位高权重有影响力的人才如此。
从八月二日到九月二日的一个月里,马文慧、张璇强下令允许一些人经过批准后探望他们。也确实有一些人去探望了张利海夫妻,也向其透露了他们要被安置到兰翁岛的消息,二人没有什么太异常和惊讶的举动。
九月一日,马文慧前往亲去探望,三个人在房中,几乎是沉默的对峙着。
然后马文慧说:“想当年,若非兄台建议我们到海山洲立足,恐怕这几十万早就死了。”
张利海:“三十多年了,都过去了啊。”
接着看着孟沛菡,自从孟沛菡叛乱失败后,整个人虽然依然很冷静,但从眼神中马文慧看到,这个昔日沉稳又心狠的女人有了些改变,变的没有那么太多的心机,似乎恢复了平和的态度。
马文慧对她说:“去了兰翁岛后,要好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