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一鸣惊人
第134章一鸣惊人傅卿雪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看来公主是红鸢心动,芳心暗许了,这个妖孽看来魅力不容小觑,以后道路坎坷,可想而知。
太子昌邑看到自己妹妹坐下来一直低着头,时不时朝庆王爷的方向瞟去,这妹子果真看上人家了,不过看样子,那庆王爷还真是不错,相貌武功皆是上等,人品刚刚从比武也是看得出来,基本上都是退让,却轻轻松松的赢了别人,既给足了对方面子又让自己赢得磊落,实在是聪明睿智之人。
上座的皇上自然也看了几分,在想这一次不知道会不会让他那个呆头鹅似的皇弟动心。
“大周国庆王爷果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皇上,我小昌国最近遇到一个难题,我等臣民都无法破解,父皇特别派我和妹妹向贵国臣民请教,也好慰我父心。”昌邑不忘自己的正事。
皇上一听,果然又来了。
其实昌邑这一次真的是为完成父皇的一块心病,原来他的父皇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喜欢四处游玩,那个时候偶然结识了一个女子,父皇很喜欢那个女子,欲娶她为妻。
可是最后那女子留下一封信给他,然后就走了,再也没有见过她,父皇一直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也不知道错在哪里,因为他根本看不懂那封信,之后父皇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那个女子。
昌邑把整个故事讲完,很多人都为这个爱情故事感动和疑惑。
这个时候傅卿雪和邵梓安不约而同的看向对方,相视一笑,只有他们明白这笑里的含义。
李公公从昌邑手中接过信,然后呈给皇上,皇上看了这蝌蚪文直摇头,皇后侧头看了看,也是摇头。
然后信就传下来,当然第一个看的自然是太子邵云亭,摇摇头无奈的传给下一个。
待所有人看过,包括庆王爷,都没有一个人知道,当然傅卿雪除外。
那封信其实就是现在的英文,只不过写信的女子说的是因为他是太子,是小昌国未来的国君,以后会有很多妃子,而她只想过平凡的生活,所以她只有离开他,希望他以后可以过幸福的生活,请他把她忘记。
傅卿雪心想,估计那女子和自己一样是穿越过来的,因为怕对方为了她放弃皇位,所以便用英文写下这封信,可见用心良苦。
信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昌邑手中。
“很抱歉,太子,看来我们也无能为力。”皇帝微感歉意的说。
“皇兄,父皇太固执了,这么多年,还忘不了那个女子,可是这些蝌蚪文,谁看得懂啊!”公主似乎对自己父皇的这种行径有些怨言。
“昌乐,住嘴,这是父皇的心愿,你不可这样。”昌邑很是严肃。
昌乐瘪瘪嘴,却也不再说话。
“皇上,我们这还有人没有看过这封信?”傅卿雪站起来说道,丝毫不理会一直在边上拉扯自己的父亲和四皇子。
“噢!傅家丫头,还有谁啊!”皇上顿觉天一下子亮了许多,这丫头说了就一定有戏。
傅卿雪指了指身边的四皇子,这下所有目光齐刷刷的往他身上射过来。
有质疑的眼光,有妒忌的目光,有阴狠的目光,也有嘲讽的目光,总之,就没有一个相信她的。
“父皇……我……。”四皇子战战兢兢的站起来。
刚刚雪姐姐把信递给他的时候,他根本没看,就传下去了,因为他压根没想到自己要干嘛,只是做个陪衬。
“皇帝,请问这位公子是……。”昌邑问皇帝,眼睛却看着这个有些胆怯的少年。
“这是我的四子,今年刚刚满了十四,他还是个孩子。”皇上笑道说。
“皇儿莫怕,你看看也无妨,不会看不懂也没有关系,父皇不会责罚你。”皇上和蔼的对四皇子说着。
“明锡,别怕,母后在这呢?”皇后也鼓励道。
如果这次四皇子可以破解这封信,那么就会让皇帝刮目相看,这可是对宸妃母子一个大大的击戳。
“好吧!儿子尽量一试。”四皇子说道。
现在是赶鸭子上架,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昌邑亲自走过来,把那封信恭恭敬敬的交到四皇子的手上。
四皇子低头一看,眼睛顿时放出万丈光芒,这封信的蝌蚪文居然就是雪姐姐曾经教给自己的那些不同于大周的语言,雪姐姐说过,世界上其实很大,有很多国家很多不同的语言,让自己多学学。
“父皇,母后,太子,公主,我知道这封信的内容,这是那个女子写给你父皇的诀别信,信中说道她离开你父皇其实是为了成全你父皇的宏伟大业,不想让你父皇为了她放弃江山,她说她走了,让你父皇忘了她,最后她祝福你父皇一生幸福平安,还说你父皇是她此生爱过的唯一的一个男子,但她不后悔。”四皇子把信的内容大致意思翻译出来。
接下来四皇子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把这封信读出来了。
“皇儿,你是怎么看得懂这上面的蝌蚪文。”皇上一脸高深莫测的表情。
“我没事的时候会溜去藏书阁找书看,当时觉得挺有趣,就跟着学了些。”四皇子随便扯了个谎,他可不能把雪姐姐扯进来。
傅卿雪为四皇子的随机应变在心里给了个大大的赞。
“皇儿好样的,来人,把朕的黄马褂拿来,赏赐给四皇子。”
底下顿时一片喧哗,黄马褂,这可是要立大功的人才有资格受赏的。
皇后笑得合不拢嘴,极力的抑制内心的狂喜,可惜宸妃不在现场。
每个人都向四皇子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各人的小心思在脑子里转圈,太子表面说着恭喜的话,心里早已气得吐血。
“四皇子,可以麻烦你把这封信的译文一句句的写下来给我吗?我好回国时拿给父皇看。”昌邑再次提出请求。
“可以,太子。”四皇子恭恭敬敬的回道。
皇上命人拿来纸张笔墨,四皇子就当场开始翻译蘸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