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大理寺住下
众人进了屋子里面以后,都很自觉的安静了下来,站在一旁,看着屋子里的两人人分析案情。楚杏看了看那两个人,自己一个也不认识,于是悄悄走到了袁珂的身边,“你可认识这两个人?”
袁珂点了点头,“他二人都是大理寺的老人了,一起办过很多的案子了。”
“老人了?怎么看着这么年轻。”楚杏疑惑道。
袁珂笑了笑,“你别看他们年轻,但是破案的经验却很是丰富呢,去年京城里有一起大案子,难住了许多的讼师,最后就是这两位联手解决的。”
袁珂小声的对楚杏说:“那位身穿蓝色衣裳的叫做钱品严,身穿紫袍的那位叫做齐瑜,二人都是京城里有名的讼师。”
楚杏看了看着两人,确实眉宇间都透露着稳重,于是楚杏点了点头,也十分仔细的看着桌子上的血书。
众人也都盯着桌子放着的血书看,但是却没有看出来什么端倪,于是便都看着那两人,希望能从他们的口中获得什么消息。
没一会,钱品严就说:“看这个布料不是什么上好的绫罗绸缎,而是些普通的麻布,这些麻布几乎家家都有的,这样一来作案范围的太广泛了”
齐瑜点了点头,“没错,这样确实就棘手了一点,钱兄可还有什么发现吗?”
钱品严用手蹭了蹭血书上的血,拿到鼻间闻了闻,而后皱了皱眉,又拿起来了其中的一封血书闻了起来,“这不是人血。”
楚杏挑了挑眉,心里想着,是不是人血这么闻闻就能够闻的出来了?也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
齐瑜拿过来闻了闻,“确实和人血的味道不同,这血似乎有些腥臭的味道。”
钱品严点了点头,“这应该是家畜的血,鸡或者鸭子的血。”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用佩服的眼神看着钱品严,心里也暗暗惊奇,同时呢感叹自己又学到了一手。
众人本以为说到这应该就没有什么发现了,可是没想到齐瑜接下来说的话才是让人惊奇。
“钱兄你看,这些血书上的字,不是七拐八拐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的,看样子你应该是用左手写的。”齐瑜皱着眉说道。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仔细的盯着上面的字看,楚杏也看了过去,发现血书上的字确实都是像齐瑜说的那样,没有一个工工整整的字。
“正常人写的字,即便是不能做到写的清秀好看,但是也不会这样七拐八拐,这样的字一看就是故意写成这样的。”齐瑜接着分析道。
这下子,就连站在一旁的葛先生都忍不住点了点头,楚杏心里也跟着感叹,自己都没有站在这一点,齐瑜观察的果然十分细致入微。
楚杏有些自叹不如,自己在现代已经处理过那么多的案子了,没想到来到这里竟然碰到了齐瑜,齐瑜还是自己第一个心里赞叹的人。
就连屋子里一直沉默着没有开口的一位老者都开口说:“没错,齐公子分析的十分正确,这样的血书若是一副两副就罢了,可是偏偏这么多的血书都是这样的,这边证实了这些就是有人刻意用左手写出来的。”
众人按照老者分析出来的思路想了想,发现真的是像齐瑜说的那样,于是纷纷对齐瑜送过去了赞许的目光。
齐瑜面对众人这样赞许的目光没有表现出来什么,只是像之前一样依旧十分仔细的看着那些血书,倒是很有宠辱不惊的意味。
楚杏看着,心里对齐瑜的欣赏又多了几分,这样的宠辱不惊可是装不出来的,若是面对众人的夸奖就骄傲起来,那可就办不好案子了,也很难做到坚持自己的本心。
楚杏心里这么想着,可是齐瑜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站在旁边的袁珂脸上倒是漏出了一丝欣慰的笑。
楚杏看见还纳闷的一下,齐瑜被夸奖袁珂欣慰什么?于是又偏头看了看袁珂,没错,袁珂脸上漏出的就是欣慰的笑。
楚杏皱了皱眉,忍不住问到:“人家被夸奖了又不是你被夸奖,你笑什么?”
袁珂看了看楚杏,“嗯?什么?”
楚杏无奈的翻了个白眼,“我说,又不是你被夸奖了你笑什么,还一脸的欣慰。”
袁珂听着这话摸了摸自己的脸,“是这样的,这个齐瑜之前和我一起是在同一个私塾里上课的,他之前在私塾里的时候就十分出类拔萃。”
楚杏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怪不得。”
“我父亲觉得齐瑜是个办案子的好手,很是欣赏他,于是便把他介绍来了大理寺,他在大理寺呆了也有好一阵时间了。”袁珂接着说道。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我说你怎么会笑的这么欣慰,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跟齐瑜是亲兄弟呢。”楚杏调侃袁珂说道。
袁珂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笑的有这么明显吗?”
“当然了!我从来都没见你这么笑过。”楚杏一边说着,还一边重重的点了点头。
二人说了几句话,前面的齐瑜和钱品严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了。
葛先生面过来看着众人说:“今日就先到这里,大家先跟我出来吧。”说完,就率先走了出去。
众人跟着葛先生一起去了屋子的外面,葛先生看着众人说:“今日你们也看到了,里面的两位讼师都很有经验,他们发现的这几点,若是让你们来观察,你们可能看得出来?”
众人闷着头,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能够看的出来。
葛先生哼了一声,“现在知道你们和专业的讼师比起来差在哪里了吧,切勿心浮气躁,好好学到本事才是真的。”
楚杏点了点头,觉得今日过来看看,自己心里的感受还是十分深的,同时也感觉自己的造诣还是不够。
葛先生接着说:“为了让你们在大理寺对这个案子的关注更加密切,咱们这三日且在大理寺住下,一会会有人给你们安排屋子的。”
众人没有什么异议,就此解散了开来,解散后,就有人带着他们去了自己的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