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被人忽视的跨越 - 新汉 - 康庄大掌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新汉 >

第139章被人忽视的跨越

第139章被人忽视的跨越两世为人,张道却仍旧没有经受过饥馑之年的那种单纯的饥饿。

这一世,自不用说。虽然张家力求节俭,持家之风也甚是严苛,但在吃食上,却也没有什么需要顾忌的。想来,若是张家吃饭成为问题的时候,那这个天下,怕是就风云激荡,战乱纷纷了。

至于上一世,张道就不得不感慨自己的幸运了。自己那一代人,恰巧出生于世间再无饥馑之后。

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张道想起来了上一世他年幼时的一句口号性的话语。当时以及后来成年之后,张道只当那是一种历史,那是一个故事。虽然张道上一世的父辈,在小时候仍旧有过吃不饱的经历。但张道自身没有经历过,即便父辈之人的回忆很是具体,仍不能让他感受到多少真实。

可是,来到这一世之后,张道终于感受到了那句话的分量。

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怕是在张道此时身处的汉朝,能够民无饥馑,年年吃饱穿暖的社会,已经称得上是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了!

而张道之所以深切感受到这一句话的分量,却不是因为他两世为人的顿悟,而是当今之世的真实情况,让他不得不叹服上一世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张道来到这个与记忆严重剥离的汉朝,已经三年了。

世家的权势,世家的森严,封建社会的等级凛然,是张道觉得新鲜而又不适应的。可是,与上一世并无分别的温暖的亲情和甜甜的情愫,是张道熟悉而又依赖的东西。

在这期间,张道全力去了解这个社会,全力去了解这个年代。所以,张道感受到了温饱问题的解决,是多么伟大的跨越。

可是,上一世的人们,除了那些挨过饿受过冻的人,旁人哪里又曾注意到了这些东西。他们将这看做是自然而然的,但若是他们能够和张道一样,回到两千年前的汉朝,看一看此时民众的生活状态,想必麻木如他们,也会有所触动的。

何况,上一世,张道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爱好,多有探究。

此时,在张道想来,中华上下五千年,全民温饱问题被解决的,只有唐时的开元盛世,以及上一世的那个年代。

开元盛世,承上启下。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纷乱,民心思定。加上隋朝杨家均不平凡的两父子悉心经营数十年,唐朝开国之后又是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这才臻至此境。

这其中,杨坚的定鼎天下,杨广的南北通衢,李渊的无为,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甚至武则天之时的能臣干吏,对于开元盛世,都是不可或缺的推动者。

终于,积蓄日增,才有民无饥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可惜,盛世直如昙花一现,匆匆而逝。

除了开元之外,几千年来的,民众却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下,凄苦不堪。

他们只求太平日子,吃饱穿暖。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愿望,却在祖祖辈辈的期盼之中,一代代落空,不得实现。辛勤的劳作仿佛亘古不变,土地里的粮食却依旧是不够吃。

丰收之年,饥饥饱饱尚且能够支持到下年粮食收割。但是,稍有缺水短墒,或是水大淹苗,这一年就难熬了!若是遇到大旱大涝,死人却已经是必然的了。只要没有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就算老天福佑,上苍垂怜。

几千年来,历来如此!

历来如此,便对么?

不对,却又能如何!

得遇明君,得遇良臣,百姓在饥馑之中,还有几分活命的可能。若是世上无圣人,朝中尽弄权,贪者无厌,上位者颟顸,却哪有人关心尸横遍野,千里饿殍!

由此看来,上一世,温饱之后,更是小康的社会,是多么令此时之人向往。

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这个上一世为人忽视的跨越,却被张道这个离开那个世界之后的人,再次想起,再次慨叹!身处其中的人们,又有几人能够真正思量其中的分量。如此想来,确有几分讥讽之意!

张道收回思绪,眼中的炙热却再也遮挡不住。

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为国为民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些在张道看来,总感觉更像是口号。可是,张道却从那椭圆的土豆身上,看到了能让天下庶民在丰收之年饱食终日,在灾荒之年亦能保住性命的可能。

张道虽然并不觉得自己很伟大,也并不觉得天下民生就是己任,但不得不说,这种可能对于张道,吸引力仍旧不可谓不大!

土豆,在张道记忆之中,只有一条显眼的特征,就是高产!除此之外,张道依稀记得,此物在欧洲被使用的历史更加久远。吃土豆的人,这一副梵高的名画,张道还是有些印象的。

但土豆具体是从何处传入中国,亩产到底如何,张道却所知寥寥。不过,张道并不懊悔上一世为何没有仔细了解,因为张道确定土豆的高产,是惊人的。

在张道愈发模糊的记忆之中,却清晰地表明,土豆和红薯,是高产而又极易存活的农作物。在如今的这个时代,恰是能够发挥最大的功用。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文皇帝二年时,晁错上书言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

百亩产粟三百石,亩产粟三石。

对于此时的计量单位,张道很是头疼,不论是土地面积的单位,亩,还是重量单位,计量粮食的石,都是随着年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变化的千差万别。

经过张道多方探究,终于确定,晁错上书中的小亩比战国时期的周亩略小。若与上一世比较,此时的小亩,四亩半约可折合上一世的一市亩。而这其中的石,更是和此时天下采用的石也有不同。

将之全部折合到上一世的单位,汉朝的粮食亩产大概就是粟二百余斤。

至于土豆,张道不知道亩产多少,但心中可以肯定,比这个高,远远的高!

“小心将土挖开,不要伤了土豆……”

“慢些,慢些……不着急,咱们天黑之前收完这一片就成。”

这却是张道张辽两兄弟的声音了,一惊一乍的,令王召几人甚是侧目。

不过,想想陈希仁离开前往雁门郡之时,张道的交代之中,冯新赵梦龙这几人,只是一笔带过。至于他很是严肃的交代陈希仁定要找妥当之人,找那些在凉州有家室之人前来,却根本不是为了冯新几人,好像是为了这一片土豆。

王召心中的思量,楚伯钧的好奇,张勇的慎重,程宗如的疑惑……

张道没心情关心他们这些,只想着将来某一天,他们知道,自己到底发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的时候,会不会下自己一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